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邓小平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邓小平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邓小平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集中表现在社会基本矛盾观、阶级观、群众观、领袖观、文明观、科学观、人才观、价值观等许多方面。
(1) 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大贡献。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33页)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是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哲学依据。党的八大决议中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决定了我们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但在实践中,由于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再加上国际、国内出现复杂的不利情况,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认识发生偏差,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忽视了大力发展生产力,而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邓小平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现阶段社会基本矛盾中,还存在着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有诸多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弊端,集中体现在僵化的体制和模式上,而解决问题的出路就在于改革,大力发展生产力。因此,他领导全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看做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把改革看做 “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解放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邓小平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学说,对于我们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也为 “特色理论” 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2) 在阶级、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问题上,继承和发展了唯物史观。首先,体现在对我国社会阶级和阶级斗争状况的清醒认识上。唯物史观认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前,我们党必须以阶级斗争为纲,是正确的。但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的社会形态已不是阶级社会,阶级斗争已不是我国主要矛盾的情况下,由于 “左” 的影响和各种因素的干扰,还是主要抓阶级斗争,从反右扩大化一直发展到 “十年动乱”,甚至把阶级斗争抓到党内来,给党的干部和人民群众造成了许多灾难。打倒“四人帮” 以后,邓小平对我国社会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做了清醒的估计,认为剥削阶级作为一个完整的阶级已经不存在了,阶级斗争虽然存在,但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于是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他指出: 我们反对把阶级斗争扩大化,也反对阶级斗争熄灭化,各种敌对分子和阶级斗争现象在长时期内不可能完全消灭。同他们的斗争……仍然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除非发生大规模外敌入侵,我们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阶级斗争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在阶级分析的过程中,邓小平客观、科学地评价知识分子和脑力劳动,提出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 的科学论断。号召全党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造就宏大的科技队伍,培养大批高质量的知识分子。总之,在邓小平看来,没有知识分子,现代化建设就不能成功,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其次,在无产阶级专政问题上,邓小平认为必须坚持。他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时专门指出,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并不比其他三条次要。他认为,无产阶级专政是历史上最广泛的民主,“没有无产阶级专政,我们就不可能保卫从而也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9页)
(3) 邓小平提出建设两个文明的社会主义文明观,是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的继承和发展。文明是一个相对于野蛮的历史概念,文明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人类社会自从奴隶社会以后,开始进入文明时代。资本主义文明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因而具有两重性。邓小平总结了我们党在两个文明建设上的经验教训,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进行了继承和发展。
❶他从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意义上,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概念作了科学的规定和论述。
❷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思想,揭示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既互为条件,又互为目的的辩证统一关系。
❸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这种认识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
❹明确规定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 “四有” 新人。
❺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的高度,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和奋斗目标之一,具有战略地位。离开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不可能顺利进行。
❻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重要原则。
❼提出了对两个文明建设必须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这一思想方法。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定要把两个文明建设抓好,尤其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4) 邓小平继承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群众观和领袖观方面的思想。首先,表现在群众观上。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性出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创造性地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转化为群众践线,即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的方法论原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践线的同时,强调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认为 “对我们党的现状来说,我个人觉得,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特别重要。”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5页)“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8页)在实际工作中,他还提出 “人民公认”的标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 也从六个方面概括了关于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邓小平认为: “党离不开人民,人民离不开党”。(《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66页)新时期仍然要恢复和发扬党的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总之,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也是新时期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其次,在领袖观上,他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基础上,也有所发展。他充分肯定领袖人物的历史作用,维护无产阶级领袖的权威,又反对个人崇拜,反对唯心史观。在这个问题上,对毛泽东同志的历史评价上表现得比较明显。他认为,尽管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但不能把错误都归结到个人品质上,这有损党和国家的形象,对历史不负责任,也无助于维护领袖人物的权威。领袖人物是人不是神,犯错误难免。对毛泽东来说,功劳是第一位的。“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8页)必须充分肯定他的历史功绩,“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72页)对现在的党中央,他也强调要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要树立党中央的权威,又反对搞个人崇拜和造“神” 运动。他认为对领袖人物 “尊敬,当然不是迷信,不是把他当作神。”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73页)又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把希望只寄托在一、两个人身上,这样容易出问题。神化领袖,本身就是对领袖形象和权威的损害,是不符合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我们党过去有个人崇拜的教训,除了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外,主要是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有问题,必须改革。邓小平的这些思想不仅对党的建设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也是对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5) 邓小平在科学观上,继承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科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既体现在精神生活领域,也体现在物质生活领域,并与其他社会现象错综复杂地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表现为由科学知识、认识活动、社会建制等因素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科学技术还表现为一种生产力。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角度看,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研究科学的性质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现代化建设关系极大。邓小平继承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观,集中体现了他的强烈的科技意识和对科技的社会作用的认识上。首先,他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思想认识是对的,但是还不够,应当是 “第一生产力”。现代科技给人类提供的知识和方法,还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因此,“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现代化建设必须科技先行。其次,他预测21世纪将是高科技时代,因此我国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要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要使我国的科技、教育 “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页)要 “重视知识,重视人才”,搞科技越高越好,越新越好。再次,他把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紧密地联系起来,充分认识到科学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他认为: “中国要发展,离开科学不行。”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83页)世界各国经济与人才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不认识到这一点,就赶不上先进国家,就要被动挨打。最后,邓小平特别重视科研工作和科技体制改革。他认为,科研是 “基本建设”,应当 “花点钱”,“科研工作要走在前面”,(《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页)不能拖经济建设后腿,并尽快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服务。军工企业、地方大企业都要注重科研工作。他还支持我国的科技人员参加世界实验室的工作。邓小平超前性的科学观,指导着我们提前跨入21世纪。
此外,邓小平还在人才观、道德观、价值观等诸多方面,对历史唯物主义有所继承发展,我们将在后面的专题中进行研究。

☚ “摸着石头过河”理论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
0000004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5: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