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局部辨证
骨伤科局部辨证是以通过对伤病局部进行望、问、闻、切、摸、量等所掌握的材料,对局部证候作出分析、归纳、判断的一种方法。由于外力作用或毒邪等作用于人体,局部可能出现的变化,主要有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的改变,局部肿胀、疼痛、畸形、功能障碍及肢体长度的改变,尚可能有创口、瘘管、脓液、肿块等。
如受伤部位剧痛,肿胀严重,皮下瘀斑,微热,畸形明显,功能障碍,并有异常活动,为筋骨损伤、气滞血瘀。若患部皮红焮热,疼痛,呈环状肿胀,骨的干骺端按之痛甚,拒按,为阳证的附骨痈,如局部尚无波动感则为脓未成; 如已有波动感则为脓已成; 如溃后脓液稠厚,色泽明润而略带腥味,为正盛邪实;如病程日久,脓液清稀,淋漓不尽,为气血两虚。若溃后形成瘘管,周围皮色紫暗,反复排出脓液和死骨,时发时愈,为阴证的附骨疽。若瘘管的管口陷凹,时流稀脓且夹有干酪样物质,不易收口,为骨痨溃后元气虚弱、气血两亏。骨伤科辨证中,对局部证候进行辨证虽很重要,但临证时宜结合全身情况详加审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