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风雅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风雅颂 风雅颂《诗经》中的三种体式,即《诗经》作品的类别。《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毛诗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毛诗序》又指出“风”是用于教化、讽谏的,以求政治教化得到改善的作品;“雅”是阐发王政兴衰的作品;“颂”是歌颂先王盛德、用来祭祀祖先神灵的作品。朱熹《诗集传》认为“风”是“里巷歌谣”;“雅”和“颂”则是“朝廷郊庙乐歌之辞”。今人则多认为“风”为地方乐歌;“雅”为王畿之乐歌;“颂”为周王朝宗庙内祭祀所用之乐舞。三者的乐调不同是其鲜明的区别。班固《东都赋》:“若乃顺时节而蒐狩,简车徒以讲武,则必临之以《王制》,考之以《风》《雅》。” ☚ 仁声 风俗移人 ☛ 风雅颂 风雅颂《诗经》的组成部分。最早见于《周礼·春官》:“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对于风、雅、颂的解释和区别,有“义别”和“音别”两说。《毛诗序》说: 风是用于教化、讽刺的作品; 雅是“正”的意思,言王政所以兴废的作品;政事有大有小,故有大雅、小雅之分; 颂是祭神祀祖时用以赞美“盛德”的舞歌。由此看,它是从三类诗的内容和作用方面来立论的。这被称之为“义别”。宋代时,有人对风、雅、颂从乐调上来区分,像南宋著名的经学家程大昌、郑樵、朱熹等。郑樵就说过: “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这就是“音别”。古代的诗、乐、舞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风土之音就是各地民歌,内容多写爱情和民情土俗;大雅、小雅是朝廷里演奏的官乐,内容多和政治有关;颂是宗庙祭祀之歌,内容多是祭神祀祖的颂歌。不同音乐,不同场合,就有不同的歌辞。由此看,“音别”之说应该更合理一些。 ☚ 传说 骚体诗 ☛ 风雅颂指《国风》、《大雅》、《小雅》和《周颂》、《鲁颂》、《商颂》,为《诗经》的3个组成部分。《诗·大序》认为“风”是用于教化、风(讽)刺,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雅”为“正”,乃“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之作,因为政事有大小之别,故有大雅、小雅之分;“颂”则是祭祀神灵祖先,赞美王的“盛德”。宋代后,对此说多有新解。宋郑樵在《诗辨妄》中说,是由于诗篇不同而分;清惠周惕在《诗说》中称,是由于音调不同而分。现代研究者多认为,“风”是地方民歌;“雅”是“秦声”(或称雅假借为夏),为西周王畿乐歌;“颂”是形容、赞美之意,为祭祀乐歌及部分舞曲。 风雅颂 风雅颂弦乐四重奏。谭盾作曲。风雅颂原本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中三个部分的总称,谭盾仅以“风”、“雅”、“颂” 三个字,作为古代题材、现代手法创作的弦乐四重奏三个乐章的标题。第一乐章“风” 的素材取自广西山区吟诵性的民歌《开天辟地》,表现蕴藏在这古老歌曲中质朴深邃的真挚感情; 第二乐章“雅”则吸取了古代琴曲《梅花三弄》、《幽兰》的音调,运用现代复杂的演奏风格,表现当时新生的封建士大夫幽雅飘逸的情趣; 第三乐章“颂”是以急速辉煌的音调,表现宽宏雄沉的民族精神。整部作品是启示性的构思,不作具体描写,不作细节说明,着重写意,试图表现现代人的情感和理想,融贯于古典作品中的联想。该作品于1983年荣获德累斯顿威伯国际室内乐作品比赛第二名。谭盾,1957年生,长沙人,197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创作的《诗——为交响乐队而作》首演于美国 “爱思本”音乐节。 ☚ 深宫欲海 马桑树儿搭灯台 ☛ 风雅颂feng ya songthree sections into which The Book of Songs is divided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