跷读音q·iao(-),为iao韵目,属ao—iao韵部。丘袄切,平,宵韵。 ❶抬起腿;竖起拇指。 ❷抬起后脚跟只让脚尖着地。 ❸高跷(春节时农村和城市的一种民间表演)。 上一条: 磽 下一条: 蹺 跷乔qiáo跛。例:脚腿一只短一只长,走路跛~大。 ❍ 小儿玩耍“跷方(房)”,用一只脚走路,叫~跑跑(bǒ bǒ)。 清范寅《越谚》中:“跷,跷子,一足短。”
跷qiǎo泛指往上抬的动作。例:抬~腿,搭~另一条腿上。 ❍ 牲口蹄子绊绳,让抬~蹄子。 ❍ 俩人抬~物。 ❍ ~高~(也谓~柳木腿)。 《玉篇》:“跷,举足也。”《汉语大字典》:“跷,泛指往上抬的动作。” 跷tɕ‘iɔu213❶展足,举腿: ~不开步子。 ❷抬腿,架起: ~起个二郎腿。《红楼梦》 第七回: “你也不想想焦大爷~起一只腿,比你的头还高些。 ❸两步为一跷,量地单位: 二百四十 ~为一亩。 跷〔qiao〕 1. jid ndeut: ~大拇指。jid ndeut ned ndad.2.jid nkied: ~脚尖。jidnkied hlaob. 跷蹺《广韵》去遥·宵;kiāo‖qiāo翘起(腿):~骹kiāokā (翘起二郎腿)。《玉篇·足部》:“蹺,舉足也。”宋·司马光《温公续诗话》:“丁相謂善為詩……少時好蹴踘,長韵其二聯云:鷹鵲騰雙眼,龍蛇繞四肢。躡來行數步,蹺後立多時。”《红楼梦》第七回:“你不想想焦大太爺蹺起一隻腿,比你的頭還高些。”
◇ kiāo❶竖起(指头):~大部拇呵咾汝kiāo duâboôbbǔ ōlǒli(竖起大拇指称赞你)。 ❷指高跷:踏~dáhkiāo(踩高跷)。 ❸弯曲:拗~ǎo kiāo(拗:折)。 跷qiāo <延安>犁地时牛的腿伸出犁绳外: 等一等,牛~了,让正过来(腿拉回绳内)再走! 跷蹺、蹻{}五6540①动赤脚在泥水中走。兰银官话。甘肃兰州〖 〗。~泥。②动跨;跨过。⑴中原官话。陕西西安〖 〗、商县张家塬〖 〗。从柴堆上~过去‖从沟沟儿小沟壕上~过去。⑵晋语。陕西绥德〖 〗。从石头上面~过去‖他腿长,一下子就~过去。③动向上爬;爬上。闽语。广东海康〖 〗。④动瘸。吴语。浙江金华岩下〖 〗。~脚。⑤动单腿跳。吴语。浙江金华岩下〖 〗。~屋跳房子游戏。⑥动翘。⑴西南官话。四川南川。1931年《南川县志》:「一头或两头不平均曰~,如~尾巴。」⑵闽语。福建莆田〖 〗、仙游〖 〗。⑦动卷起。吴语。江苏启东吕四〖 〗。拿衣裳袖~~起,嫑弄湿拉子不要弄湿了。⑧动招;讨。西南官话。湖北武汉〖 〗。~死‖~打‖骨头~痒‖~贱‖~穷。⑨动死。吴语。浙江宁波。应钟《甬言稽诂・释疾病》:「《广韵・五支》:『㱦,死也。』丘知切,音转自变为~。今俗作俳谑语,谓人死为~。」⑩动跑(戏谑语)。赣语。湖北蒲圻〖 〗。不晓得他~到哪里去了。⑪形弯曲。闽语。福建厦门〖kߵiau44〗。~痀驼背。⑫形涩;不光滑。古方言。《方言》第七:「~,涩也。山之东西或曰~。」⑬形歪斜不平。西南官话。云南昭通。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证・释词》:「藃,《考工记・轮人》:『毂虽藃不藃。』注:『藃,暴。』…今昭人言物颇偏暴起为,音如窍,或如窍平声,俗以~为之。」⑭形骄傲。吴语。江苏常州〖 〗。拿~故意推脱,抬高身价。⑮形薄弱。冀鲁官话。河北盐山。1916年《盐山新志》:「~,薄弱也。凡较而弗如者曰~,读去声。较而胜者曰不~。」⑯形凑巧。粤语。广东广州〖kߵiu35〗。真~,一讲佢佢就到真巧,一说他他就到‖有咁啱得咁~说要那么巧,就有那么巧。⑰名脚。北京官话。北京。明沈榜《宛署杂记・民风二・方言》:「脚曰~。」⑱名走路时自然迈出一步的距离。晋语。陕西北部〖 〗。通讯班三~两步赶上卫毅。   跷蹺*蹻qiāo❶抬起(腿);竖起(指头) △ ~着腿|~起拇指。 ❷抬起脚跟,脚尖着地 △ ~着脚走路。 跷磽❶抬起;坚起:~起腿来︱~起大拇指称赞。 ❷跛:~脚。 ❸脚后跟抬起,脚尖着地。 ○~蹊(qi)(奇怪;违反常理让人怀疑)︱蹊(qi)~(跷蹊)。 跷qiāo❶ 抬起腿,竖起指头:跷起腿│跷起大拇指。 ❷ 抬起脚跟:跷起脚跟。 ❸ 高跷:踩高跷。 跷qiāo脚向上抬。比喻故意刁难。《西游记》二五回:“那八戒就趁脚儿跷道:‘你这个童儿。’”高阳《慈禧前传》六:“就拿做买卖来说,一方急于求售,另一方一定拿跷,变成受制于人。” 跷qiao跷蹊 跷足 高跷 蹊跷1 跷跷板 跷qiāo抬起(脚):焦大太爷~~脚,比你的头还高呢。(七·169) 跷蹺qiāo抬起脚后跟。司马光《司马温公诗话》引丁谓《蹴踘》:“蹑来行数步,~后立多时。” 跷*蹺qiaoF5CE ❶抬起(腿);竖起(指头):别把腿~起来,快放下/~起大拇指。 ❷踮起脚后跟:大家~起脚,争着看墙上的布告。 ❸指高跷,一种民间舞蹈,表演者踩着有踏脚装置的木棍,边走边表演:~工。 伸和卷 伸和卷伸卷 向前伸出:探(~头;~身) 向上伸出:跷(~起脚) 翘(~首;~企) 举(~目;~头) 横着伸出:横生 横逸 ☚ 伸出 立着 ☛
肢残 肢残只有一只脚:踦 足不正:蹁 大趾与二趾相连:骈拇 腿因创伤、缺陷等而残废:辟 跛(跛足;跛脚;跛跨;跛蹇;跛蹩) 跷(跷足;跷脚) 瘸(~子;瘸腿;足瘸) 蹩(蹩脚) 跂脚 跂蹇 邪足 躃足 躄足 蹇足 旷脚 因挛缩而致跛:挛蹇 四肢或双目等失去一部分或全部功能:残废 衰老病弱,肢体残废:癃残 癃废 ☚ 残疾 死亡 ☛
抬起脚 抬起脚跷(跷足;跷脚;跷起腿) 翘足抬腿 抬脚 跂足 蹈足 举趾 企脚 偏举一足:局蹄 脚稍微抬起伸出:跨(跨蹑) 迈 欠腿 伸腿 起脚 大步地跨:蹽 提起脚:提脚 移脚 提起脚跟脚尖着地:踮(踮踵;踮起;踮脚) 跂(跂立;跂足;跂趾;跂踵) 跐 企(企足) 跋足 放下脚:落脚 下脚 投步 脚向脚底方向用力:蹬(蹬脚;~车) 登躜 蹬踢动弹:蹬弹 把脚缩回:缩脚 曲腿 脚弯曲卷缩:局足 脚向后弯回:弯脚 屈腿 蹲脚 蹲腿
另见:站立 行走 跳 ☚ 脚动 踢 ☛ 跷蹺、蹻qiāo❶脚或腿向上抬。如:跷脚。 ❷竖起(拇指)。如:跷起大拇指叫好。 跷(蹺)qiāoⅠ ❶ (抬起; 竖起) lift up (a leg); hold up (a finger): ~ 起大拇指 hold up one's thumb in approval; thumbs up; ~ 着腿坐着 sit with one's legs crossed ❷ (脚后跟抬起, 脚尖着地) on tiptoe: ~ 着脚走路 walk on tiptoe; 她 ~ 着脚走到孩子的床边。 She tiptoed to the bedside of the child. Ⅱ (高跷) stilts ◆跷板 seesaw; 跷蹊 fishy; dubious; 跷跷板 seesaw; 跷足以待 curl up one's leg and wait at ease 跷qiāo❶ 跷蹊作怪|跷足而待 跷*蹺;蹻qiāo(13画)
 【提示】 , 左下角是一竖、一提,不要一笔连写成竖提。尧,上面是戈,不要错写成戈。 *跷(蹺)〔蹻〕qiāo13画 足部 (1) 抬起(腿);竖起(指头): 把腿~起来|~起大拇指。 (2) 抬起脚后跟,只用脚尖着地: ~着脚走路|~起脚往人群里张望。 (3) 高跷,踩着有踏脚装置的木棍边走边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指这种木棍: 踩着~扭秧歌。 (4) 见“蹊(qī)”(318页)。 跷蹺蹻qiāo古代作蹻。从足,乔(喬)声。脚向上抬义。中古作跷。从足,尧(堯)声。声母演变如尧翘硗例。现以跷为规范字。蹻为异体字。见《异体字表》。如:跷脚|跷腿。也通翘。组词如:高跷(踩着有踏脚装置的木棍表演的一种游艺)。转义为竖起大拇指。如:跷大拇指称赞。也通翘。组词如:蹊跷(指奇怪,违反常理使人怀疑)。蹻在古书中有的又有其他音义,但多通其他字形。 如它又读juē,与喬(屩)通,指草鞋。 跷蹺★繁◎常;蹻★异◎次★常
qiāo蹻,形声,从足,喬声,本义为把腿抬起来。又作“蹺”,音符改为堯。引申为竖起指头。《异体字表》以“蹻”为“蹺”的异体字。《简化字表》把“蹺”类推简作“跷”。 【辨析】 “蹻”又读jué,草鞋,与“蹺”不是等义异体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