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农民储蓄
辽宁农民的储蓄结余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1954年末人均手存现金只有6.79元,人均粮食结存136.4公斤,尚不能完全解决温饱问题。以后由于 “大跃进” 和3年自然灾害的影响,全省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致使 “文化大革命”前的1965年,农民手存现金、银行储蓄和粮食结存 (以下简称三项结余)分别仅为9.88元、1.79元和179.4公斤“文化大革命”期间,农民的 “三项结余” 继续徘徊乃至下降。70年代末开始恢复,1980年末人均手存现金28.7元,银行存款14.8元,粮食结存215.2公斤。此后10余年间,辽宁农民 “三项结余” 开始稳步增长,1990年末,分别达到450.99元、384.94元和719.4公斤。到1996年末,辽宁农民的手存现金增至779.53元,银行存款达615.02元,粮食结存864.2公斤,与1980年末相比分别增长26.2倍、40.6倍和3.8倍。如今辽宁农民不仅实现了家庭收支平衡,而且有了相当的结余,既保障了生活的改善,又为生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