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赤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赤帻

代称鸡。唐杜甫《催宗文树鸡栅》诗:“驱趁制不禁,喧呼山腰宅。踏藉盘案翻,终日憎赤帻。”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八: “安阳城南有一亭,夜不可宿,宿辄杀人。书生明术数,乃过宿之……夜半后,有一人,著皂单衣,来往户外,呼亭主,亭主应诺。‘见亭中有人耶? ’ 答曰: ‘向者有一书生,在此读书。适休,似未寝。’乃喑嗟而去。须臾,复有一人,冠赤帻者,呼亭主,问答如前,复喑嗟而去。既去寂然。书生知无来者,即起诣向者呼处,效呼亭主。亭主亦应诺。” 书生 “乃问曰: ‘向黑衣来者谁? ’曰: ‘北舍母猪也。’ 又曰: ‘冠赤帻来者谁? ’曰: ‘西舍老雄鸡父也。’曰: ‘汝复谁耶? ’曰: ‘我是老蝎也。’ ” 于是书生诵书至明,不敢寐。天明时,“乃握剑至昨夜应处,果得老蝎,大如琵琶,毒长数尺。西舍得老雄鸡父。北舍得老母猪。凡杀三物,亭毒遂静,永无灾横。” 赤帻(ze): 红色头巾。古时传说,安阳城南有一亭,亭西舍有老雄鸡成精,化作人形,头戴赤帻,常和蝎精、猪精一起杀害夜宿之人,后被一书生斩杀。

古代名物 > 禽鳥類 > 器官部 > 頭冠 > 雞冠 > 赤幘
赤幘  chìzé

即雞冠。

赤帻chìzé

也作“武帻”。一种红色头巾,军卒、武士等所服,以示威武。其制始于秦,沿用于汉魏六朝时期。汉卫宏《汉官旧仪》卷下:“武吏赤帻大冠、行縢带剑、佩刀、持盾、被甲。”《东观汉记·光武帝建平元年》:“帝深念良久,天变已成,遂市兵弩、绛衣,赤帻。”《后汉书·舆服志下》:“武吏常赤帻,成其威也。”晋崔豹《古今注》卷上:“古兵士服韦弁,今户伯服赤帻、衣、素韎,弁之遗法也。”《太平御览》卷六八七:“凡救日蚀者皆着赤帻,以助阳也。侍臣皆赤帻带剑。”《宋书·礼志五》:“又有赤帻,骑吏、武吏、乘舆鼓吹所服。救日蚀,文武官皆免冠,着赤帻,对朝服,示威武也。”明罗颀《物原·衣原》:“秦孝公作武帻。”清陈章《放羊行为改堂先生作》:“太守闻之诧至夕,亟修尺书走赤帻。”

赤帻

赤色束发巾,汉代军士常服。“武吏常赤帻,成其威也。”(《后汉书·舆服志》下)

赤帻

古代武士所戴的红色头巾。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0: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