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雹Báo

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雁北地区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新编千家姓》亦收,未详其源。

雹bào

由空中降下之冰球。劉歆《遂初賦》:“揚雹霰之復陸兮,慨原泉之淩陰。”

短篇小说集。黎锦明著。1927年4月上海光华书局初版。收《小黄的末日》、《船夫丁福》、《雹》等短篇小说16篇。

☚ 爱妻的逃亡   女娲氏之遗孽 ☛

读音b·ao(ˊ),为ao韵目,属ao—iao韵部。蒲角切,入,觉韵。
❶冰雹。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b·o(ˊ),为o韵目,属e—o—uo韵部。弼角切,入,觉韵。
❶冰雹。

上一条: 下一条:

〔bao〕
雹子 〔bao·zi〕 shad.

雹pёük5[p′φyɂ]

冰雹,雹子。

{}6464冰雹;雹子。胶辽官话。山东牟平。1936年序刊本《牟平县志》:「~,土音读若『霸』。雨雹谓之下~,又曰冷子。」徽语。安徽绩溪〖〗。吴语。浙江苍南金乡〖〗。赣语。福建建宁〖〗。客话。江西瑞金〖〗、赣州蟠龙〖〗。广东梅县〖〗、惠州〖〗。粤语。广东广州〖〗、番禺市桥〖〗、顺德大良〖〗、珠海前山〖〗、宝安沙井〖〗、阳江〖〗。广西陆川〖〗。闽语。福建福州〖〗、古田〖〗、仙游〖〗、厦门〖〗、永春〖〗。广东海康〖〗。土话。湖南临武〖〗。

雹báo

冰雹
 △ ~灾。

雹báo


空气中水蒸汽遇冷后凝结成的冰粒或冰块,常随暴雨下降:~子丨冰~。

雹báo

冰雹。

雹báo

陽爲雨,陰起脅之爲雹。《禮記·月令》: “仲夏行冬令,則雹凍傷穀。” 鄭玄注: “陽爲雨,陰起脅之爲雹。” 陸德明《經典釋文》: “雹,步角反。”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氣象部 > 雹 > 雹
雹  báo

亦稱“冰雹”。空氣中水蒸汽遇冷結成的冰粒或冰塊,有球形、圓錐形或不規則形等,爲透明與不透明的交替層次,常自升降氣流特别强烈的積雨雲中降落,多在夏季下降,對人畜莊稼危害極大。《左傳·昭公四年》:“大雨雹。季武子問於申豐曰:‘雹可禦乎?’”《史記·孝景本紀》:“秋,衡山雨雹,大者五寸,深者二尺。”唐·韓愈等《納凉聯句》:“仰惧失交泰,非時結冰雹。”宋·蘇轍《雪中洞山黄檗二禪師相訪》詩:“君不見,六月赤日起冰雹;又不見,臘月幽谷寒花開。”

雹【同义】总目录


白雨雹

雹báo

冰雹,云中降落的冰块或冰粒。《左传·昭公四年》:“大雨~。”(雨yù:降落。)李朝威《柳毅传》:“霰雪雨~,一时皆下。”(霰:小雪珠。)

*bao

B1A2
冰雹,空中水蒸气遇冷结成的冰粒或冰块,常在夏季随暴雨降下。对农业有害:~灾/下~子。

冰雹

冰雹

雹(雹子;雹霰) 冷子 硬雨 白雨 雨冻
降下冰雹:下雹
打雷下雹:雷雹
迅速飞落的冰雹:飞雹
成灾的冰雹:灾雹
(天空降下的球状的冰:冰雹)

☚ 雪珠   冰块 ☛

雹báo

冰雹,空中降下的冰块,多在晚春和夏季的午后伴同雷阵雨出现,对农作物危害很大,大雹子对人、畜、建筑物也能造成损害。

雹báo

《本草纲目》水部第5卷雹(19)。古药名。指空中水蒸气遇冷结成的冰粒或冰块,常在夏季随暴雨下降。
【性味】咸,冷。

为透明的球形或略成圆锥形的冰状降水现象。是发展得特别旺盛的积雨云(雷雨云)的产物。冰雹小如豆,大如鸡蛋。降落的持续时间不长,范围也不大,但由于从很高的空中落下,其冲击力很大,往往使人畜伤害,房屋和庄稼等损坏。冰雹多半在温暖季节伴随阵雨同时自积雨云下降,是灾害性天气之一。

☚ 寒带气候   雾 ☛

雹báo

(冰雹) hail
◆雹暴 hailstorm;hail storm;hail;
雹害 damage by hail;
雹灾 disaster caused by hail

甲骨文;;金文;篆báo

[雨(意符)+包(聲符)→雹(《説文》:“雹,雨冰也。從雨,包聲。”雹,空中水蒸氣遇冷結成的冰粒或冰塊〈冰雹〉。)]
[春秋] 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十九年》:“秋,大雨雹,爲災也。”(公元前631年秋,魯地下冰雹。)
[西漢] 司馬遷《史記·孝景本紀》:“秋,衡山雨雹,大者五寸,深者二尺。”(〈公元前155年,孝景二年〉秋天,衡山下冰雹,大的有五寸,入地達二尺。)]

雹báo

(13画)

【提示】雨,位于字的上部时,横折钩改横钩; 内部四个侧点,宋体作四短横,楷体不变。包,中间的巳,不要错写成己或已; 已,只能单用,不作为部件构成其他合体字。

*雹báo

13画 雨部 冰雹,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结成的冰粒或冰块,多在夏季随暴雨出现: ~子|~灾。

雹()


甲骨文合集7370,殷
丙戌雹……
按: 象雨挾雹粒之形。

甲骨文合集14156,殷
貞不雹帝隹其……

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乙篇,戰國
曰(粵)故(古)□𦟀(雹=包)䖒(戲)。
《説文》: “雹, 雨冰也。 从雨包聲。 , 古文雹。 ”
“雹”字甲骨文象雨挾雹粒之形。戰國文字省一雹粒,二雹粒内加飾筆,疊加聲符“勹”。小篆則省二雹粒,包聲。

☚ 霰   霝 ☛

雹báo

上古形声字。从雨,包声。本读bó,和方音接近。现代常说“雹子”。指空中水蒸气遇冷结成的冰粒或冰块,常在夏季随暴雨下降。

雹★常◎常


báo形声,从雨,包声,空中水蒸气遇冷结成的冰粒或冰块。

(báo)

从雨。象雹形,中有點者,雹中心虚也。

雹brəwk

[甲骨]
[金文]
[小篆]《說文》: , 雨仌也。 从雨,包聲。 , 古文雹如此。 (十一篇下)
古文字形作雨字下雹粒之形。

☚ 勽   匏 ☛
0000051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6:3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