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跳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鼠类 鼠类鼠(松鼠;田鼠;仓鼠;竹鼠;巢鼠;沙鼠;黄鼠;灰鼠;银鼠;花鼠;飞鼠;跳鼠;豚鼠;姬鼠;麝鼠;鼢鼠;袋鼠;负鼠;石鼠;鼫鼠) 鼩(树鼩;麝鼩) 鼫 鼯(鼯鼠;鼯猴) 鼱(鼩鼱) 鼷 鼪 鼲 鼵 鼦(鼦鼠) 蠝 鸓 鼮 鼢 飞生 ☚ 猴子 家畜 ☛ 跳鼠jerboa哺乳纲,啮齿目,跳鼠科。体形较小,尾长多超过体长。头大。耳大似兔。前肢短小,用于取食和挖掘;后肢特长,善于跳跃。尾在跳跃时有平衡作用,一般尾端具黑色或白色的簇毛。穴居、群栖。常夜出活动。食植物的种子和茎叶。为害农作物、蔬菜和瓜类。分布于北非、欧洲和亚洲东北部的沙漠及干草原地区。中国内蒙古及西北地区约有10种,主要有: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五趾跳鼠(Allactaga sibirica)、长耳跳鼠(Euchoreutes naso)、羽尾跳鼠(Stylodipus telum)等。 跳鼠 跳鼠tiaoshu脊椎动物,哺乳纲,啮齿目,跳鼠科动物的统称。种类多,大小不一。如五趾跳鼠(Allactagasibirica)。头圆、吻钝、耳大似兔耳,长度与颅的全长近似。后肢特长,约为前肢的3~4倍,用以跳跃,前肢的爪坚强,用于摄食和挖洞。成体体长12厘米,尾长超过体长的1.5倍,末端具有由黑白长毛组成的扁平毛束,在跳跃时有平衡作用。后足具有5趾,故称五趾跳鼠。背毛沙黄色,毛尖浅棕黄色,毛基灰色,一部分毛带有短黑尖;腹部及四肢内侧为纯白色;尾毛两色,上面为沙黄色,腹面为污白色。喜栖息于地形平缓的沙丘和平坦草原上,常活动于公路两侧。多在傍晚出洞活动,并喜掘临时洞穴,距地面约10厘米深,与地面平行,作为遇险藏身或临时过夜用。栖居洞穴复杂,常筑在坚实土质中,洞口可分为掘进洞口,进出洞口和备用洞口。掘进洞口外常有浮土堆,当其他2洞口和洞道挖通后,掘进洞口及其洞道即用土堵塞,进出洞口甚隐蔽,四周无浮土。洞道的末端扩大成巢室,室内垫有草叶、绒毛、羊毛等物。备用洞口,平时不挖通,离地面仅差1~2厘米,在危急时,冲开洞口即可逃跑。冬眠洞穴的结构与栖息洞穴相似,仅巢室深达150厘米左右。以植物为食。常啃食作物幼苗和瓜果。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和新疆等省。此外,与五趾跳鼠近似,但较小的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后肢仅具有3趾,各趾下长有粗而长的硬毛,昼伏夜出,洞穴结构较简单,喜掘食固沙植物的种子和幼苗,对固沙工作有一定的危害。 图393 跳鼠 ☚ 褐家鼠 河狸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