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青风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青风藤

药名。见《中药志》。又名清风藤、寻风藤、大叶青绳儿、追骨风、大风藤。为防己科植物青藤Sinomenium acutum (Thunb.) Re-hd. et Wils.或毛青藤S. acutum (Thunb.)Re-hd. et Wils. var. cinereum Rehd. et Wils. 的茎藤。主产湖北、江苏、浙江等地。苦、辛,平。归肝、脾经。祛风通络,除湿止痛。治风湿痹痛、鹤膝风、历节风,肢体麻痹、瘙痒,水肿,脚气肿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煎服:9~15g。茎及根含千金藤宁碱、蝙蝠葛宁、8,14-二氢多花罂粟碱、青藤碱、异青藤碱、土藤碱、清风藤碱 (Sinoacutine)、双青藤碱等生物碱以及丁香树脂酚(Syringaresinol),β-谷甾醇、豆甾醇。青藤碱对各种动物有镇痛、镇静、镇咳、降压、抗炎等作用,但也有明显的释放组胺的副作用。给犬、猴口服常有轻度的胃肠不良反应。

青风藤orientavine

又叫清风藤,系防己科植物青藤及毛青藤的干燥藤茎。内含青藤碱、异青藤碱等多种生物碱。本品有祛风湿、通经络、利尿等作用;近年实验证明有抗炎、镇痛、降压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痛、关节炎、神经痛等。应用时常与其他药配伍用,用量为6~9g。

青风藤qīngfēngténg

中药名。见《本草图经》清风藤, 《本草纲目》青藤、寻风藤。为防己科植物青藤Sinomeniumacutum ( Thunb. )Rehd et Wils. 及毛青藤Sinomenium acutum(Thunb. ) Rehd. et Wils. var. cinereum Rehd. etWils 的干燥藤茎。分布于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北、四川、贵州、陕西等省区。苦、辛, 平。入肝、脾经。祛风湿, 通经络, 利小便。用于风湿痹痛、关节肿胀、麻痹瘙痒, 煎服6 ~12 克。

青风藤

青风藤

青风藤

青风藤,又名寻风藤、追骨风。始载于《本草图经》,原名清风藤。为防己科植物青藤Sinomenium acutum(Thunb.) Rehd. et Wils. 或毛青藤S. acutum(Thunb.) Rehd. et Wils. var. cinereum Rehd. etWils.的藤茎。产于湖北、浙江、安徽、河南、陕西、四川等省。
本品味辛苦,性平。有小毒。归肝、脾经。功能祛风湿,通经络。主治风湿痹痛、关节肿大、肢体麻木、鹤膝风及脚气湿肿等证。用治风湿痹痛,可同汉防己水酒煎服,或与红藤、桂枝、牛膝配伍。病久体虚者,应与补养药同用。《本草汇言》称清风藤治“风病软弱无力,并劲强偏废之证,久服常服,大建奇功”。但“须与当归、枸杞合用方善。”此外,本品治筋骨疼痛,也可浸酒内服或煎水熏洗患处。煎服,6~12g。本品内服后可出现头部发痒,并渐渐向下蔓延,以及皮肤灼热发红等反应,一般2小时后可恢复。《濒湖集简方》治诸风之青藤膏方,亦云服药后遍身发痒不可当,急以梳梳之。欲痒止,饮冷水一口即解。
实验研究: 青藤茎及根含青藤碱、青风藤碱、双青藤碱、木兰碱、尖防己碱、四氢表小檗碱、异青藤碱、土杜拉宁、消旋丁香树脂酚、N-去甲基尖防己碱、白兰花碱、光千金藤碱。又含十六烷酸甲脂、β-谷甾醇、豆甾醇。
青藤碱有镇痛作用,但较吗啡作用弱而短,连续应用也能产生耐受性,但较吗啡缓慢,且与吗啡无交叉耐受性,作用部位主要在中枢,对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效。青藤碱对动物尚表现有镇静和安定作用,并有明显的镇咳作用,对大鼠蛋清性或甲醛性脚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原理可能是通过丘脑影响垂体-肾上腺系统所致。
动物实验证明青藤碱有急性降压作用,反复给药时出现快速耐受现象,降压原理可能与组胺释放有关。青藤碱对离体肠管呈抑制作用,但在整体动物却可引起小肠兴奋,可能与其释放组胺有一定关系。病人应用青藤碱后可致头面瘙痒,皮肤潮红,经1~2小时可消退,连续用药3~5次后也可不再出现。

☚ 千金藤   苍耳 ☛
0000218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9:3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