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铚 铚zhì短镰。《周颂·臣工》一章: “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奄观铚艾。”毛《传》:“铚,获也。”《说文》: “铚,获禾短镰也。”朱熹《集传》:“众人,甸徒也。庤,具也。钱,铫。镈,鉏。皆田器也。铚,获禾短镰也。艾,获也。命甸徒具农器以治其新畬,而又将忽见其收成也。” ☚ 圉 笙 ☛ 铚读音zh·i(ˋ),为i韵目,属i—er韵部。陟栗切,入,质韵。 上一条: 輊 下一条: 銍 铚 铚杂器械。原是生产工具,民间用之为武器,以后演化成武术器械进行演练。此器械现不多见。《说文》“穫禾短镰也,从金至声。”《释名·释用器》“铚,穫禾铁也,铚铚,断禾声也。” ☚ 圈 棒棒烟 ☛ 古代名物 > 耕獵類 > 農耕部 > 銍艾 > 銍 銍 zhì 一種小鐮刀。用繫繩套在手上收割禾穗之工具,俗稱掐刀、爪鐮,或簡稱刀。據考古發現,最早爲石製,見於陝縣廟底溝二期文化遺址;利用橢圓形礫石片,在兩邊鑿成缺口,以便繫繩套在手上使用。后又有陶銍、蚌銍。一九七九年在江蘇句客縣又發現有齒刃之銅掐刀,器形似半个蛋殼,中有平行圓孔二,可繫繩於指上。下部内側有斜平行笓形齒刀,長十·九厘米,腰寬四·八厘米。年代爲春秋晚期。類似銅掐刀。亦見於蘇州、貴池等地。鐵掐刀流行於東北和華北地區。皆平刃,器形有半月形雙孔和長方形雙孔。時代大多在戰國中晚期。《詩·周頌·臣工》:“庤乃錢鎛,奄觀銍艾。”《管子·輕重乙》:“一農之事,必有一耜、一銚、一鎌、一鎒、一椎、一銍,然後成爲農。”《説文·金部》:“銍,穫禾短鎌也。”《漢書·王莽傳中》:“予之西巡,必躬載銍,每縣則穫,以勸西成。”元·王禎《農書·農器圖譜集·銍艾門》:“銍,穫禾穗刃也。《臣工》詩曰:‘奄觀銍艾’;《書·禹貢》曰:‘二百里納銍’;《小爾雅》云:‘截穎謂之銍’。截穎即‘穫’也。據陸氏《釋文》云,‘銍,穫禾短鎌也。’《纂文》云,江湖之間以銍爲‘刈’。《説文》云,此則銍器斷禾聲也,故曰‘銍’……此銍見於經傳者如此,誠古今必用之器也。詩云:制形類短鎌,名義因聲聞,總秸既異賦,禾稾惟中分。”明·宋應星《野議·民財議》:“銍鐮筐箔未藏,室中業已懸罄。”清·周亮工《拿口父老褎米見貽感其意賦此》:“共冀弓刀齊化犢,長犁短銍滿西疇。” 銍 (《農政全書》) 铚zhì❶ 短镰刀。《管子·轻重乙》:“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然后成为农。” 铚*銍zhiE89C 镰刀 镰刀镰(银~;开~;收~) 钩(钩刀;钩鎌;钩镰) 鉊 锲刀 薅刀 ☚ 犁 刀 ☛ 穗子 穗子穗(麦~;谷~;孕~;秀~;吐~;抽~) ☚ 水果 动物 ☛ 铚earcutter割取禾穗用的短镰。原始农业时代种庄稼只收禾穗,不收秸秆。最初的铚用石片、兽骨或蚌壳制作,后用铁制。开始在其左右两侧各开一缺口系绳,后来在铚上穿孔系绳,便于手握。古农书中的粟鉴,实际上就是一种铚。 铚 铚❶爪镰的古称。收获农作物的工具。《小尔雅·广物》:“禾穗谓之颖, 截颖谓之铚。” 《释名·释用器》: “铨,穫禾铁也。铚铨,断禾穗声也。”铚主要用于割禾穗。已出土战国以前的青铜铚约十多件,与新石器时代的双孔石刀相似。器呈矩形、蚌壳形或半月形,靠背中部有双孔,使用时于两孔间系一绳套,将拇指伸入绳套握器,割取禾穗。湖北红安金盆出土的西周铚,长6、宽3.5厘米。东周以后,铁铚逐步代替铜铚;但器形无大变化。辽宁宽甸双山子出土的战国铁铚,旅顺南山里出土的汉代铁铚,以及今日华北农村使用的铁爪镰,形制皆与铜铚基本相同。 ☚ 铜锄 铜镰 ☛ 铚(銍)zhì[书]Ⅰ (短的镰刀) short sickle Ⅱ (割禾穗) cut the ear of grain 铚(銍)zhì11画 金部 〈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