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堤围的作用与效益
广东是全国堤围工程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全省有近1/10的国土面积处于洪水位之下,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及潮汕平原。这里拥有全省1/3的耕地、1/2的人口和80%以上的工农业总产值,分布着许多大中城市和主要交通枢纽。这些人口密集、经济荟萃地区,依靠堤围防洪工程体系的保护。
新中国成立43年来,广东在主要江河的中下游开辟了近百处行洪、蓄洪区用以滞蓄洪水,并开挖多条分洪河道扩大下泄流量。这些防洪工程的建成,在历年的防洪斗争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防卫广州的北江大堤,历史上是广州人民的忧患,三年两决口,经过3次大规模的全面加高培厚,已赢得43年安澜局面。韩江南北堤,过去经常泛滥成灾,经过不断的整修治理,已提高到防御50年一遇洪水标准,并形成较为完整的防洪体系。1992年珠江三角洲工农业总产值约占全省的1/3,财政收入约占全省的1/6; 城市化程度高达30%。
潮区堤围接近下游,往往受咸潮之害,整治后可以引淡冲咸,预防后咸。如东莞大堤,从围上游的东江企石设闸,开了东引运河引淡工程,使下游近1.4万公顷咸田改善了灌溉条件,确保农田的稳产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