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贴梗海棠锈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贴梗海棠锈病 【症状】 病害发生于贴梗海棠的叶片、嫩枝、果实上。初期在叶片正面出现黄色小点,后扩大成圆形斑。病斑外缘淡黄色,中部橙黄色,后在病斑中央产生针头大小黑色的密集颗粒,此即性孢子器。性孢子器先分泌出黄色粘液,待粘液干后变成黑色小点,叶片正面下陷,叶背隆起增厚,并产生灰白色丝状物,此即锈孢子器。发病严重时,1叶片上可有多个病斑,叶片凹凸畸形,提早枯黄脱落。叶柄、嫩枝及果实上的症状与叶片上的症状基本相似。 【病原】 为梨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haraenum Syd.。冬孢子及小孢子生在桧柏类刺状叶、绿色小枝及木质化小枝上。性孢子及锈孢子阶段生在贴梗海棠、梨等寄主上。冬孢子堆近圆锥形。冬孢子椭圆形、长椭圆形,黄褐色,双细胞,分隔处不缢缩,大小33~62微米×14~28微米。每个细胞具2个芽孔,位于近分隔处,有时顶部也有1个,柄无色,极长。性孢子器瓶状。性孢子纺锤形,单胞,无色。锈孢子器细圆筒形,长5~6毫米。护膜细胞长圆形,外表有长刺状突起。锈胞子圆形,单生淡黄色,壁厚,表面有疣,大小18~20微米×19~24微米(图9-60)。 图9-60 贴梗海棠锈病 1.贴梗海棠症状 2.桧柏上症状 3.病组织横切面示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 4.放大的性孢子 5.锈孢子 6.冬孢子萌发产生的担子和担孢子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在小枝上越冬。菌丝可多年生,为转主寄主。在龙柏、桧柏上形成冬孢子,3月下旬冬孢子遇雨水膨大成胶质黄花状。冬孢子萌发产生大量小孢子,传到贴梗海棠上,1天时间即可萌发侵入。经过7~12天出现症状,产生性孢子器和性孢子,受精后再经过20~30天形成锈子腔,再过10天左右释放锈孢子。8~9月份,锈孢子传到桧柏上侵入新梢。小孢子萌发的适温为15~23℃,锈孢子适温为27℃,无夏孢子,只1次侵染,对贴梗海棠和桧柏等为害严重。 【防治方法】 (1)贴梗海棠周围避免种植桧柏等转主寄主。 (2)结合修剪,在2~3月适当剪除桧柏等寄主重病株,减少侵染源。 (3)贴梗海棠发病期,喷20%粉锈宁40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800倍液。15天喷1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