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载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载驱》簟茀朱鞹②。花席的车门红皮帐。 鲁道有荡,齐鲁大道平坦坦, 齐子发夕③。文姜出发天快亮。 四骊济济④,四匹黑马多漂亮, 垂辔沵沵⑤。柔软的缰绳垂下方。 鲁道有荡,齐鲁大道平坦坦, 齐子岂弟⑥。文姜出发天刚亮。 汶水汤汤⑦,汶水涨得一片汪洋, 行人彭彭⑧。路上行人熙熙攘攘。 鲁道有荡,齐鲁大道平坦坦, 齐子翱翔。文姜在这儿游逛。 汶水滔滔,汶水流得浩浩荡荡, 行人儦儦⑨。路上行人跄跄踉踉。 鲁道有荡,齐鲁大道平坦坦, 齐子游敖。文姜在这儿游荡。 (采用金启华译诗) [注释] ①薄薄:车行快速的声音。②簟(dian):方而有文采的竹席。茀:车后的门。③发夕:天将亮、日未出的辰光。④骊:黑马。济济:美盛的样子。⑤沵沵:柔和的样子。⑥岂弟:开明。⑦汶水:水名,在今山东省境内。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⑧彭彭:众多。⑨儦儦:众多的样子。 [赏析] 反衬是讽刺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使丑恶的东西更加突出、醒目,从而激起人们憎恶的感情,达到特殊的艺术效果。这首诗正是运用了这种艺术手法,辛辣地讽刺了文姜的淫荡和恬不知耻。《诗集传》说此诗是“齐人刺文姜乘此车而来会襄公”。文姜是鲁桓公的夫人,淫荡无度,败坏人伦,经常与其兄齐襄公干乱伦之事。据《春秋》载,庄公二年“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四年“夫人姜氏享齐侯于祝丘”,五年“夫人姜氏如齐师”,七年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防”,又“会齐侯于榖”。齐襄公为了便于与文姜幽会,竟暗杀了鲁桓公,而文姜也肆无忌惮地去与襄公幽会。这首诗就是齐人讽刺他们的这种丑恶行为的诗篇。 全诗四章,是写文姜与襄公幽会来去途中的情形。诗人没有直接描写她的淫荡行为,只是截取了通道大都上的两个场景,用反衬的手法,把她肮脏的心理巧妙地勾画在读者面前 前二章写文姜车驾的华贵与急不可待的心情。诗一开始,就像电影镜头一样,推出一个马车在大道上奔驰的画面:在朦胧的晨曦中,四匹漂亮的黑马拉着 一辆华丽的马车,在宽敞的大道上急驰而来,清脆的马蹄声也随之由远而近。用花席做车门,用红皮做车帐,拉车的四匹黑马也打扮得漂漂亮亮。这是何等的华贵与气派! 简直像贵族人家送亲的车队。这是描写景物,为下面人物的出场作铺垫。那么车中究竟坐着什么人呢? 原来是“齐子”——淫荡乱伦的文姜。一件极不光彩的丑事,竟然张张扬扬地当喜事来办,这真是一幅绝妙的讽刺画。文姜的车驾装饰得越华丽气派,就越反衬出她行为的丑恶。“发夕”、“岂弟”都是天刚朦朦亮的意思。天刚亮就出发,真是急如星火。诗人并没有正面写她的言行、神态,只是用了两个表示时刻的词,就揭示出文姜急不可待的心理状态。因为文姜的无耻行径在当时是路人皆知,所以不言而自明。这样写委婉含蓄,曲尽其妙。 后二章写文姜招摇过市,恬不知耻。诗人在写第二个场景时又换了一幅笔墨,没有从文姜车饰落笔,而是用夸张的笔调,着意渲染周围的环境气氛:远处的汶水涨得浩浩荡荡,一片汪洋;近处的大道上行人你来我往,熙熙攘攘。淫荡乱伦,本是见不得人的丑事,而文姜却明目张胆地招摇过市,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真是无耻之极。涨满的河水,喧嚣的人声,环境气氛越是热闹,越能反衬出文姜的厚颜无耻。我们仿佛听到了汶水的怒吼,看见了行人的讪笑。正如方玉润所说:“其会兄也,竟至乐而忘返,遂翱翔远游,宣淫于通道大都,不顾行人讪笑,岂尚知人间有羞耻事哉? 至今汶水上有文姜台,与卫之新台可以并臭千古。虽濯尽汶、濮二水滔滔流浪,亦难洗厥羞矣。”(《诗经原始》)“翱翔”、“游敖”二词,极为简练传神,把文姜在大道、闹市上大摇大摆、洋洋得意地东游西逛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同时也把她毫无羞耻感的变态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超的讽刺艺术。它既不是把文姜兄妹乱伦的丑行展示给人们看,也不是让诗人自己站出来议论,而是通过环境气氛的描写及人物动作的刻画,衬托出文姜厚颜无耻的变态心理,从而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类型人物的腐朽本质。 《载驱》载驱薄薄,(一) 车儿走得拍拍响, 簟茀朱鞹。(二) 花席的车门红皮帐。 鲁道有荡,齐鲁大道平坦坦, 齐子发夕。(三) 文姜出发天快亮。 四骊济济,(四) 四匹黑马多漂亮, 垂辔沵沵。(五) 柔软的缰绳垂下方。 鲁道有荡,齐鲁大道平坦坦, 齐子岂弟。(六) 文姜出发天刚亮。 汶水汤汤,(七) 汶水涨得一片汪洋, 行人彭彭。(八) 路上行人熙熙攘攘。 鲁道有荡,齐鲁大道平坦坦, 齐子翱翔。文姜在这儿游逛。 汶水滔滔,汶水流得浩浩荡荡, 行人儦儦。(九) 路上行人跄跄踉踉。 鲁道有荡,齐鲁大道平坦坦, 齐子游敖。文姜在这儿游荡。 注 释 (一)毛亨:“薄薄,疾驱声也。” (二)朱熹:“簟,方文席也。茀,车后户也。朱,朱漆也。鞹,兽皮之无毛者。” (三)马瑞辰:“以其天已将明,而日尚未出,谓之发夕。” (四)朱熹:“骊,马黑色也。济济,美貌。” (五)毛亨:“垂辔,辔之垂者。” 朱熹:“沵沵,柔貌。” (六)马瑞辰:“《笺》读岂为闿,读弟如圛,训圛为明。而云岂弟,犹发夕也。正以岂弟犹开明。” (七)毛亨:“汤汤,大貌。” 王应麟:“汶水,……桑钦以为出泰山莱芜县原山。”启华按:在今山东省泰安县东南蜿蜒如带。 (八)毛亨:“彭彭,多貌。” (九)毛亨:“儦儦,众貌。” 注 音 簟dian店 茀fu弗 鞹kuo扩 沵ni你 岂kai恺 儦biao标 《载驱》《载驱》
《诗经·齐风》篇名。《毛诗序》说:“《载驱》,齐人刺襄公也。无礼义,故盛其车服,疾驱于通道大都,与文姜淫,播其恶于万民焉。”宋朱熹《诗集传》:“齐人刺文姜乘此车而来会襄公也。”清姚际恒《诗经通论》: “小序谓‘刺齐襄’,因以前二章上二句指襄公。《集传》皆以为指文姜,意亦贯。”今人闻一多《风诗类抄》:“齐女归于鲁(无刺意)。”程俊英《诗经译注》:“这是一首写齐女嫁鲁的诗。齐襄公的小女儿哀姜嫁给鲁庄公,哀姜在途中迟迟不入鲁境,一定要鲁庄公答应她‘远媵妾’的条件才去。这首诗写的就是这件事。”朱说是。该诗含蓄隐约,寓讽刺于铺陈之中。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