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足于独立工业企业的挖潜改造、提高经济效益。
农垦独立工业企业多建于70年代末期。以采矿、农机具修造为主,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市场竞争能力很差。经过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对设备进行更新,对落后工艺进行了改造,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求得了生存发展。如武威啤酒厂,原为武威齿轮厂,主要生产拖拉机配件,80年代初期面临严重亏损,为此,该厂从农垦系统自产啤酒花、啤酒大麦等优质原料的优势出发,引进先进技术,利用铸工车间旧厂房改造建成年产10 000吨生产能力的啤酒厂。由于工艺先进,原料品质优良,管理科学,产品质量上乘,1989年荣获全国啤酒专业协会首次评比铜质奖章,产品畅销省内外市场,经济效益十分显著。1984年9月投产,1985年扭亏为盈,1986年盈利45.3万元,1987年盈利110.4万元,1988年盈利150万元,三年迈出三大步。祁连山制药厂、酒泉拖拉机配件厂等独立工业企业,也通过自我改造找到了定型产品,求得生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