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 【释义】: 本病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近年来已成为小儿常见的上消化道疾病。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了,各种饮食、药物、微生物、毒素以及胆汁反流,可能与慢性胃炎的发病有关。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炎最重要的因素,慢性胃炎的分类较多,但在1990年悉尼国际胃肠病学术会议指定的慢性胃炎分类的悉尼系统,强调内镜和病理相结合,较为全面与客观。 【诊断】: 1.临床表现 (1)症状 小儿慢性胃炎的症状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的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主要症状是反复腹痛,大多在进食后不久,疼痛部位不确切多在脐周或脐上,其次有胃纳差、早饱、恶心、呕吐、上腹饱胀、消瘦或不良的饮食习惯,伴有胃糜烂者可出现黑便。 (2)体征 在上腹部或脐周可有压痛,也可有明显体征。 2.辅助检查 (1)内镜检查 是最主要的诊断方法,并可取活检做病理诊断。 1)浅表性胃炎 胃黏膜呈斑点状充血、水肿、红白相间以红为主,黏液增多而黏稠,或有局限性糜烂或出血点,活检病变浅表、淋巴细胞浸润。 2)萎缩性胃炎 黏膜失去正常的橘红色,呈淡红色或灰白色、皱襞变细、黏膜变薄、血管显露,活检黏膜有炎症及纤维化,腺体减少可出现肠化。 3)糜烂性胃炎 常在胃窦部表现多个丘疹样隆起,表面脐孔样凹陷,中央有糜烂,可分为平坦型或隆起型糜烂,活检见黏膜炎症,伴有糜烂。 4)结节性胃炎 是儿科患者常见一种类型,与Hp感染相关,黏膜除充血、水肿,局部糜烂,胃窦部多见小颗粒或小结节状均匀突起,活检黏膜炎症反应明显,淋巴滤泡增生。 (2)胃酸测定 浅表性胃炎胃酸正常或偏低,萎缩性胃炎则明显降低,甚至缺乏。 (3)幽门螺旋杆菌检查 可通过细菌培养、涂片、切片、W-S银染色、尿素酶测定,以及13C-呼吸试验等方法诊断。 【治疗】: 慢性胃炎尚无特殊治疗,无症状者毋需治疗。 1.饮食 宜选择易消化无刺激性食物,少吃冷饮及酸辣调味品。 2.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1)抗生素 羟氨苄西林每日50mg/kg,分3~4次,克拉霉素(克拉仙)每日15mg/kg,分2次,替硝唑每日20mg/kg。甲硝唑(灭滴灵)每日20mg/kg。 (2)铋剂 胶态次枸橼酸铋(得诺)或水杨酸铋,每日7~8mg/kg。 (3)酸分泌抑制剂 H2受体阻滞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 治疗方案可在上述药物中选用,组合成二联或三联疗法,含铋剂方案:铋剂加1或2个抗生素。不含铋剂方案:1~2个抗菌素加酸分泌抑制剂或2个抗生素组合。 3.对症处理 有腹胀、恶心、呕吐时可用吗丁啉、西沙比利,高酸者给予西咪替丁(泰胃美)、法莫替丁。 4.萎缩性胃炎 可用养胃冲剂、维酶素、多种维生素治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