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太武兴道灭佛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424~452在位),初信佛教,曾引高德沙门于宫中谈论佛义。但由于北魏著名道士冠谦之清净无为之北天师道,有仙化之证,太武帝始信道术。太平真君三年(442),受寇谦之奏请,太武帝 “亲至道坛,受符箓,备法驾,旗帜尽青,以从道家之色也”。据《魏书》卷114《释老志》记载,太平真君五年,下诏言: “彼沙门者,假西戎虚诞,妄生妖孽,非所以一齐政化,布淳德于天下也。自王公以下,有私养沙门者,皆送官曹,不得隐匿,限今年二月十五日,过期不出,沙门身死,容止者诛一门”。太平真君六年,卢水胡盖吴于杏城造反,太武帝西征入长安(今陕西西安) 寺中,发现僧人饮酒、藏弓矢矛盾,疑寺僧与盖吴通谋造反,于是尽诛一寺沙门。太平真君七年,“遂普灭佛法。分军四出,烧掠寺舍。统内僧尼,无少长坑之,其窜逸者,捕获枭斩。”“诸有佛图、形象及佛经尽被击破、焚毁,……土木宫塔,声教所及,莫不毕毁矣”。魏太武帝崇道毁佛,成为历史上第一次以皇帝组织的灭佛事件。此后7、8年间,天下佛教毁亡殆尽,至文成帝即位后,宫廷及民间佛教方再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