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静脉内高营养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静脉内高营养intravenous hyperalimentation即全肠道外营养。 静脉内高营养 静脉内高营养静脉内高营养又称静脉内喂养,是60年代后期发展迅速的一项新技术,经静脉输入包括糖、蛋白质、脂肪、矿物质以及维生素等人体所必需的物质,以便在较长时间内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 各种营养物质每天平均需要量(静脉)
应用静脉内高营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❶补充热量时如以糖为主,若热量按每日125kcal/kg计算时,所补入的葡萄糖量常使小儿特别是未成熟儿不能耐受而导致溶质性利尿、脱水等严重合并症。因此补充的量一般主张应从小剂量开始,继而逐渐增加。如开始时用10%葡萄糖液按每日65ml/kg计算,逐渐增至每日125~150ml/kg。所补葡萄糖液浓度亦可根据血糖和尿糖的测定逐渐提高到20%; 但对新生儿,葡萄糖浓度于12%左右即可。补充热量如以脂肪为主,其优点为输入脂肪时不需考虑渗透压并可经周围静脉输入。但从生理角度考虑脂肪并非供应能量的主要来源;且乳化脂肪注射液可引起头痛、呼吸困难、青紫、发热、溶血反应等副作用,因此应用上受到限制。近年来介绍的内用脂质(Intralipid),每升液体含乳化黄豆油100~200g,卵磷脂12g和甘油25g,其中所含必需脂肪酸较高,除可引起血中纤维蛋白原暂时性降低外,未发现有其他副作用,因而逐渐得到推广应用。其静脉点滴剂量可按每日20%内用脂质2.5ml/kg计算。 ❷蛋白质的用量一般每日2.5g/kg时,小儿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如蛋白质用量太多,有引起高血氨等副作用。应用时亦应从小剂量开始而后逐渐增加,这点对新生儿尤为重要,因新生儿肾脏功能不完善,输入含蛋白质溶液过多势必加重肾脏负担。目前常用的蛋白质制剂有水解蛋白和氨基酸溶液二种。 ❸静脉内喂养的婴儿常表现有低血钙和低血磷,而低血磷常易被忽视。造成低血磷的机理尚不清楚,血磷降低后主要造成细胞内ATP和二磷酸甘油酸 (2,3-DPG) 浓度减低,而此二物质,特别是2,3-DPG有减低血红蛋白和氧的亲和力,使氧离解曲线右移。当此二种物质缺乏时,由于氧离解曲线左移,P50减低,结果使组织反而缺氧,临床引起手足发麻、软弱无力、嗜睡等症状,严重时可因抽搐、昏迷而死亡。 ❹长期应用静脉内喂养的婴儿可见微量元素如铜、铁、锌等的缺乏,可采用输入新鲜血或血浆,按10ml/kg供给,每二周一次,既可补充微量元素又能补充营养必需脂肪酸。 采用静脉内高营养时,每天观察的项目有: 测体重、记出入水量、测尿糖和血糖。每周进行1~2次观察的项目有:测身长,量头围,测血电解质(钾、钠、氯、钙、磷)、血酸碱度和血气分析、血氨及尿素氮、肝功能,检查周围血的红细胞、血色素及红细胞压积等。对低出生体重儿尤要注意酸中毒的发生,如pH低于7.25应给碱性溶液纠正。为了预防感染,输液装置等应定期作细菌及霉菌培养。如疑有感染应检查周围血白细胞及分类计数,必要时作血、尿培养等。 静脉内喂养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合并症见下表。 上述合并症中,以感染为最常见,也最危险,尤其是霉菌感染,更要引起警惕,应及早治疗。此外,血栓形成也是一重要合并症,有引起死亡的报道,预防应注意勿从导管处取血标本作化验,否则易形成凝血及血栓梗塞。输血或血浆时,最好由其他周围静脉输入。应用本疗法时,应重视工作人员的熟练经验和监护仪器的供应条件,不可贸然从事,以免发生危险。 静脉内喂养过程中的合并症
☚ 小儿液体疗法 要素饮食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