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壶七墨杂记。清黄钧宰撰。十八卷。收《金壶浪墨》八卷、《金壶遁墨》四卷、《金壶逸墨》二卷、《金壶戏墨》一卷、《金壶醉墨》(一名《醉言》)一卷、《心影》(原名《金壶泪墨》)二卷。实收六墨。有同治十二年(1873)刊本,民国元年(1912)扫叶山房石印本。 金壶七墨十八卷。晚清黄钧宰撰。黄钧宰字天河,一字宰平,江苏淮阴人。生卒年不详,道光、同治年间在世。《金壶七墨》 为笔记小说,分 “金壶浪墨”八卷、“金壶遁墨”四卷、“金壶逸墨”二卷、“金壶戏墨”一卷、“金壶醉墨”一卷、“心影”二卷,计有六部分。文明书局刊本的绳伯洪序也只提到“浪墨、遁墨、逸墨、醉墨、戏墨、泪墨”,如将“泪墨”对应于“心影”,也只六部分,不知缘何题《金壶七墨》。或有续作未及收入;或如“春明倦客”之序所言原稿有散佚,则未可确知。该书杂记自道光甲午(1834)至同治癸酉(1873) 四十年中作者闻见之事。其中 “浪墨”、“遁墨”两部分十二卷,多记鸦片战争之前后历史轶闻,包括一些乡里琐事。“浪墨”卷七“读史类谈”二十七则,又杂抄史书典故。如此以不同内容并立,亦笔记小说所常有。“逸墨” 多记诗文。“戏墨” 为笑谑之辞。“醉墨”为具有讽谕意义的格言。“心影”多为男女怨情。该书所记鸦片战争英军入侵等事,以及太平天国、捻军起义时期的一些历史轶闻,有一定史料价值。但作者站在封建士大夫立场,对农民起义有毁谤和歪曲。其他的一些奇闻轶事。也反映出当时的一些情况。书有清同治癸酉 (1873)刊本。上海文明书局《清代笔记丛刊》本,有光绪二十一年 (1895) 绳伯洪序。 《金壶七墨》jin hu qi moSeven Works of Gold Pot→黄钧宰(Huang Junz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