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学家派
明初戏曲创作流派。主张以戏曲宣扬封建伦理纲常,推广名教风化。元末人高明已开此派之先河。高明在其《琵琶记》开场中说:“今来古往,其间故事几多般。少甚佳人才子,也有神仙幽怪,琐碎不堪观。正是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他把谴责蔡二郎弃亲背妇的戏文《赵贞女》,改写为宣传歌颂“全忠全孝”蔡伯喈和“有贞有烈”赵五娘的《琵琶记》。高明的创作主张与实践,在明代初年最高统治者提倡下,得到恶性发展,于是出现了以丘濬为代表的“道学家派”。丘濬以宰辅之尊带头写作了《伍伦全备记》。该剧《副末开场》中说,无论“南腔”,无论“北曲”,“若于伦理无关紧,纵是新奇不足传”。“这本《五伦全备记》,分明假托场传,一场戏里五伦全。备他时世曲,寓我圣贤言。”剧演伍典礼生子伦全、伦备,又收克和为义子。一家母慈、子孝、妇节,最终全都成仙。堪称图解封建礼教的典型剧作。“道学家派”的理论与创作,对中国戏曲产生过有害的影响。明代戏曲家徐复祚谓丘濬剧作“纯是措大书袋子语,陈腐臭烂,令人呕秽”(《三家村老委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