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颅囟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颅囟经

儿科著作。东汉卫汛撰。二卷 (一作三卷)。卫汛好医术,知识渊博,少师张仲景,治验丰富,擅长妇、儿科。撰有 《四逆三部厥经》 及《妇人胎藏经》。“因小儿初生,颅囟未合,证治各别,故取以名其书”。原书明以后已佚,清编 《四库全书》 时由 《永乐大典》 中辑出。书中首记儿科脉法,次列病证,对小儿惊痫、疳痢、火丹等证论述尤详,并载方四十二首。本书是我国现存最早儿科专著,内容较为充实,语言简练,论理深刻,为我国儿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据 《宋史·方技传》说: 钱乙幼科冠绝一代,“而其源实出于此书。”可见其对后世影响之深。但也有欠妥之处,读之应扬长避短。关于本书著者也有托名周穆王时“巫师”所传之说,故待考。有《当归草堂丛书》 本,一九五六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颅囟经

儿科著作。书名取小儿初生时颅囟未合之义。又名《师巫颅囟经》。2卷(一作3卷)。托名周穆王时“师巫”所传(一作东汉·卫汛撰)。明代以后原书已佚,今存本为《四库全书》本(系自《永乐大典》中辑佚者),已非全帙。内容首论脉法,次论病源、病证,再次为惊痫癫证治、疳痢证治及火丹证治。文字简略,是现存较早的儿科专书。现有《当归草堂医学丛书》本。

颅囟经

儿科书名。托名周穆王时“师巫”所传(一作东汉·卫汛撰)。唐、宋之际曾有人修订,明代以后佚传。今存者为清代《四库全书》辑佚本。2卷。仅为原书的部分内容。有脉法、病源及惊痫、癫、疳、痢、火丹等病证。

颅囟经

二卷。不著撰人。《四库全书》在此书《提要》中考证:历代史志至唐艺文志,以上皆无此书名,自宋艺文志始有,因而疑为唐末宋初人所撰。宋志所载,题师巫撰。师巫为周穆王时人,疑为托名。《中华古文献大辞典·医药卷》断为东汉卫汛撰。卫汛,少从张机学医,擅长妇科、儿科,撰有《四逆三部厥经》、《妇人胎藏经》等。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儿科专著,论述了儿科脉法,指明小儿脉候至数之法与成人不同,再列论病证病因及疗法,深中肯綮,要言不繁。述小儿疳痢、火丹等证,皆发前人所未发。该书对后世影响很大。宋代名医钱乙幼科冠绝一代,其源即出于此书。原书明代以后已佚,《四库全书》据明《永乐大典》辑出。有《当归草堂医学丛书》本,清光绪四年(1878)刊,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颅囟经lúxìnjīnɡ

儿科书。托名周穆王时“师巫” 所传(一作东汉·卫汛撰)。唐宋之际曾有人修订, 明代以后此书已佚。今存者为清代的《四库全书》辑佚本。2 卷, 论述小儿脉法、病源及惊痫、癫、疳痢、火丹等病的症治。文字简略, 是现存较早的儿科专著。现有《当归草堂医学丛书》本。

颅囟经

《颅囟经》

《颅囟经》系儿科著作。2卷。不著撰人。颅指头骨,囟指脑盖骨,因小儿初生颅囟未合,证治各别,故以此名书。书前有序,托称“王母金文”,“黄帝得之升天,秘藏金匮”,后为周穆王时贤士师巫所得,再加阐释。但《四库全书总目》疑为唐末宋初人所为,因“王冰《素问注》第七卷有师氏藏之一语,遂托名师巫,以自神其说耳”。日本丹波元胤的《医籍考》认为:“按《诸病源候论》所谓《巫方颅囟经》,即是书也”,不同意此书为托名之作。此书有宋刊本著录,其所用药有胡黄连(唐代始用)、枳壳(宋《开宝本草》始著录)等药,故当以《四库全书总目》提法比较可信。书中间有祝由法等,保留了一些早期医书的内容。
该书为中国现存最古的一部儿科专著。全书论“脉法”、“病证”的内容有不少可取之处。认为小儿脉候至数之法与大人不同,“若有脉候,即须一寸取之,不得同大人分寸”,又“呼之脉来三至,吸之脉来三至,呼吸定息一至,此为无患”。是书能抓住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进行诊治,故《四库全书总目》评曰: “次论受病之本与治疗之术,皆极中肯綮,要言不烦; 次论父母证治,分别十五名目;皆他书所未尝见。”从而推测此书“盖必别有师承,故能精晰如此”。此书中的“变蒸”之说,对后世儿科理论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所收方剂较为古朴,至今用者很少。宋代儿科医家钱乙,据说也受过此书影响,曾“以颅囟经著名”。今存世本多以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辑出本为祖本,翻刻频多,195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出版。

☚ 竹林寺女科   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
0001372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9:3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