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马溶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马溶之

马溶之(1908—1976) 京 声 溪 泉 新中国名人录第242页

马溶之1908~1976

中国土壤地理学家。1908年11月25日生于河北省定县,1976年4月2日在北京病逝。193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地质地理系。1934年到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历任技正、室主任等

职;1953年起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并参与和指导了第一次全国土壤普查;1965年在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任研究员、副主任;1972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曾当选为中国土壤学会理事、常务理事、理事长以及国际土壤学会会员。1967年被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农业科学院授予通讯院士称号。他毕生致力于土壤地理学研究,是中国现代土壤地理研究的奠基者。在土壤资源利用以及土壤制图等方面均有高深造诣,早年对新疆、甘肃、陕西、江西、浙江、四川、西康等地考察,最早撰写了这些地区的土壤地理的论著。他率先提出了国内外文献中尚未记载的一系列新的土壤类型;参与拟订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土壤分类系统(1941);定了2000多个土系,在国际上最早提出“漠钙土”概念,并最先创用“棕钙土”名称;对广泛分布的水稻土、紫色土也提出过一些独到的见解,为土壤地理学科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50年代初,与他人合作为《中华地理志》编写了中国第一个全国土壤区划(草案),先后发表了《以农业发展为目的的土壤区划的原则》(1958)和《中国土壤区划》(初稿,1959)。他对欧亚大陆土被分布特点及对中国土壤分布规律的论述,是一大贡献。从40年代到60年代与他人合编全国和若干地区的土壤图,并将土壤复区和组合的概念引用到中、小比例尺的土壤制图中。在古土壤研究方面,他对第四纪地层的成因类型和古地理环境以及黄土问题等的分析,丰富了第四纪的研究内容。他是水土保持事业的先驱者,早在40年代就专文呼吁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根据多年的研究实践,提出一系列改土治水、保持水土的有力措施,强调合理利用土地,实行宜耕、宜林或宜牧,因地制宜造林种草和耕垦。对土壤侵蚀他提出“土壤、植物和工程三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已在中国黄土高原和南方红壤丘陵地区逐步实施并取得成效。一生共发表论著百余篇。

马溶之1908~1976

土壤地理学家。1908年11月25日生于河北定县。1933年燕京大学地质地理系毕业。历任地质调查所技正、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土壤学会理事长,国际土壤学会会员。1957年被前民主德国农业科学院授予通讯院士称号。毕生致力于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工作,是中国土壤地理的奠基人之一。对土壤地理、土壤分类、土壤地理区划、土壤资源利用及土壤制图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主持编制了中国第一个全国土壤区划草案和全国与若干地区的土壤图。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并主编了《中国土壤区划》和《水稻丰产的土壤环境》等专著。

马溶之1908—1976

土壤地理学家。河北定县人,曾任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所长。毕生致力于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对土壤分类、土壤地理、土壤地理区划、土壤制图和土壤资源利用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和丰富的实际经验。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