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格菲防线SiegfriedLine地名。法西斯德国于公元1936~1939年在西部边境建筑的防御阵地体系,与法国的马其诺防线相对峙。齐格菲,又译西格夫里特,是德国13世纪初民间史诗《尼伯尼根之歌》中的英雄,相传以龙血沐浴后,全身刀枪不入。防线以此命名,含有不破之意。1945年3月,为英美联军所突破。 齐格菲防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于1936~1939年在西部边境地区构筑的长距离防御阵地体系。防线从德国靠近荷兰边境的克勒弗起,沿着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接壤的边境延伸至瑞士边界,全长达630千米。大部分地段与法国的“马其诺防线”相对峙。防线总共构筑永备筑城工事约1.4万个,包括钢筋混凝土和装甲的机枪、火炮工事及指挥所、观察所、人员掩蔽部、弹药库、防坦克壕及有刺铁丝网等。防线内还构筑了较完善的道路网,以利于军队广泛实施战役机动。其目的在于掩护德国西线,并作为向西进攻的屯兵场。以“齐格菲”命名,含有不破之意。防线尽管一度阻止了英美盟军的行动,但最终仍被英美盟军于1945年3月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