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豫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豫园 豫园在上海南市区。明代上海人潘允端于嘉靖三十八年开始兴建,历时十八年建成,占地七十多亩。清乾隆二十五年为一些富商聚款购下,改名“西园”。从北门一进口,有三穗堂、仰山堂、卷雨楼。大假山结构雄奇,为明代著名叠山家张南阳设计。绕水榭、过龙墙,则可见玲珑剔透的天然奇石“玉玲珑”,传为宋代花石纲遗物。再往南是内园,步入点春回廊,即为著名的点春堂。1853年,为上海小刀会起义时指挥所。豫园设计精巧,布局细腻,疏严相当,小中见大,曾被誉为“奇秀甲于东南”。 ☚ 古猗园 日涉园 ☛ 豫园 座落在南市区丽水路安仁街132号,是我国江南著名园林之一。建于明朝嘉靖三十八至万历五年(1559—1577年)。原为明人潘允端的私人花园,占地两公顷,有大小景点三十多处。1982年3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豫园以龙墙为界。园内三穗堂建于1760年,堂高6米。仰山堂建于1866年,这是一座水阁式的建筑。在堂后的回廊上,可以凭栏观赏对岸的大假山。大假山高约12米,约用2000吨武康石堆成,由明朝著名叠山家张南阳设计建造。东北角是点春堂。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时曾于此设立指挥所,现辟为上海小刀会起义历史陈列室。中部玉华堂前的一块玉玲珑,是太湖奇石,高约9米,上下布满水洞,具有漏、皱、瘦、透之美,为石中上品。东南部的内园,原是城隍庙的庙园,初建于1709年。内园山石池沼、厅堂楼台俱全,现与豫园相连,成为“园内之园”。豫园以清幽秀丽,珑玲小巧见长,建筑特色可与苏州的四大名园媲美。同豫园融为一体的是闻名全国的豫园商场(即原来的城隍庙商场)。它开辟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在清代初期就逐渐形成。豫园商场现有百余家商店,经营一万六千多种商品,具有“小、上、特、多”四大特点,成为上海独具特色的综合性商业中心。 〔现代散文〕 踏着黄浦江深沉而又舒缓的涛声,穿过山林峡谷般的高楼大厦…… 听着豫园商场喧闹而又欢乐的人声,走过蜿蜒荷花池上的九曲长桥…… 我,轻轻地叩响豫园的大门。 门开了,那两扇朱漆大门,那一对锃亮的兽面门环,以及从大门里溢出来的一团团浓绿,都纷呈着奇妙的色彩,仿佛在召唤人们来认识它,来了解它。 住在大上海,看惯了现代化的建筑,看惯了川流不息的车队人潮,一走进这片静谧幽雅的古老园林,就仿佛蓦然发现了镶嵌在大都市中的一件古色古香的艺术品。有人说,豫园可以和誉满天下的苏州园林媲美,如果把它称为“奇秀甲于东南”的名园,这话大概不算夸张。在这里,我把照相机对准任何一个方向,都能摄到美妙的镜头。瞧,小巧的假山后面,窜出一棵峥嵘的罗汉松;精致的花窗下,伫立着几枝清秀的湘妃竹;明净的荷塘里,倒映着一栋古雅的亭阁;树荫和山石间,青藤盘绕,幽径曲折;飞檐和廊沿下,书画琳琅,浮雕斑驳;园墙中的那些门洞,竟然也千变万化,无一重复,有圆的,有方的,有菱形的,有扇形的,还有葫芦形的;即便在那道砖砌的围墙上,也凝聚着艺人们的一片匠心——一条条用砖石瓦片镶砌的巨龙,沿着起伏的墙脊,蜿蜒腾挪,栩栩如生…… 豫园的建筑是五光十色的,光听听名字,就能够让你展开想像的翅膀,想像它们奇丽多姿的形态了。你听听吧:三穗堂、仰山堂、萃香堂、九狮轩、耸翠亭、鱼乐榭、万花楼、得月楼、卷雨楼……何等的缤纷,何等的多彩。这些建筑,都有着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或森严雄伟,或精致小巧,或临水而筑,或傍山而立,每一角飞檐,每一根玉柱,每一扇小窗,都是一件与众不同的艺术品。如万花楼中的漏窗,就是极为别致的,漏窗中的窗饰是镂雕成各种各样花卉的砖刻,仅一扇约半米见方的窗孔中,便栩栩如生地雕出了梅、兰、竹、菊,真可谓巧夺天工。园墙上的一些砖刻浮雕,也是令人赞叹不已的。其中有一块“广寒宫”,在一块比脸盆稍大一些的砖石上,维妙维肖地镂刻出嫦娥,吴刚、刘海等众多神话人物,还有层层迭迭的琼楼玉宇,枝叶茂密的玉桂苍松,仿佛是在雪白的砖墙上为游人开了一扇神话的小窗。 更为吸引人的,是屹立在玉华堂前的玉玲珑。玉玲珑,是一块布满洞孔的太湖奇石,它亭亭玉立,姿态婀娜,玲珑剔透。假使从远处望去,玉玲珑像一匹仰天长啸的奔马,像一头威风凛凛的雄狮,也像一团飘飘欲飞的云霞。如果在它下面薰香,一缕缕烟雾会从所有的洞孔中缭缭而出;倘若从它的顶端倾注一盆水,石上的洞孔也都会冒出晶亮的水花,真是蔚为奇观。据说,玉玲珑发现于隋唐年间,相传是宋徽宗花石纲的遗物。我想,当年从太湖中发现这块奇石,一直到最后来豫园落户,一定是历尽周折,有许多人为它洒下了血汗。 是的,在这个占地仅30余亩的园林中,每一寸土地几乎都凝结着前人的心血,每一寸土地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置身在这样一种中国式的美丽古雅的环境中,不禁使人想起了它那悠久的历史。 豫园,始建于明代嘉靖三十八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了。它的主人是明朝大官僚潘允端。担任设计的是当时上海的园艺家张南阳,他以高超的技艺,把这座园林布置建筑成江南的一个名园。后来潘家衰落,豫园一度荒芜。直到1760年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些士绅富豪聚款买下豫园,重建楼台,整修山石,使它又成为一个供少数人游览赏玩的私人花园。 豫园,是和上海的一段历史紧紧联在一起的。一百三十多年前,黄浦江畔数万市民揭竿而起,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小刀会起义。豫园,成了小刀会主要将领陈阿林、潘起亮等人的指挥所。今天,当你走进宏丽的点春堂,还能依稀感受到当年那种战斗的气氛。小刀会将士曾经用来杀敌的刀剑,赫然陈列在堂前,而挂在正墙上的一幅图画,更能使人联想起当年的情景。这是晚清著名画家任伯年的《观剑图》。画面上,几株苍劲的老树和一座精巧的假山后面,一个彪形大汉正在抽剑出鞘,宝剑那锋利的光彩,映亮了周围几个武士炯炯有神的眼睛……据传说,任伯年也曾经是小刀会的一位战士,也许他为点春堂所作的这幅《观剑图》,正是为了寄托对战友的怀念之情,为了纪念这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观剑图》两侧,是书法家沈尹默的一幅对联:“胆量包空廊,心源留粹精”。这是对小刀会英雄的赞颂,也是为任伯年的画作了很好的注解。 在豫园里还可以登山,不过这是一座大假山,是用武康石堆积而成的,像真的小山一样。站在山顶上凭高眺望,豫园,就像一幅缤纷斑斓的古画,一览无遗地铺展在我们的脚下。欢乐的游人,如同一条条彩色的小溪,流淌在画图中间。如果把目光投得更远一点,还可以看到园墙外面豫园商场的人群,看到参差林立的居民住宅和高楼大厦……历史和现实,在我的心中交织出一幅壮丽的画卷,我想把它描绘出来,却又感到无能为力。蓦地,我想起了郭沫若来到豫园写下的那首诗,于是,轻轻地,轻轻地,仿佛整个豫园和我一起,吟诵起这首诗来:“小刀会址忆陈刘,一片红中起海陬。日月金钱昭日月,风流人物领风流。玲珑玉垒千钧重,曲折楼台万姓游。坐使湖山增彩色,豫园有史足千秋。” (赵丽宏) 〔民间文学〕 明朝嘉靖年间,四川布政使潘允端衣锦荣归,回到上海,想为自己的母亲建造一座精致优美的大花园,经过一番筹划,决定给这座园林命名为“豫园”。 要造一座出色的园林并不那么简单,不但要有亭台楼阁、花草树木,其中尤以假山更为重要。潘允端当然知道,要造好假山,一定要请到江南名手张南阳,一般石工的作品是无法和他匹敌的。便派了总管,携带名帖,专程前往,重金礼聘。谁知这位总管去了不久,就赶回来禀报说,此人非痴即狂,如何能当此重任!原来,总管到张南阳家门前敲门,但敲了好久也无人应声,便沿着他家的院墙,转了一会,见有一缺处,就趴在墙头上往里窥探。只见那张南阳正独自一人在场地上奔来跳去,不停地摆弄着一些石块,一会儿堆成一个奇怪的样儿,审视良久,忽然仰天大笑;一会儿又突然伸出双手将那堆石头“哗啦啦”一下子全部推倒。总管看得莫名其妙,心想怎么能请这种癫癫狂狂的人来主持建造豫园?于是,他连门也没进,帖子也没下,礼物也没送,就匆匆忙忙回家复命了。 潘允端听了这番话,心中纳闷,但几经推敲,才猛然醒悟,马上吩咐准备车马,随带厚礼,决心亲自上门邀请。到了张府,潘允端说明来意。张南阳见潘允端毫无官架子,礼贤下士,十分谦虚,就应承下来,并提出三项条件:第一,必须用武康产的黄石,不用太湖石;第二,必须由他本人一手负责,旁人不得插手干预;第三,一应工匠必须邀集齐全,每餐要好酒好肉招待;何时动工,别人不得过问。潘允端求贤若渴,也就一一答应。张南阳来到潘家,就住进了园子。一天、两天,一月、两月,那些四方召集拢来的工匠闲着无事,张南阳更是天天喝得酩酊大醉,躺在那一大堆从武康运来的黄石堆里打瞌睡。管家心里不免有点着急,便提醒主人别上当。潘允端只把手一摆说:“不必多言,张先生自有道理!” 三个月后的一天清早,张南阳忽然吩咐各班工匠领头的到他屋子里去。他对大家说:“各位,休养生息已好几个月了,从今日起,该是大家出力的时候了。”说完,领着工匠们来到工地。只见他把外面的长衫一脱,拿起一柄铁如意指挥起来。他奔上跳下,东点西指,工匠们随着他的指点飞快地将那些黄色的巨石堆垒起来。七天之后,园林布局已焕然一新,张南阳满意地对总管说:“快去报与你家主人,大假山已经建成,请潘大人前来过目。”说罢,他把那铁如意“当”地一丢,回身进屋睡觉去了。 潘允端闻报大喜,急忙整肃衣冠,来到花园,果见一座大假山拔地而起,这边看是陡壁幽壑,那边看是重峦叠嶂;磴道蜿蜒,曲径通幽,真是气象万千。潘允端缓步登山,放眼一看,啊!山间有涧,涧边有亭,无论仰视峰顶还是俯瞰四周,情景都十分逼真,犹如置身名山之间,不由得心花怒放,连忙亲自来到张南阳的住宿处,想当面致谢,不料正举手敲门时,忽被服侍张南阳的小僮挡驾说:“张先生吩咐,现在任何人一概不见,须待过了一个时辰再说。”总管一旁听了很不高兴,愤然说道:“此人真是恃才傲上,欺人太甚!”潘允端连忙喝斥:“咄!休得胡言。张先生已竭智尽力,果然累了,应该歇歇。”说罢,就在门外石凳上坐下,专等张先生醒来叙话。 一个时辰后,张南阳神采奕奕地推门而出,见潘允端仍在门外,忙上前见礼,口称:“多多得罪!”潘允端口服心服,也深深一揖,还礼道:“此园之成,仍须仰仗先生大力,以竟全功。”张南阳回了一揖:“岂敢岂敢!”于是,就拿出全园布局的草图请潘允端一一过目,潘允端喜不释手。自此两人成了莫逆之交。 豫园建成后,果然一破陈旧格局,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成为东海之滨的一颗明珠。 (马信芳 朱其昌 经元度整理) 豫园古典园林。位于上海市区内。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占地4.7 hm2。原为明代潘允端以“豫悦老亲”为其父养老建造的私家园林,故名豫园,后几易其主,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重修,划归城隍庙。现豫园占地2 hm2。进正门迎面是三穗堂,其后为仰山堂、卷雨楼,东面有万花楼、点春堂,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曾在此设点春堂公馆。出点春堂门楼是玉玲珑景区和内园。 豫园 豫园上海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位于上海市南市区旧城厢的东北。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是当时的尚书潘恩之子潘允端以“愉悦老亲”为名,为其父养老建造的。因“愉”与“豫”两字相通,故云“豫园”。此园建成后曾几经沧桑,从园的创建到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竣工,先后就用了18年。17世纪中叶,由于潘氏后裔衰落,豫园渐行荒废。到明代末年,已几易其主。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当地一些人士集资购得其一部分,重新修箿后划归城隍庙,称西园。道光年间,由于年久失修,无人管理,豫园又和其旁的内园(东园)一起,被各同行业公所接手分管。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鸦片战争时,英军一度侵入上海,占踞城隍庙五日,使得豫园遭受了一次破坏。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小刀会武装起义时,将指挥部设在园中的点春堂,故待其撤离后,园景再次遭到践踏。尤其是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在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军的幌子下,英法联军又侵入城隍庙,烧杀抢掠,使豫园受到空前的破坏。到解放前夕,园已荒芜不堪,满目疮痍。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从1956年起,重新整修此园,使它的面貌焕然一新。此园初建时,占地约70亩,现已恢复了园景30余亩。分为六个景区:即大假山区、鱼乐榭区、点春堂区、玉华堂、会景楼区,内园区及园外的荷花池一带景区等。入园不远,即为层峦叠嶂,涧壑深邃的大假山,其出自400余年前的江南叠山名家张南阳之手,系由武康黄石叠成。假山虽仅10余米高,望去却有高山磅礴之势。大假山东麓的“萃秀堂”,是此山区的主要建筑物,由此绕花廊入山路,有明代著名书法家祝枝山所书的“溪山清赏”石刻。鱼乐榭景区里,曲槛临波,饵鱼其下,溪流蜿蜒。花墙隔水而立,墙上嵌花窗,下辟半圆洞,清澈的溪水穿洞而过,不见尽头,予人以绵延无尽的感觉。点春堂景区内,园亭轩敞,花木荫翳,泉水萦回。东面“快楼”下的两洞,重修于清同治年间,据说原洞是仿名手常州人戈良裕以铁钩为梁的技法建制的。重修时,因无人娴熟此法,只好用条石为顶。快楼右侧为奇峰突兀的抱云岩。这一景区还包括和响堂、藏宝楼、小戏台等,与点春楼同处于一条线上。玉华堂、会景楼是1959年后改建起来的新景区。其中玉华堂前的玲珑玉石(又称玉玲珑),名驰申江。据说此石立于万历十八年,原是乌泥泾朱氏园中之物,潘允端认为它是宋徽宗时搜罗的花石纲遗物,故被赠置豫园,受到特别的珍视。内园本自成体系,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现已归属豫园,构成一个景区。其占地虽仅2亩(约1333平方米),却楼、台、亭、轩、厅、堂、室、观、山、石、池、沼俱全。装饰华丽的“晴雪堂”为该园的主要建筑物。堂东的小庭院由溪流、廊、亭、花墙组成,颇具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特色。园外另一个景区,就是荷花池、湖心亭和九曲桥。这里本为豫园的中心,据潘允端《豫园记》云:“池心有岛横峙,有亭曰‘袅佚’。”《四库全书》的编纂人之一陆锡熊,称湖心亭“宏敞而清旷,实能罗全园之景。”而今景物虽故,却无法与修复后的豫园再合为一体。豫园的龙墙是其最大特色之一,原来共有四条龙墙,一条在大假山畔展躯休憩,一条在点春堂西墙上戏耍金蟾,还有两条在原点春堂前门进口处争夺宝珠。除此而外,在内园还有一垛龙墙。我国古代园林的花墙上多饰有云朵等图案装饰,但是无论什么图案,都不能是龙,因为龙是封建帝王的象征,绝不能随便地用作寻常饰物,倘有人违背了此例,即会招致杀身之祸。直到清末,这个惯例才被打破。当时上海租界里有些洋人或买办,在私人花园里修造了几条龙墙,打破了龙的尊严却无人敢干涉,商人们便纷纷起而效之,开始在会馆公所里建筑龙墙。当然,为了避去五爪金龙(古代皇帝的象征)之嫌,不惹麻烦,这些龙墙上的龙只塑三、四个爪。豫园的龙墙即如此。豫园风貌典雅,景致纷繁,三穗堂、仰山堂、点春堂,万花楼、全景楼、卷雨楼、荷花池、九曲桥等30余处胜景争奇斗艳,妙趣横生,颇耐人赏味,是我国江南园林中的瑰宝。1982年,它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建筑 松江经幢 ☛ 豫园 豫园豫园是上海市区惟一留存完好的江南古典园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豫园始建于1559年(明嘉靖三十八年),1577年 (万历五年)又加扩充, 规模宏伟, 被誉为“东南名园冠”。园主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建造此园是为“愉悦老亲”,故名豫园。上海解放后国家加以全面修葺, 1987年重建东部,恢复百余年前故景风姿,新旧诸景相映互彰,融为一体,古园更臻完美,实为游乐观瞻之极佳去处。 ☚ 徐光启墓 方塔 ☛ 豫园 092 豫园在上海市南市区城隍庙内,江南名园之一。明嘉庆三十八年(1559)兴建。原是四川布政使潘允端私人花园,取名豫园为“豫悦老亲”之意。园内建筑有三穗堂、仰山堂、点春堂、万花楼等,布局奇特。五条龙墙将全园分为七大景区,各具特色。亭台楼阁,曲折回廊将各建筑物连成一体。大假山以五康石堆成,玉玲珑是宋代花石纲遗物。点春堂是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时的指挥所,保存着一些历史文物。 ☚ 上海市 玉佛寺 ☛ 豫园 豫园在上海南市,明嘉靖年间兴建,后陆续扩充至七十余亩,为江南名园之一。园主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明末园荒废,清乾隆年间重建,一度改名西园。进园西部有三穗堂、堂北临池是仰山堂和卷雨楼,飞檐翘角,形体灵巧。池北即是南山,以武康石堆成,重峦叠嶂,有大山气派,沿磴道纡回至主峰,可登望江亭。山之北有萃秀堂。沿水池东渐入佳境曲廊北行达鱼乐榭,入北部景区。自榭东望,亭榭精巧,溪涧幽深,花墙起伏。循复廊入万花楼,临溪有月台。溪流仿佛从南山经鱼乐榭流来。从万花楼庭院可进入东部景区,建筑物呈南北纵向展开,有煦堂、打唱台、藏宝楼和点春堂。点春堂为五间厅堂,宏丽轩昂,曾是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时的指挥所。园南部是玉华堂、得月楼、绿杨春榭,会景堂及九狮轩等建筑。玉华堂前的湖石峰玉玲珑最负盛名,当年为被时人评为石品之甲,传为北宋花石纲遗物。现在园门外还有湖心亭、九曲桥、荷花池,原是豫园中心的胜景。 豫园 ☚ 青藤书屋 内园 ☛ 豫园 豫园Yuyuan古代著名园林。位于今上海市东南隅。初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至万历五年(1577年)完成。占地70余亩,为当时名园之一。豫园有“豫悦老亲”之意。大体分为三个部分:西部以山为主,自三穗堂经“渐入佳景”起,至后部大假山达高潮。黄石假山为明代叠石家张南阳之佳作,以武康石堆成,洞壑幽谷,情景逼真。为现存最大的黄石山。东部以点春堂中心建筑群为主,而以山池为辅。中部以水为主,空间开朗豁达,以求达到整体结构上的疏密有致的节奏感。从鱼乐榭到万花楼一带,有游廊、溪流、山石,且多庭院小景,耐人玩味无穷。中部水池上设的九曲桥,低凌水面,为青石小桥,平添无数情致。 ☚ 拙政园 曲阜孔庙 ☛ 豫园 豫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方浜中路。园主潘允端,明代上海人,曾任四川布政使,为“豫(愉)悦老亲”(其父名潘恩)而建此园林,故名豫园。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始建,万历五年(1577)后陆续拓地七十余亩而成。时人称“奇秀甲江南”,“东南各园冠”。园内建亭台楼阁30余处,除点春堂(上海小刀会起义指挥所旧址)外,主要有玉华、会景、乐寿、容与诸堂,醉月、徵阳、颐晚留影、含碧、凫佚诸亭,鱼乐轩、快楼、介阁、五茵阁等。山石、溪流等也颇具特色:大假山,为累石名家张南阳杰作,江南园林假山大手笔,现存明代黄石假山瑰宝;玉玲珑,系宋代花石纲遗物,是具有皱、漏、透、瘦之美的立峰,属典型的太湖石,“孔孔烟出”、“孔孔泉流”,可与秋霞圃的三星石、古猗园的五老峰、汇龙潭的翥云峰相媲美;全园有五条龙墙,形神各异;砖雕泥塑《连中三元》、《梅妻鹤子》等,造型别致生动,工艺精湛。东南隅有内园,原名东园,康熙四十八年(1709)建,有观涛楼、延清楼、不系舟、还云楼、耸翠亭及曲廊等建筑,中间洞壑、山石、池沼,布局疏密有致。园门前的荷花池、九曲桥及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重建的湖心亭,原为豫园的中心。自十九世纪中叶起,豫园迭遭英军、洋枪队、日军的惨重破坏。新中国建立后,政府拨巨款修复,1961年9月豫园恢复开放。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豫园重建青石环龙桥、积玉水廊、浣云假山,以及内园古戏台。豫园文物藏品极丰,有“珍宝甲东南”之誉。明清红木家具、明至当代名家书画作品,皆以千数;元代铁狮及明清石雕、砖雕、瓷器等精品,数目亦甚可观。为此,豫园在紧靠它的东南部兴建了一座仿明清建筑的四层文物楼。园外为豫园旅游商城,是中国著名的小商品市场,耸立着上海最大的仿明清建筑商业楼群,有悦宾楼、景容楼、天裕楼、华宝楼、和丰楼等,飞檐翘角,呈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俗风情。入夜,楼群全由略呈黄色的灯带勾勒出飞檐、瓦脊、宝顶、斗栱、栏杆,加之楼宇前的大红灯、苏式灯的点缀,淳厚的江南都市风情中,洋溢着繁华的现代气息。豫园自1961年恢复开放以来,已接待中外游客上亿人次。美、德总统,英国女王,法、澳总理,日本首相,欧洲议会议长等外国总理级以上贵宾慕名前来观光者达百余批,无不交口赞誉。1999年,江泽民同志为豫园建园440周年亲笔题词:“海上名园”。 ☚ 2. 南市区 小刀会起义指挥所旧址 ☛ 豫园位于上海南市旧城厢东北。建于1559—1577年。占地70余亩,为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内有5条龙墙将30多处亭、台、楼、阁分隔成7个景区,各具特色。东北角的点春堂,曾是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的指挥所。 豫园 豫园位于上海市区旧城厢东北。是江南园林艺术的瑰宝之一。原是明代四川布政使潘恩、潘允瑞的私人花园。始建于明嘉靖38年(1559年)。后几经毁废,1956年整修,恢复园景30余亩。园内有假山、游廊、溪流,庭院小景很多,耐人寻味,主要建筑有三穗堂、望江亭、万花楼、点春堂、玉玲珑等。点春堂为豫园中心建筑,上海小刀会起义时,在此设立公署。玉玲珑是一块一丈多高的太湖石,传说是宋徽宗搜罗的花石纲遗物。园内建筑浑然一体,极具我国造园艺术之特色。 ☚ 镜泊湖 黄浦江 ☛ 豫园 豫园位于上海市区豫园路。“豫”与“愉”同义。乃明代曾任过四川布政使的上海人泮元端,为“愉悦老亲”,于嘉靖38年 (公元1559年) 至万历5年 (公元1577年) 建造,占地5公顷。系江南名园之一。至清乾隆25年 (公元1760年) 泮家衰落,豫园荒芜,当地绅士集资购得,重新修缮,并入邑庙,遂改名西园。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军三次进园屯兵,园林景物遭到严重破坏,景物古迹渐被湮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于1956年开始修缮,面积2公顷余。有厅堂楼阁仰山堂,三穗堂、点春堂、得月楼、万花楼、快楼、会景楼、鱼乐榭、雨宜轩等。园中大假山以武康黄石堆成,重峦迭嶂,气势雄伟,洞壑幽谷,情景逼真。万花楼到鱼乐榭一带,有游廊、山石、溪流,且多庭院小景,令人悦目赏心。玉华堂正前有石峰三座,中间一座是玉玲珑,相传是宋代花石纲遗物。东北角的点春堂,是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时的指挥所。 ☚ 潘帕斯 霍尼亚拉 ☛ 豫园 豫园我国著名园林之一。位于今上海市东南隅。初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 (1559),至万历五年 (1577) 完成,占地5公顷,为当时江南名园之一。园主四川布政使上海人潘允端为侍奉其父,取 “豫悦老亲”之意,故名。后几经兴废,清乾隆二十五年 (1760) 当地士绅、富商集资购得是园东北一部分,重修后易名 “西园”; 当时该园前面已在清康熙四十八年 (1209) 筑有 “内园”,亦称 “东园”。今之豫园将内园併入西园,共占地2公顷。大体分三大部: 西部以山为主,自三穗堂经 “渐入佳景” 起至后部大假山达高潮。三穗堂宏伟高敞,装饰华丽,仰山堂曲栏回廊,别具特色。黄石假山为明代张南阳之佳作。石蹬道盘曲,泉流入峡,宏伟壮观,为江南现存最大黄石山。东部以点春堂 (小刀会起义军曾在此设公署) 为中心建筑群为主,山池为辅。东园墙随山势起伏,亭阁高低错落,使园内视线与墙外市区隔离;堂东的快楼倚墙叠山而筑,玲珑秀丽可登楼西眺全园景色。中部以水为中心,空间开朗豁达; 得月楼东,有太湖石一方,高约三丈,布满孔洞,具有玲珑剔透之美,故名 “玉玲珑”,相传为宋花石纲遗物。东南隅的 “东园”,与东北隅 “西园” 相呼应,是一保存较好的小型园林。豫园以清幽典雅,玲珑秀丽见长,有 “奇秀甲于东南” 之称。 ☚ 沧浪亭 西山八大处 ☛ 豫园 豫园我国著名园林之一。位于今上海市东南隅。初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 (1559),至万历五年 (1577)完成,占地5公顷,为当时江南名园之一。园主四川布政使上海人潘允端为侍奉其父,取 “豫悦老亲”之意,故名。后几经兴废,清乾隆二十五年 (1760) 当地士绅、富商集资购得该园东北一部分,重修后易名 “西园”; 当时该园前面已在清康熙四十八年 (1209)筑有 “内园”,亦称 “东园”。今之豫园将内园并入西园,共占地2公顷。大体分三大部:西部以山为主,自三穗堂经 “渐入佳景”起至后部大假山达高潮。三穗堂宏伟高敞,装饰华丽,仰山堂曲栏回廊,别具特色。黄石假山为明代张南阳之佳作。石蹬道盘曲,泉流入峡,宏伟壮观,为江南现存最大黄石山。东部以点春堂 (小刀会起义军曾在此设公署)为中心建筑群为主,山池为辅。东园墙随山势起伏,亭阁高低错落,使园内视线与墙外市区隔离;堂东的快楼倚墙叠山而筑,玲珑秀丽可登楼西眺全园景色。中部以水为中心,空间开朗豁达;得月楼东,有太湖石一方,高约三丈,布满孔洞,具有玲珑剔透之美,故名 “玉玲珑”,相传为宋花石纲遗物。东南隅的 “东园”,与东北隅 “西园”相呼应,是一保存较好的小型园林。豫园以清幽典雅,玲珑秀丽见长,有 “奇秀甲于东南”之称。 ☚ 沧浪亭 西山八大处 ☛ 豫园 豫园又名老城隍庙,在上海市南市区北部。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始建,万历五年(1577年)扩充至4.7万平方米。原为四川布政使潘允端私人花园,为其父潘恩所筑,取“豫悦老亲”之意,故名。布局设计和堆叠的假山均系当时叠山高手张南阳所为。园内有点春堂、大假山、三穗堂、仰山堂、翠秀堂、玉玲珑、快楼、湖心亭、九曲桥等亭台楼阁30多处,具有明清南方园林艺术风格,成为江南名园。1853年小刀会起义曾以点春堂为指挥所。1956年进行修复,园景占地2万平方米。现为繁华商场,尤以小商品、土特产品、风味食品和名特商店最具特色,成为著名游览地和购物场所。1982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拙政园 狮子林 ☛ 豫园位于上海市内。原为明四川布政使潘允端的私人花园,始建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 万历五年(1577)扩建,占地七十余亩,布局及假山均由名匠张南阳设计。主要景点有点春堂、大假山、三穗堂、玉玲珑、快楼、湖心亭、九曲桥等,具有明、清时期南方园林的特色。咸丰三年(1853)上海小刀会起义时,指挥部即设在点春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