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运动终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运动终板motor end-plate躯体运动神经终末与骨胳肌纤维一对一所形成的连接结构。常将其等同于躯体运动神经末梢。光镜见神经纤维接近肌细胞时失去髓鞘,分成爪状细支,并呈扣状膨大附于肌膜上。电镜下无髓鞘的神经末梢,内含许多突触小泡,止于肌纤维中部表面膜形成的小隐窝内。两者间相隔20~50 nm间隙,窝壁多皱褶。中枢传来的神经冲动使终末释放神经递质于间隙,引起肌细胞膜去极化,最终导致肌肉收缩。一条运动神经纤维支配的肌纤维数目不等,在需精确运动控制的肌肉,支配的肌纤维数少,如眼肌。(见“肌微丝滑动学说”、“突触”) 运动终板motor end-plate运动神经末梢终止在骨骼肌纤维表面,呈卵圆形的扁状隆起,叫运动终板。是躯体效应器的典型结构。运动终板的大小与肌纤维的大小有关系,肌纤维粗大者运动终板亦大,一般长为40~60μm,厚约10μm,多位于肌纤维中段,该处有聚集的细胞核,一种为雪旺细胞核,另一种为肌细胞核。神经纤维的末梢呈爪状附在肌膜上。在神经末梢与肌膜之间有一层膜相隔,此膜称神经下器,具有胆碱脂酶活性、一般认为运动终板的神经冲动是通过一种化学递质(乙酰胆碱)而实现的。兴奋冲动传到末梢后,轴突终端内的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并借助扩散作用于肌膜。使肌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增高,发生极化。于是出现电位变化,随即引起肌肉的收缩。轴突末端释放的乙酰胆碱约在1~2秒钟内即被附近的胆碱脂酶所破坏。所以传来1次冲动,只能释放1次乙酰胆碱,对肌肉有1次作用。如破坏胆碱脂酶,造成乙酰胆碱蓄积,可引起肌肉持续收缩(痉挛);有机磷农药中毒就是这个机理。反之,如抑制乙酰胆碱(抑制其释放或加速耗竭),可引起肌肉松弛,如注射箭毒引起肌肉松弛就是这个机理。 运动终板神经纤维末梢终止在肌纤维的部位。其为高度分化的肌细胞膜,对兴奋由神经纤维向肌纤维的传递起重要作用。 运动终板motor end-plate亦称神经肌突触或神经肌连接。广泛分布于骨骼肌纤维中,其结构和功能与神经突触相似。当运动神经纤维接近骨骼肌时,髓鞘消失,末梢膨大呈钮扣状或网状,内含突触小泡和线粒体。该处的肌膜膨隆,膜上有N受体,肌浆丰富,线粒体增多,细胞核集聚,神经内衣与肌内衣相互延续,形成一扁平板状结构。 运动终板 运动终板motor end plate指肌肉的突触后膜。 ☚ 神经-骨骼肌接头 微终板电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