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养殖方式、技术及管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养殖方式、技术及管理

(二)养殖方式、技术及管理

1.稻田养鱼。四川的稻田养鱼,新中国成立前零星分散,技术水平不高,产量很低,新中国成立后才有了较快发展。到1990年,稻田养鱼产量已占全省总产量的33.6%。
在全省农田面积中,稻麦两熟田占40%。这类稻田饵料丰富,栽秧后7天左右投放鱼苗,每亩一般投放200—300尾,3个月左右亩产即可达10—15公斤。再是冬、囤水田养鱼,其蓄水较深的,生态条件相当于池塘,可以实行人工精养。每亩投放鱼苗300—500尾,以鲤、鲫、草鱼为主,适当搭配鲢、鳙、罗非鱼等。栽秧后不久投放,次年栽秧前捕鱼,亩产一般可达50公斤以上。
稻田养鱼要着重解决鱼稻之间的矛盾。杂交稻晒田期间,采用沟池结合的办法,田间开挖1米深的小池,0.3米深的鱼沟,在浅灌和晒田时,鱼便进入沟池生长。田块在1亩以内的,可开“十”字形沟;1亩以上的,应开“井”字形沟。施肥时大多一次施足底肥,以后看苗追肥。施用农药时,采用高效低毒品种,水剂在露水干后施用,粉剂在早上带露施用。施用时适当加深田水,让鱼进入沟池躲避。在秧苗期间,草食性鱼类要控制在沟池内喂养,等到秧苗长高秆硬时,再放鱼出沟池。放养隔年鱼种,一方面成活率高,另一方面除草食虫能力强,排出粪肥多,对水稻的生长发育也有利。稻田养鱼要注意“五防”:防洪、防逃、防毒、防盗、防破坏。
成都、南充、内江等地,近几年来总结了稻田养鱼三种新方式:
❶沟凼式。田中开挖占稻田面积5%—7%的沟凼,以解决水浅、晒田、施肥、施药等矛盾;
❷半旱式。田中起垄种稻,厢沟养鱼,各占一半面积。这种方式多适用于冷浸、下湿田;
❸田外凼式。田外与田内凼池相结合,适用于水源较好的两季田。
苗种的来源,利用秧母田养殖的办法解决。在秧母田中,每亩投放2—3厘米长的鱼苗4 000尾左右,利用天然饵料,30天后就可长到5厘米,然后再转入大田养殖。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深受农民欢迎。
为了使稻田养鱼有新的突破,1987年在试点的基础上,省里制定了“百万亩稻田养鱼丰产片”计划及其实施办法和管理措施,从1988年开始实施。经过一年的努力,7万公顷稻田获得了成鱼亩产22公斤、水稻亩产超过500公斤的可喜成果,并出现了亩产成鱼530.5公斤的高产典型。1989年全省稻田养鱼丰产片面积达到8.67万公顷,亩产32公斤,总产4.16万吨,其中千斤稻百斤鱼的面积2.33万公顷。
2.池塘养鱼。四川的池塘养鱼,技术较为成熟。从50年代开始,就提倡变池塘灌溉一用为灌溉、养鱼两用。60年代又提出:除保证灌溉用水外,还要保留一定水体发展养鱼生产。70年代以后,对池塘养鱼提出了由粗放饲养转为人工精养的要求,还在大中城市郊区建设了一批专用精养鱼池和成片的商品鱼养殖基地。
池塘养鱼技术,主要是推广“三改”:
❶改造鱼池。把小池改为大池,浅水改为深水,土泥堤坡改为石板护坡;
❷改革养殖技术和方式。把小鱼苗改为大规格鱼苗,粗养改为精养,单品种放养改为多品种混养,一次性放养改为轮放轮捕;
❸改变饲料结构。把以青为主或以肥为主改为青肥结合。同时加强鱼病防治,提倡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从1979年开始进行以成都、重庆、泸州、德阳、绵阳、自贡、渡口(现攀枝花)、内江、乐山等16个大中城市为中心的商品鱼基地建设。各个城市因地制宜,在城郊建立了一批重点池塘。1981年各地结合渔业水面普查,分别作出了改造堰塘为精养鱼池的规划,使之成为以渔为主、农渔兼顾的农渔两用池塘,并做到鱼池与养猪场配套。生产经营上,实行包产到组、责任到人的渔业生产责任制,平均2—4人承包1口池塘,按大包干方式收入分成。在饲养方式上,建有专门的饵料台,实行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饵。并及时防治鱼病,制止毒鱼、炸鱼、偷鱼等现象。
到1990年,全省池塘养鱼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一半左右。有池塘养殖基地230个,渔业专用塘发展到1.2万公顷,占养殖基地面积的60%以上。
3.水库养鱼。1958年以前,四川水库养鱼开始创业,由于技术落后,单产和总产都不高。之后,开始在江河边用传统方法扎草孵繁鱼苗,并到省外采运鱼苗。在长寿湖渔场先后组建了捕鱼队、养鱼队、水产科学研究所、织网厂、造船厂等,为四川的水库渔业起了示范作用。1978年以来,又把水库综合经营提上议事日程,使水库渔业有了较快发展。
为使水库养鱼高产稳产,80年代以来采取了很多技术措施。
❶在库内捕捞害鱼,组织专业队进行除害作业,于枯水季节强行捕捞,繁殖季节在产卵场捕捉;
❷保护鱼类天然产卵场。对长寿湖狮子滩、大洪河等水库上游的天然产卵场,规定在产卵季节禁渔;
❸采取培养大规格鱼苗投库。过去引种投苗,苗小量多,对凶猛害鱼又未加清除,家鱼和小个鱼苗多被吞食。1983年开始选择口窄、内宽、深长的库湾进行网栏隔护,作为培育大规格鱼苗基地。1985年又专门建设大规格鱼种池,培育10厘米以上鱼苗投库放养;
❹采用网箱养鱼新技术。在采用网箱养鱼技术的大中型水库中,溶解氧一般都在6—8毫米/升,因此用网箱高度养殖,鱼类不会缺氧。网箱养鱼的残饵和鱼粪还可增加水库肥力;
❺改良渔具渔法。各水库渔场从80年代初即纷纷引进先进的渔法渔具。以机动铁壳船代替过去只能供2人乘坐的双飞燕木船,以机动起鱼机代替人力装鱼,还添置了一些打浆机、增氧机、电赶鱼机等渔业机械,使捕捞生产趋于机械化。在捕捞方式上,采取限制网具、网目的办法,捕捞两龄以上、四龄以内的个体,捕大留小。这样,既能缩短和控制养殖周期,提高经济效益和渔业商品率,又能使水库鱼类资源相对稳定,有利于水库渔业的持续发展。

☚ (一)水产科研   (三)水产事业管理 ☛
0000478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1: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