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Suì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西之临汾、陕西之韩城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注云: “子爵,庄十三年 (按: 即公元前681年),齐灭之。其地在济州钜野 (按: 在今山东宁阳县北; 一说在今山东肥城县南)。或言: ‘燧人氏之后’,非也。”遂,妫姓国。故此以国为氏。系出妫姓。望出巨野。 汉代有遂成、遂湛之。 遂suì❶因循。孔臧《諫格虎賦》:“辜今承誨,請遂改之。” ❷成功。馮衍《顯志賦》:“憤馮亭之不遂兮,慍去疾之遭惑。” ❸生長,成長。賈誼《旱雲賦》:“惜稚稼之旱夭兮,離天災而不遂。” ❹郊外百里爲遂。見“郊遂”。 ❺通“邃”,深遠。見“遂古”。 ❻於是。司馬相如《長門賦》:“無面目之可顯兮,遂頹思而就牀。” ❼終于。劉歆《遂初賦》:“始建衰而造亂兮,公室由此遂卑。” 遂 遂suì❶成,作成。《卫风·氓》五章:“言既遂矣,至于暴矣。”马瑞辰《通释》:“遂,成也。”成,犹言达到目的。《大雅·卷阿》十章: “矢诗不多,维以遂歌。”毛《传》:“不多,多也。明王使公卿献诗,以陈其志,遂为工诗之歌焉。”郑《笺》:“矢,陈也。我陈作此诗,不复多也,欲今遂为乐歌。”王先谦《集疏》:“言陈辞不欲烦多,唯王使公卿歌之,永为告戒。”《商颂·长发》六章:“苞有三蘖,莫遂莫达。”朱熹《集传》: “苞,本也。蘖,旁生萌蘖也。言一本生三蘖也。本则夏桀,蘖则韦也,顾也,昆吾也,皆桀之党也。桀与三蘖,皆不能遂其恶。” ❷相称,称心。《曹风·候人》三章:“彼其之子,不遂其媾。”彼其之“其”,jì,语助词,无实义。之子,曹国朝中受重用的小人。朱熹《集传》:“遂,称也。遂之为称,犹今人谓遂意为称意。”媾,厚宠。毛《传》: “媾,厚也。”朱熹《集传》:“媾,宠也。”胡承珙《后笺》:“言小人窃禄高位,可谓厚宠。” ❸安。《小雅·雨无正》四章: “戎成不退,饥成不遂。”毛《传》: “遂,安也。”陈奂《传疏》:“安,读安民之安。饥不安者,天降饥馑,民无所安定也。”王先谦《集疏》:“国人仇王戎兴于内,故成而不退。” ❹于是。《小雅·大田》三章: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郑《笺》:“令天主雨于公田,因及私田尔。”因,于是。《鲁颂·鄘宫》六章:“奄有龟蒙,遂荒大东。”郑《笺》: “奄,覆; 荒,奄也。大东,极东。” 《商颂·长发》二章:“率履不越,遂视既发。”毛 《传》: “履,礼也。”郑 《笺》:“发,行也。使其民循礼,不得逾越,乃遍省视之,教令则尽行也。”乃,于是。 ❺通“璲”,瑞玉。《卫风·芄兰》一章: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毛《传》:“容仪可观,佩玉遂遂然垂其绅带,悸悸然有节度。”郑《笺》:“容,容刀也;遂,瑞也。言惠公佩容刀与瑞,及垂绅带三尺,则悸悸然行止有节度。” ☚ 道 谟 ☛ 遂读音s·ui(ˊ),为ui韵目,属i—ei—ui韵部。徐醉切,去,至韵。 ❶通“随”。顺从;任凭;顺便。 上一条: 綏 下一条: 髓
遂读音s·ui(ˋ),为ui韵目,属i—ei—ui韵部。徐醉切,去,至韵。 ❶顺心;遂心;如意。 ❷于是;就。 ❸实现;成功。 ❹道路。 ❺因循。 ❻田间排水的小水沟。 上一条: 𡻕 下一条: 檖 遂{}四6338①动像;如同。冀鲁官话。河北东部〖 〗。别看他年纪不大,可是在这点上却~他爹。②副都。吴语。江苏无锡〖 〗。   遂sui❶成功。同义合成词:“顺遂”。《国语·晋语二》:“夫二国士之所图,无不~也。”(夫:句首语气词。国士:国家中才能杰出的人。所图:谋求的。)《老子·九章》:“功~身退,天之道。”(道:规律。)杜甫《羌村三首》诗之一:“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 ❷于是,就。《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及反,市罢,~不得履。”(反:返回。)《战国策·秦策一》:“舟之侨谏而不听,~去。”(舟之侨:人名。谏:下对上的规劝。去:离去。)《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已定临菑,~东追广至高密西。”(定:平定。临菑、高密:地名。广:人名,田广。) 遂suí义同“遂(suì)” ❷,只用于“半身不遂”一词。 另见本页suì。
遂suì❶完成;成功 △ 未~|功成名~。 ❷称心;如愿 △ ~愿|顺~。 ❸姓。 另见本页suí。 遂义同“遂”(sui)❶:半身不~(身体一侧发生瘫痪)。 另见 sui。
遂❶顺心;称意:~心︱~愿︱~意︱顺~︱~心如意。 ❷成功:不~︱未~。 ❸就;于是:服药后痛~止。 ❹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宁阳西北。 ○毛~(人名)自荐。 另见 sui。 遂suì❶ 达到目的:阴谋未遂。 ❷ 称心如愿:顺遂│遂了心愿。 遂(15次) ❶通达;顺利。忧心不~《章·抽》 知前辙之不~兮《章·思》 ❷成功;完成。广~前画兮《章·思》 ❸终究;终于。乃~焉而逢殃《离》 愿~推而为臧《辩·九》 ❹竟。~萎绝而离异《章·思》 ❺于是;就。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自忍而沈流《章·日》 ~儵忽而扪天《章·悲》 因气变而~曾举兮 闻至贵而~徂兮《远》 ~去不复与言《漁》 室家~宗《魂》 斯遊~成《服》 ~闷叹而无名《哀》 ❻通“邃”。深远。超惘惘而~行《章·悲》 遂suì❶ 终究,最终。《广雅·释诂》:“遂,竟也。”在这个意义上,遂作虚词用。《春秋·僖公四年》:“蔡溃。遂伐,次于陉。”杜预注:“遂,两事之辞。”《九辩》:“愿遂推而为臧。”汤炳正今注:“遂,终于。推,进。二句言己虽放志远游,但心恋君国,志不可改,只愿结局最终美好。”《离骚》“乃遂焉而逢殃”、《悲回风》“超惘惘而遂行”、《惜往日》“遂自忍而沈流”均属此类用法。 ❷ 顺达,如愿。《诗经·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不遂其媾。”朱熹集传:“遂,称;遂之为称,犹今人谓遂意曰称意。”《抽思》:“忧心不遂,斯言谁告兮。” ❸ 成功,实现。《汉书·儒林传·胡毋生》:“弟子遂之者,兰陵褚大,东平嬴公,广川段仲,温吕步舒。”颜师古注:“遂谓名位成达者。”《思美人》:“广遂前画兮。” 遂sui另见sui。半身不遂
遂sui另见sui。遂心 遂行(xing) 遂意 遂愿 不遂 甘遂 既遂顺遂 未遂 已遂 遂心如意 毛遂自荐 径情直遂1 所谋不遂 遂(一)suì (二)suí【辨形】 中是豕,一捺变点,左下半包围结构。12画。形声。 【辨义】遂(一)suì ❶顺,如意:遂心|遂意|遂愿|遂心如意|顺遂|径情直遂。 ❷ 成功:不遂|未遂|未遂犯|刺杀未遂|功成名遂|所谋不遂。 ❸ 于是,就:服药后,腹痛遂止。 〔毛遂〕人名:毛遂自荐。 (二)suí 〔半身不遂〕身体一侧发生瘫痪,多由脑内出血引起。 【辨析】二音近义,都含“随顺”的意思。区别在于: 一、构词方式及词性有所不同: 遂(一)suì构成支配式、并列式、偏正式合成词或单用,作动词、副词、名词,并作动词性语素构成成语;(二)suí只作动词性语素构成主谓短语。 二、词义着重点不同:遂(一)suì表示“随顺”义时,着重指心愿、事情等;(二)suí用于指病情。 三、使用频度不同: 遂(一)suì多义项,较常用,使用频度较高;(二)suí单义项,只用于“半身不遂”。 遂suì❶如意;顺应:宝钗因见林黛玉面上有得意之态,一定是听了宝玉方才奚落之言,~了他的心愿。(三十·693)你如今这一来,你可~了素日志大心高的愿了, 也堵一堵那些嫌你的人的嘴。(四六·1060) ❷成就:近日宝玉弄来的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鸳鸯,或有凤凰,或玉环金珮,或鲛帕鸾绦,皆由小物而~终身。(三二·739) ❸于是;便: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无材,不堪入选,~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一·4)李贵、茗烟等跟随来至秦钟门首,悄无一人,~蜂拥至内室。(十六·340) 遂❶猶“文” 也。《詩經·衛風·氓》:“言既遂矣,至於暴矣。” 鄭玄箋: “遂,猶久也。” 《詩經·曹風·蜉蝣》: “彼其之子,不遂其媾。” 鄭玄箋: “遂,猶久也。” ❷瑞也。《詩經·衛風·芃蘭》: “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鄭玄箋: “遂,瑞也。” ❸猶“徧” 也。《詩經·商頌·長發》:“率履不越,遂視既發。” 鄭玄箋: “遂,猶徧也。” ❹遠郊曰遂。《周禮·地官·司徒》: “遂人,中大夫二人,遂師下大夫四人。” 鄭玄注: “遂人,主六遂,若司徒之於六鄉也。六遂之地自遠郊以達於畿中,有公邑、家邑、小都、大都焉。鄭司農云:遂謂王國百里外。” 《禮記·王制》: “不變,移之遂,如初禮。” 鄭玄注: “遠郊之外曰遂。” ❺溝名,廣深各二尺。《周禮·地官·遂人》: “凡治野,夫間有遂,遂上有徑; 十夫有溝,溝上有畛; 百夫有洫,洫上有涂; 千夫有澮,澮上有道; 萬夫有川,川上有路,以達於畿。” 鄭玄注:“遂、溝、洫、澮,皆所以通水於川也。遂,廣、深各二尺。” 《周禮·冬官·匠人》: “耜廣五寸,二耜爲耦,一耦之伐,廣尺深尺謂之, 廣二尺深二尺謂之遂。”鄭玄注: “遂者,夫門小溝,遂上亦有徑。” ❻猶“因” 也。《儀禮·燕禮》:“衆工不拜。受爵坐祭,遂卒爵。” 鄭玄注:“遂,猶因也。” 《儀禮·聘禮》: “遂命使者。” 鄭玄注: “遂, 猶因也。” ❼射韝也。《儀禮·大射》: “司射適次袒決遂。” 鄭玄注: “遂, 射韝也。以朱韋爲之, 著左臂,所以遂弦也。” ❽遂人。《儀禮·既夕禮》:“既正柩,賓出,遂匠納車於階間。”鄭玄注: “遂、匠,遂人、匠人也。遂人主引徒役,匠人主載柩窆。” ❾猶“達” 也。《禮記·月令》: “慶賜遂行,毋有不當。” 鄭玄注: “遂,猶達也。” 《禮記·緇衣》:“子曰: 禹立三年,百姓以仁遂焉,豈必盡仁。” 鄭玄注: “遂,猶達也。” ❿猶“進”也。《禮記·月令》: “命太尉,贊桀俊,遂賢良,舉長大。” 鄭玄注: “遂,猶進也。” ⓫猶“成”也。《禮記·月令》: “上無乏用,百事乃遂。” 鄭玄注: “遂,猶成也。”《禮記·樂記》: “氣衰則生物不遂。”鄭玄注:“遂,猶成也。”《禮記·祭義》:“五者不遂,烖及於親,敢不敬乎?”鄭玄注: “遂,猶成也。” 《禮記·表記》: “有其容,則文以君子之辭,遂其辭,則實以君子之德。” 鄭玄注: “遂,猶成也。” ⓬猶“充備” 也。《禮記·鄉飲酒義》: “賓出,主人拜送,節文终遂焉。” 鄭玄注: “遂,猶充備也。” ⓭行也。《尚書大傳》: “子夏曰:昔者三王慤然欲錯刑遂罰。” 鄭玄注: “遂,行也。” (《通德堂經解》) 《尚書大傅》:“昔者三王慤然欲錯刑遂罰。” 鄭玄注:“遂,行也。” (《鄭氏佚書》)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土部 > 封畿 > 遂 遂 suì 古特指距王城百里以外、二百里以内之地。《周禮·秋官·遂士》:“遂士掌四郊。”鄭玄注:“距王城百里以外至二百里。”一説,百里以外至三百里之地。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身服部 > 襟袖帶佩 > 扞 > 遂 遂 suì
古代名物 > 耕獵類 > 水利部 > 溝渠 > 遂 遂 suì 田間小溝。《字彙補·辵部》:“遂,小溝也。”《周禮·地官·遂人》:“凡治野,夫間有遂,遂上有徑。”鄭玄注:“遂,所以通水於川也,廣深各二尺。”又《地官·稻人》:“以遂均水。”鄭玄注:“遂,田首受水小溝也。”《儒林外史》第四十回:“溝間有洫,洫間有遂。” 遂suì〖形容词〗 显达(1)。《颜斶说齐王》:非不尊遂也。——并不是不尊贵、显达。
遂suì〖副词〗 一、表示动作行为终于发生、出现。可译为“终于”、“竟然”(11)。《蹇叔哭师》:秦师遂东。——秦国的军队终于向东进发。《鲁仲连义不帝秦》: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那秦国就肆无忌弹地自称为帝,进一步竟然控制了天下。《李斯谏逐客书》: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兼并了诸侯国二十个,终于做了西戎地区的霸主。 二、表示后一动作行为紧接前一动作行为或情况发生、出现。可译为“就”、“于是就”(59)。《进学解》:暂为御史,遂窜南夷。——刚作了御史,就被降职到边远的南方。《郑伯克段于鄢》: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姜氏]生庄公时难产,使姜氏受惊,所以取名叫寤生,于是就憎恶他。《游褒禅山记》: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有个人懒得前进要出去,说:“不出去,火把就要烧完了。”于是就跟他们一道退出。
遂suì〖动词〗 一、实现,成功(5)。《太史公自序》: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那么《诗经》、《尚书》隐约其辞,是想实现他们志向的一种考虑。《报任安书》:四者无一遂。——四样中没有一样成功。《管仲论》: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齐桓公是个音乐在耳朵中不能停止,女色在眼睛里不能断绝的人,如果没有这三个人,就没有办法实现他的欲望。 二、成长(3)。《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幼孤得遂长。——幼儿、孤儿能够长成。《争臣论》:必曰牛羊遂而已矣。——一定说:牛羊长成才算罢了。《种树郭橐驼传》:遂而鸡豚。——使你们的鸡、猪顺利长成。 遂suì❶ 道路。《墨子·号令》:“当~材木不能尽内,即烧之,无令客得而用之。”(内:古“纳”字。)特指水道,水渠。《荀子·大略》:“迷者不问路,溺者不问~。” ❷ 通达。《吕氏春秋·孟春》:“庆赐~行,无有不当。”《淮南子·精神》:“何往而不~?” ❸ 成功,顺利。《礼记·月令》:“百事乃~。”司马迁《报任安书》:“四者无一~。” ❹ 成长,顺利地成长。《国语·齐语》:“犧牲不略则牛羊~。”(略:掠夺。)《庄子·马蹄》:“禽兽成群,草木~长。”韩愈《答李翊书》:“根之茂者其实~。” ❺ 举荐,进举。《吕氏春秋·孟夏》:“命太尉,赞杰俊,~贤良,举长大。” ❻ 副词。❶ 于是,就。《曹刿论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逐齐师。”《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许斋五日。” ❷ 终于,最终。《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及反,市罢,~不得履。”丘迟《与陈伯之书》:“若~不改,方思仆言。” 遂*CBEC (一)sui❶顺心,如意:~心/~意/~愿/顺~/~心如意。 ❷成功;实现:未~犯/所谋不~/百事乃~/一念未~,反倒送了命。 ❸〈文〉于是,就:病三月,~不起。 ❹<文>竟,终于:寻向所志,~迷,不复得路(陶潜文)。 (二)sui[半身不遂]banshenbusui身体的一侧发生瘫痪。 完成 完成完 成(成毕;讫成;获成;果成)襄(共~义举) 蒇 竣 就(果就) 登 毕(毕手) 遂 竟(未~之业) 备究 动作的完成:下(打~基础) 落 表示完成:着(点~;睡~) 掉(烧~;扔~) 好(办~;计划~) 得(菜~了) 出来(救~) 表示就绪、完成:就(点~) 表示接近完成:垂成 表示已经完成:了(吃~;用~) 过(去~) 喽(吃过~) 矣(舟已行~) 业以 表示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已(已经;~以;业已) 早就已经完成:早就 早先 早经 早已(早已经) 具成,完成:该成 自己完成:自了 最后完成:卒底于成 完成很容易:覆杯 匆促完成:急就 进展快,有把握按时完成:计日程功 立即完成:立成 尽快完成:极卒 在短期内迅速完成:速成 速就 在短时期内迅速地完成某项工作:闪击 很快就可以完成:计日而成 很好地完成帝王赋予的使命:振扬休命 一口气完成:一呵而就 继续完成:续成 继成 (按照预期的目的的结束:完成)
另见:事情 工作 结束 ☚ 完成 事情完成 ☛
养育2 养育2遂(遂滋) 苞(苞育) 亭(亭育;亭毓) 停毒 停育 覆育 资育化育 养育万物:煦物 养物 养育禾苗:养禾 养育材物:养材 顺其自然而化育:顺育 创造化育:大治 造化 滋润养育:涵养 浸育 涵煦
另见:培育1 动物 植物 ☚ 培育1 饲养 ☛
通达 通达洞 遂(遂达) 明达 融达 周达彻达 疏达 恂达 通洽 明晓 内心通达:通心 通达人情:通情 通达事理:达理 启明 略物 人稳重老练,通达事理:老成练达 具有美德又通达事理:黄中通理 敏捷而通达:敏达 敏锐而通达:锐达 权变通达:权达 干练通达:炼达 开朗通达:闿疏 宽容通达:宏通 雅正通达:雅达 谦和通达:冲达 善良通达:淑畅 敏悟通达:警彻 敏捷通达:敏达 智慧通达:睿达 贤能通达:贤达 明白通达:明通 明智通达:知通 知达 英明通达:英达 俊秀通达:秀达 大方通达:慷达 融合通达:融通 广博通达:开通 才识广博通达:鸿达 才识宏富通达:闳达 学识通达而丰富:通赡 渊博通达:渊通 弘广通达:淹通 高远通达:超达 通达不拘小节:通任 很通达:雅达(明白人情事理:通达)
另见:明白2 通晓 人情 懂理 懂事 ☚ 通达 明达 ☛
各处的路 各处的路陆上通道:陆(陆衢) 陆上的道路:陆道 陆地通行的道路:陆路 路塗 陆程 旱路 旱道 宫中的路:阃(阃术) 壸 云中的路:雾术 云衢 霄路 天上的路:天路 上天的通途:霄衢 上天或升仙之路:云路 云途 云塗 霞路 霄路 升天或升仙之路:霞梯 乡间的路:村路 郊野的道路:郊路 野外的通路:野途 野涂 村野间道路:野路 京城郊野的道路:紫陌 风景美丽的郊野道路:绮陌 竹林中的路:篁路 山野的道路:野程 沟上的路:墐 门前的路:门衢 当门的小路:门(门庭;门户;门道;门儿;门径) 迎着大门的道路:门隧 水中的路:遂 水道 水道和陆路:水陆 ☚ 路的各部 各种用途的路 ☛
推荐人 推荐人汲 发 遂 剡 贡荐 贡察 援举 类举 举荐 称荐 开通 抽援 挽推 推举 推挽 推引 引进 引荐 进引 吸引 倡引 言扬 起送 媒绍 举荐的美称:嘉举 推荐补缺官员:推补 向上举荐官吏:达吏 荐举亲故:内举 以德才为标准荐举人:德举 负责推荐,以使其得到提拔任用:保举 保举引荐:保引 称誉举荐:称举 称学 徇私荐人之典:识面台官 凭自己的好恶来推荐人:自举 只听表面之词不作实际考察举荐人:以言举人 荐士只举有财势者:举肥 被举荐:发荐 ☚ 推荐 推荐好人 ☛
如愿 如愿遂(遂愿) 满足愿望:遂志 逞愿 遂意,如愿:果意 从意 愿望成为事实:愿果 心愿获偿:意得 按照自己的愿望实现:如愿以偿 要求什么就得到什么,正如所愿:求仁得仁 事情洽如所愿,合乎心愿:天遂人愿 天从人愿 天随人愿 经历的时间不会太久,愿望可以实现:河清可俟 盼望已久,终于如愿:久旱逢雨 久旱逢时 久旱遇霖 一向怀有的志愿得以实现:夙愿得偿 愿望已经实现,也就甘心或放心了:心死眼闭 (愿望实现:如愿)
另见:如意 合意︱落空 ☚ 不切实际的愿望 未能达到愿望 ☛
无阻 无阻无碍 通行无阻:通(通达) 遂 融 亨通 恂达 平直广阔的样子:坦然 横行无阻:陆梁 畅达无阻:透达 奔驰无阻:纵横(纵横驰骋;纵横驰骤) 骋迹 横驱别骛 七纵八横 纵横驰骋,豪放刚健:纵横排奡 排奡纵横 迅捷疾速,毫无阻碍:下阪走丸 下坂走丸 走丸下坂 (没有阻挡:无阻) ☚ 通畅 不通 ☛
连接2 连接2连(连比;连毗;连带;邻~;缀连) 联(联结;贯联) 搭(相搭) 毗(毗连) 邻 辈(~出) 衔(衔接;衔联;衔连) 扣(一环~一环) 绵亘 绵互 相接 通联 通属 关通 表示紧接的语气:乃(尔~) 遂 于是(于是乎) 前后连接:相衔 互相连接:交结 交相连结:磐互 勾通连接:钩连 钩联 勾锁(~连环) 贯穿连结:贯系 排列连比:排比 缠绕连结:絭 纠结 绵延连结:盘亘(~延绵) 回环连接:盘络 断而复连:续 如钩连结:钩结 钩络 如锁链一样连结着:琐结 重叠连接:骈联(枝叶~) 紧密连接:密接 萦绕密接:萦薄 连接不断:连亘 前后连接不断:首尾相继 首尾相连 首尾相接 连接得自然而紧密:环环相扣 连接不断的样子:逦迤 迤丽 峛崺 丽靡 岬嵑 连串不断的样子:落索 毗连成排的样子:节节排排 重叠连接成串的样子:累累(果实~) (事物互相衔接:连接)
另见:连续 不停︱断绝2 ☚ 连接2 相连 ☛
表示事情的发生 表示事情的发生事情、行动、现象等最初发生:开头 开宗 表示事情迅速发生:忽(忽然;忽地) 表示事情在不久后发生:行(行将) 要(就要;快要) 欲(山雨~来) 临(~别) 且 垂 表示后一事接前一事发生:则(不进~退)就 遂 便 遽 表示事情就发生在跟前:当(~面) 表示事情总要发生:好歹 不管怎样 无论如何 表示事情发生得早:就(早就) 表示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未(未曾;未常;未尝) 何尝 不曾 没有 早晚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发生过:何曾 事情的发生绝非偶然:事出有因 风来树动 ☚ 表示发生 表示情况的发生 ☛
生长1 生长1长(~大;~高;~胖) 生(生殖;阜生) 滋(滋长) 载(载生) 遂 发 生物体某部分组织的细胞增加或扩大:增生 滋息 滋殖 向成熟阶段发展:隆 成长 遂长 生长成:生成 生成形体:诞质 生成万物:体物 天然生成:生(天生) 万物生长:鼓物 大地化生万物:阴化 顺其自然生长:顺长 顺遂 附着在别的物体上生长:附生 在土里扎根生长:根生土长 树木向下生长:倒生 抽象事物生长或产生:蔓 滋长 四处滋长:横滋 繁荣滋长:茂遂 不能让某种不好的苗头滋长、发展:渐不可长 挺直地生长:条长 旺盛地生长:陶遂 过分长大:饶奢 长过了期:老(~瓜) 不嫩 再次生长:苏生 (生物体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体积和重量逐渐增加:生长)
另见:开花 结果 增长 生机 旺盛 枯萎 ☚ 生长1 动物生长 ☛
顺应 顺应顺(顺因) 应(诞应) 因 抚(抚顺) 赴 遂 顺应民心:顺民 顺人 顺应事物:应物 顺应规律:顺方 顺应变化:顺变 应变 处顺 顺应节奏:顺节 顺应并助长:顺助 善于顺应:灵承 (顺从,适应:顺应)
另见:顺从 依从 适应 ☚ 顺应 顺应自然 ☛
立即 立即立(立刻;立时;立便;立然;立时三刻;立时巴刻) 登(登时;登即) 猝 应(应时;~声而落) 旋(旋即) 辄(~便) 顿(顿时;顿下;顿然) 遽(遽亟;遽即) 一忽 瞬时 急速 眼看 眼见 马快 马上 言下 当下 迅即 赓即 随即 当即 及时 即时 即刻 当时 表示立即:就(~是;~来;一学~会) 便(说走~走) 这(~就是;~就走) 遂(~行) 表示紧接某种情况或行动之后:随即 随后,旋即:已(~又杀之) 事情急迫,必须立即做:事不容缓 (即刻,立时:立即) ☚ 匆忙 敏捷1 ☛ 遂suì徐醉切,去至。 ❶水道。《荀子·大略》:“迷者不问路,溺者不问~。” ❷田间水沟。《周礼·地官·遂人》:“夫间有~,~上有径。” ❸通达,通畅。《淮南子·精神》:“何往而不~。” ❹成功。《老子·九章》:“功~身退。” ❺副词。于是,就。《韩非子·说林》:“乃掘地,~得水。” ❻终于,竟然。陶渊明《桃花源记》:“寻向所志,~迷,不复得路。” 〖遂〗 粵 seoi6〔睡〕普 suì ❶ 田間小溝。《周禮 . 冬官考工記》:「田首倍之,廣二尺,深二尺,謂之〜。」 ❷ 達到,通達。劉安《淮南子.精神訓》:「能知大貴,何往而不〜!」 ❸ 成功。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四者無一〜。」 ❹ 順利成長。墨翟《墨子.天志中》:「五穀孰,六畜〜。」(孰:通「熟」,成熟。) ❺ 連詞,於是,就。諸葛亮《出師表》:「〜許先帝以驅馳。」 ❻ 副詞,最終。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及高祖貴,〜不知老父處。」
遂suì❶即“璲”。《诗经·卫风·芄兰》:“容兮遂兮,垂带悸兮。”汉郑玄笺:“遂,瑞也。言惠公佩容刀与瑞,及垂绅带三尺。” ❷射箭时穿的臂衣。《仪礼·大射》:“司射适次,袒决遂。”汉郑玄注:“遂,射鞴也。以朱韦为之,著左臂,所以遂弦也。” 遂 遂行政区划名。5县为遂。西周时期置。《周礼·地官司徒》:“造县鄙,形体之法: 5家为邻,5邻为里,4里为酂(cuo),5酂为鄙,5鄙为县,5县为遂,皆有地域。” ☚ 隋州 遂州 ☛ 遂㊀sui❶顺,如意。如:遂心,遂愿。 ❷成功。如:所谋已遂。 ❸就,于是。如:苦战后该城遂克。㊁ sui用于半身不遂。 遂 遂sui副词。(一)用于动词前,表示事情的彻底完成和最终结果,相当于“最终”等。如: ❶诸侯是以知其不遂霸也。(《左传·僖公二十二年》“遂”句:诸侯因此知道他不能最终完成霸业。) ❷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说苑·建本》“遂”句:民众如果怨恨他们的上层,国家不最终灭亡的,从没有过。) ❸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遂”句:曹操比起袁绍,名声小兵民少,然而曹操最终能够战胜袁绍,转弱为强的原因,不只是客观上的时机好,也是人的谋略高明。) (二)用于动词前,表示情况的持续,相当于“一直”。如: ❹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史记·高祖本纪》“遂”句:等到高祖发迹,就一直不知道老人在什么地方。) ❺既共清言,遂达三更。(《世说新语·文学》“遂”句:“遂”句:〔王丞相、殷中军、桓公、王长史、王蓝田、谢镇西〕就在一起清谈,一直谈到三更。) (三)用于复句的后一分句,表示后一件事是承接着前面的事情而出现的,相当于“因而”“就”等。如: ❻庄公寐生,惊姜氏,故名曰寐生,遂恶之。(《左传·隐公元年》“遂”句:庄公是难产而生下来的,把他母亲姜氏惊吓了一下,所以取名寐生,〔姜氏〕因而讨厌他。) ❽见秀义不传于世,遂窃以为己注。(《世说新语·文学》“遂”句:〔郭象〕看见向秀对《庄子》的注没有在世间广为流传,就偷来做为自己的注了。)(四)用于复句的后一分句,表示动作仍然延续原来的状况和意图,相当于“还是”。如: ❾彭城王有快牛,至爱惜之。王太尉与射,赌得之。彭城王曰:“君欲自乘,则不论;若欲噉(dan)者,当以二十肥者代之。既不废噉,又存所爱。”王遂杀噉。(《世说新语·汰侈》“遂”句:彭城王有一头快牛,非常珍惜它。王太尉跟彭城王射猎,赌赢后得到了这头快牛。彭城王说:“你想自己乘用它,就不说了;如果想吃它的肉,我愿意用二十头肥牛代替它。这样,既不影响你吃肉,又保存了我的爱牛。”王太尉还是把它宰杀吃掉了。) ❾任让在帝前戮侍中锺雅、右卫将军刘超,帝泣曰:“还我侍中!”让不奉诏,遂斩超、雅。(《世说新语·政事》“遂”句:任让在成帝面前要斩侍中锺雅、右卫将军刘超。成帝哭着说:“还给我侍中!”任让不听诏令,还是斩了刘超、锺雅。) ☚ 虽 所 ☛ 遂suí(构词成分): 半身不 ~ [bàn shēn bù suí] {医} hemiplegia; paralysis of half of one's body 另见 see also suì。
遂suìⅠ ❶ (顺; 如意) satisfy; fulfil: ~ 愿 meet one's wishes; have one's wish fulfilled ❷ (成功) succeed: 所谋不 ~ fail in an attempt; 他自杀未 ~。 He did not succeed in committing suicide. Ⅱ [书] (就; 于是) then; thereupon: ~ 和好如初 then became reconciled; 病人服药后腹痛 ~ 止。 The patient's stomachache stopped after he took the medicine. Ⅲ (姓氏) a surname: ~ 义 Sui Yi 另见 see also suí。 ◆遂心 after one's own heart; to one's liking; fulfill one's desire; 遂心如意 perfectly satisfied; be highly satisfied; 遂心所欲[愿] to one's liking; follow what the heart desires; have one's will; satisfy [gratify] one's desire [wish];遂意 to one's liking; fulfill one's desire; 遂愿 have one's wish fulfilled; fulfill one's desire 遂政区名。西周春秋时期设于郊以外至野以内的地区,为非自由民居住的地区。 遂suì❶ 遂心快意|遂心如意|遂心应手
❷ 功遂身退|毛遂自荐|名遂功成|天遂人愿
❸ 快心遂意
❹ 天年不遂 遂suì形声字,从辶,墜声(省),兼表意。因古无“地”字,“隊”即“地”。“遂”即是地下的通道。同“隧”。《正字通》说:“深陷而通风水,所道为‘隧’。”这通道,可以是墓道,也可以是井田内部的地沟与通道。《周礼·遂人》:“夫间有遂,遂上有径。”遂,纵沟;渠,横沟。引申为进、达。《广雅·释诂一》:“遂,往也。”于是“通道”义转给了“隧”。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suì 邃(深邃) 燧(燧人氏) 隧(隧道) 相关链接 1.“夫”古代农田面积单位,即一夫所受之田。周制,一夫受田百亩。后或80,或60,不一。 2.“逐”会意字,追逃跑中的“豕”(猪)。 遂* (12画) ❶suí ❷suì
  【提示】 和辶的末笔原本均是捺, 为避重捺, 的末笔捺改点。辶,3画,上面一点; 旧字形4画,上面两点。辶的第二笔,宋体是横折,楷体是横折折撇。 *遂suí12画 辶部 义同“遂(suì)(2)”,用于“半身不遂”(偏瘫)。 另见suì(384页)。
*遂suì12画 辶部 (1) 〈书〉 通达: 何往而不~。 (2) 顺利实现;如意: ~心|~愿|顺~。 (3) 〈书〉 于是: 部署完毕,~于拂晓攻城。 另见suí(384页)。 遂 ☚ 遺 逃 ☛ 遂1. suì 2. suí1. suì 西周初期至春秋作㒸。是遂的本字。从豕,口张开状。西周中期将张开的口笔画断开,成八字,成为㒸字。小篆和隶楷又加走之旁成形声字。 㒸有听从,顺从义。遂字有往,行,前进,通达,逃亡等义。声母古音归舌尖音,用作队(隊)字,队又用作坠字。周初至战国时金文又常用述字作遂字。古音也同。述本依循义,与遂义也通。遂义引申有顺,如意义。如:遂心|遂愿。又引申为于是,就。如:遂止。又为成功,实现。如:未遂。 2. suí 顺,如意义。用于如:半身不遂时读阳平。指身体一侧发生瘫痪。 遂★常◎常
形声,从辵, (suì)声,本义读suì,道路,引申为通达、顺、符合、成功、连词(相当于“于是”)等;又读suí,用于“半身不遂”,偏瘫,身体一侧丧失活动能力。 【辨析】 ❶以“遂”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suì:隧、燧、邃。 ❷遂/隧/述/術(术) 见565页“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