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车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车攻》


诗极写贵族田猎盛况。写猎前准备计划,猎时射御熟练,猎后满载归来。写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尤为精妙。
我车既攻,(一) 我的田车已坚牢,
我马既同。(二) 我的猎马选齐了。
四牡庞庞,(三) 四匹公马多肥壮,
驾言徂东。驾着它们往东方。

田车既好,田车好呀田车好,
四牡孔阜。(四) 四匹公马高又大。
东有甫草,(五) 东方圃田一片草,
驾言行狩。驾着车去把猎打。

之子于苗,(六) 那个人儿去打猎,
选徒嚣嚣。(七) 随从人员声嘈嘈。
建旐设旄,竖起旗,插上旄,
搏兽于敖。(八) 去敖山捉兽意气豪。

驾彼四牡,驾着四匹大公马,
四牡奕奕。(九) 四匹公马多肥大。
赤芾金舄,(十) 红围裙,金黄鞋,
会同有绎。(十一) 朝会的人们一排排。

决拾既佽,(十二) 决儿、拾儿多合式,
弓矢既调。(十三) 弓儿、箭儿也调配。
射夫既同,(十四) 射手们都配成对,
助我举柴。(十五) 帮助我猎获禽兽一堆堆。

四黄既驾,驾好那四匹大黄马,
两骖不猗。(十六) 两旁的骖马不偏斜。
不失其驰,(十七) 跑呀跑不乱步伐,
舍矢如破。(十八) 射呀一箭射中它。

萧萧马鸣,(十九) 萧萧呀马儿鸣,
悠悠斾旌。飘飘呀旗儿影。
徒御不惊,(二十) 车下车上人机警,
大庖不盈。大厨房野味数不清。

之子于征,(二十一) 那个人呀归途行,
有闻无声。(二十二) 有传闻来没声音。
允矣君子,(二十三) 真是个呀大好人,
展也大成。确是呀大功告成。


注 释
(一)毛亨:“攻,坚。”陈奂:“车,田车也。《瞻卬》《传》:‘巩,固也。’攻、巩声义相近。”
(二)毛亨:“同,齐也。……田猎齐足,尚疾也。”
(三)毛亨:“庞庞,充实也。”
(四)朱熹:“阜,盛大也。”
(五)郑玄:“甫草者,甫田之草也。郑有甫田。”
吴闿生:“甫草,圃田之草。圃田在今开封中牟县西北。”
(六)朱熹:“苗,狩猎之通名也。”
(七)王引之:“选,具也。字本作僎。《说文》:‘僎,具也。’巽与僎,古同声。……此言选徒,亦谓具卒乘。……《十月之交》篇:‘谗口嚣嚣’,《笺》曰:‘嚣嚣然众多。’”
(八)郑玄:“兽,田猎搏兽也。敖,郑地,今近荥阳。”启华按:今河南省荥阳县北面有敖山。
(九)严粲:“奕奕,大也。”
(十)何楷:“《古今注》云:以木置履下,干腊,不畏泥湿,故曰舄。……孔云:‘重底者名舄,单底者名屦。……金之为色黄,主黄而言,故遂曰金舃也。’”
(十一)孔颖达:“言同者,以会、同,对文则别,散则义通。会者,交会。同者,同聚。”
朱熹:“绎,陈列联属之貌也。”
(十二)毛亨:“决,钩弦也。拾,遂也。”
孔颖达:“决,著于右手大指,所以钩弦开体。遂,著于左臂,所以遂弦。”
胡承珙:“《说文》:‘佽,便利也。’……决以象骨为之,钩弦以利发。拾韬左臂,拾其衣袖以利弦。然则既佽者,谓决拾皆便利也。”
(十三)郑玄:“调,谓弓强弱与矢轻重相得。”
(十四)陈奂:“射夫,谓会同之诸侯也。同,犹合也。既同,言已合耦也。”
(十五)王先谦:“《鲁》柴作胔。《齐》、《韩》柴作㧘。……《鲁》柴作胔者,张衡《西京赋》:‘收禽举胔’,即用鲁诗。薛综注:‘胔,死禽兽将腐之名也。’《说文》:‘㧘,积也。’《诗》曰:‘助我举㧘。’《玉篇》同。”
(十六)陈奂:“猗,当作倚。……不倚,无偏倚也。”
(十七)朱熹:“驰,驰驱之法也。”
(十八)吴闿生:“言习于法也。应矢而死者如破。”
(十九)何楷:“萧,通作啸,欢声也。马鸣之声似之。重言之者,非一马也。……悠,通作㫍。《说文》云:‘旌旗之流也。’音义与斿字俱同。流即旒也。以下言旆旌皆有旒,故重言之曰㫍㫍。”
(二十)孔颖达:“徒行挽辇者与车上御马者,岂不警戒乎?言以相警戒也。君之大庖,所获之禽,不充满乎?言充满也。”
(二十一)陈奂:“征,行也,犹归也。言田猎毕而归也。”
(二十二)吕祖谦:“程氏曰:闻师之行而不闻其声,言至肃也。”
(二十三)陈奂:“《尔雅》:‘允、展,信也。’又‘展、允,诚也’。……允、展,同义也。析言之,则展训诚,允训信。允矣君子,展也大成。言信矣君子,诚能成其大功也。”

注 音
庞long龙 嚣ao熬 搏bo博 舄xi戏 绎yi易 佽ci次 柴zi恣 骖can餐 猗e阿 庖pao袍

《车攻》 - 翻译、译文、注释和鉴赏 - 诗经辞典 - 可可诗词网

《车攻》

 我车既攻,猎车修理已完工,


我马既同。马儿整齐速度同。


四牡庞庞,四匹公马多强壮,


驾言徂东。驾着猎车驶向东。



田车既好,猎车修得很完好,


四牡孔阜。四匹公马大又高。


东有甫草,东都甫田有草原,


驾言行狩。驾车行猎走一遭。



之子于苗,国王夏猎有排场,


选徒嚣嚣。清点随员闹洋洋。


建旐设旄(11),树起旗子插上旄,


搏兽于敖(12)。前往敖山狩猎场。



驾彼四牡,诸侯驾着四马来,


四牡奕奕(13)。四马从容又轻快。


赤芾金舄(14),大红蔽膝金头鞋,


会同有绎(15)。共同会猎好气派。



決拾既佽(16), 扳指臂𫗗都齐备,


弓矢既调。强弓利矢两相配。


射夫既同(17),猎罢射手都集中,


助我举柴(18)。助拣猎物抬又背。



四黄既驾,四匹黄马已驾上,


两骖不猗(19)。两旁骖马不偏向。


不失其驰(20),往来驰驱有章法,


舍矢如破(21)。一箭射出就杀伤。



萧萧马鸣,耳听马鸣声萧萧,


悠悠旆旌(22)。眼望旌旗悠悠飘。


徒御不惊(23),驭手机警又严肃,


大庖不盈(24)。野味满厨充嘉肴。



之子于征(25),国王猎罢归京城,


有闻无声(26)。人马整肃寂无声。


允矣君子(27),真是圣明好天子,


展也大成(28)! 会猎胜利大有成!


(采用程俊英译诗)



[注释] ①攻:通“工,整治,修理。②同:整齐。③庞庞:高大强壮的样子。④驾:驾车。言:语中助词。徂(cu):往。东:指东都雒邑。雒邑在周都镐京之东。⑤田车:打猎所乘的车子。田,通“畋”,打猎。⑥孔阜:十分高大肥壮。⑦甫草:广大丰茂的草地。甫,《韩诗》作“圃”。一说甫为地名,即圃田,一名原圃,在今河南中牟县西南。宣王时在五畿内,后归郑国。⑧狩:特指冬天打猎。春猎为蒐,夏猎为苗,秋猎为狝,冬猎为狩。这里指放火烧田打猎。⑨于:往。⑩选:通“算”,清点。一说具备的意思。徒:步卒。嚣嚣:形容声音嘈杂。(11)建:树,竖。设:陈旐:画着龟蛇的旗。旄:旗杆顶端饰牦牛尾的旗帜。(12)搏兽:“薄狩”的假借字。薄,语助词。敖:山名,在今河南成皋县西北。(13)奕奕:形容马行快而从容。(14)赤芾(fu):朱芾,红色蔽膝,诸侯之服。金舄(xi):即赤舄,黄红色的金头厚底鞋,诸侯所穿。(15)会同:古代诸侯觐见天子的专称。这里指诸侯参加宣王的狩猎活动。有绎:犹绎绎,形容人数众多,络绎不绝。(16)決:同“抉”,扳指,用象牙或兽骨制成,射箭时套在右拇指上,用以钩弦。拾:又名臂𫗗(gou),用皮革制成,套在左臂上,射箭时用以护臂佽(ci):齐备。(17)射夫:射箭的人。同:协同。一说,同,聚集。(18)举柴(zi):指堆积动物尸体。柴,“骴”的假借字,积,指动物积尸。(19)猗:应作“倚”,偏斜的意思。(20)驰:指驰驱的法则。(21)舍矢:放箭。如:同“而” 破:中,射中禽兽。(22)旆旌:泛指旗帜。(23)徒:步行的 御:驾车的。不:岂不,哪不。下同。 惊:当作“警”,指严肃地警卫着。一说不惊是不吵闹的意思。(24)大庖:指周王的厨房。盈:充满。《郑笺》:“不警,警也。不盈,盈也。反言之,美之也。”一说不盈是不满,表示周王取之有度,不贪婪。(25)征:行,这里指狩猎归来。(26)有闻:指听见队伍归来时的步伐及车轮滚动声。声:指步卒车夫的喧哗声。(27)允:信,诚,确实。君子:指周王。(28)展:义同“允”。大成:十分成功。



[赏析] 《车攻》是一首写周宣王东狩的诗。


武王姬发建立周朝;成、康继业,号为盛世;昭、穆以后,国势日渐陵替;传至厉王,国事几不可收拾。姬静即位(公元前877年),是为宣王,“内修政事,外攘夷秋”《诗序》),享国四十六年,号称中兴。


周以农业立国,但狩猎不废,春蒐,夏苗,秋狝,冬狩,一年四季都有狩猎活动。不过这时的狩猎,却不像远古时代那样单纯,像风有雄、雌之分一样,狩猎也有庶民、诸侯和王者之别。庶民之猎,是为谋取衣(兽皮)食(兽肉),诸侯之猎,有的是为了娱乐,有的则是借以进行军事训练、军事演习,乃至军事讹诈;王者之猎,往往是在礼的外衣掩盖下的准军事行动,有明显的政治性质。所谓狩猎队伍,也就是军队。《吉日》和这首《车攻》描述的就是周宣王为了某种政治目的而进行的狩猎活动。


关于此诗背景,方玉润认为:“昔周公相成王,营洛邑为东都,以朝诸侯。周室既衰,久废其礼。迨宣王始举行古制”,假狩猎以慑服诸侯。《竹书》:“成王二十五年大会诸侯于东都,四夷来宾。”《墨子·明鬼》篇:“昔宣王合诸侯而田于圃田,车数百乘。”证诸《竹书》与《墨子》,方说是可信的。


此诗八章,可分为六层。


第一章点明宣王东狩。是全诗的发端与总纲。车马是狩猎的主要工具,“东”是狩猎的去所。这四句的意思是:车马已经准备就绪,处所也已经确定,周王出发去猎场狩猎。东,一般解作“东都”,窃以为似指狩猎场所,即甫田与敖山。雒邑在周都镐京之东,甫田与敖山又在雒邑之东。


第二、三章写往甫、敖狩猎,极写车、马、旌旗之盛。古时天子诸侯均有猎苑,即孟子称做“囿”的天子猎苑方百里,诸侯方四十里。甫田即后来郑国的原圃。敖山离甫田百里。甫田与敖山当时可能都属周天子猎苑。本章除点明猎场外,极力铺叙车、马旌旗之盛。你看:数百辆戎车,千数匹战马、万数名士卒,组成狩猎大军,浩浩荡荡,行进在从镐京去甫、敖的路上,车轮滚滚,马鸣萧萧,旌旗飘扬。这充分显示出周王朝的威势与力量。


第四章写诸侯前来合猎。用车马服饰之盛,写出众诸侯的气派;“有绎”二字,点明前来会猎的诸侯之多。周厉王时,外族入侵,诸侯不朝。如果将那时情况同这次会猎情况作点对比,就可看出众多诸侯前来会猎的意义了。


第五、六章写射御之精。先看射夫形象:右拇指上套着兽骨做的扳指,左手臂上套着兽皮制的护袖,简直鲜明极了! 《诗经》写人物,往往通过细节揭示人物身份、性格,写诸侯突出“赤芾金舄”,写射夫抓住护袖扳指,都是著例。写射技仅用“舍矢如(而)破”四字。《孟子·滕文公》:“王良曰:‘吾为之范我驰驱,终日不获一;为之诡遇,一朝而获十。’《诗》云:‘不失其驰,舍矢而破。’所谓习于射御法也。”“舍矢而破”即一发中的,而且是在“范我驰驱”的情况下 一发中的,可见其射技之高超了。写御技也从两方面着笔:“两骖不猗(倚)”,赞御技之高;“不失其驰”,赞御德之美。我们今天讲职业道德,古人讲礼,讲规矩。打仗狩猎要守礼,射箭驾车也要守礼。他们甚至把礼放在生死之上。子路是因为系帽缨而死的;曾参死前坚持要把箦换掉,都是为了维护这个礼字。这位御手,“诡遇”能多获禽,可他不取;他要坚持驰驱的规矩,宁可少获禽。这两章生动描写射御之精,意在说明“王者之师”是堂堂正正之师,是武艺高强之师,是所向无敌之师。


第七章写猎后大营景象:营地是那样整肃,队伍是那样警觉,猎物是那样丰富! “萧萧”两句,与下文“无声”同意,是以动写静,以马的嘶鸣声、旗帜的飘动声,反衬营地的静谧和队伍的整肃。这种表现手法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很大,许多大诗人都从这里得到启示,像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和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这类名句,都是从这两句脱胎出来的。


第八章写猎后归来。“允矣”两句,赞美宣王,点明这次狩猎的意义,是全诗的总结。


全诗八章。首章发端,写出猎;末章总结,写猎归,首尾呼应。二、三章同五、六章写车马旌旗之盛,射御技艺之精,第七章状军纪严明,队伍整肃,表明这次狩猎,旨在炫耀武力,慑服诸侯,是全诗重点。第四章写诸侯会猎,实即朝觐宣王,诗末的所谓“展也大成”,不在捕获禽兽,而在慑服诸侯,在揭示题旨上,此章堪称点睛之笔。全诗脉络分明,一气呵成。


《诗经·小雅》中,《车攻》前后有一组诗是写宣王或与宣王有关的。《鸿雁》写他派遣使臣救济难民,《庭燎》写他早起视朝,接受诸侯朝见,表明他“内修政事”;《六月》赞美尹吉甫北伐𤞤狁的胜利,《采芑》赞美方叔南征“荆蛮”之武功,表现宣王“外攘夷狄”。《车攻》与《吉日》则表现其田猎之盛。把《车攻》放在一个较广阔的背景上,把它作为组诗的一部分来考察,可以看出它反映的是周宣王政治军事方略的一部分,而狩猎的“大成”,则是他政治军事上的一个胜利,有助于周王朝的稳固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