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词综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词综序

词综序

清汪森撰。见于《词综》(有清康熙十七年汪氏裘杼楼刻本、康熙三十年汪氏裘杼楼增补刻本、乾隆九年汪氏碧梧书屋补刻本、1973年中华书局影印本、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李庆甲校点本等)及《唐宋词集序跋汇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等。作者对词的起源与发展问题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在序中力辨“词为诗馀”说之妄。作者首先指出:“自有诗而长短句即寓焉,《南风》之操、《五子之歌》是也。周之《颂》三十一篇,长短句居十八;汉《郊祀歌》十九篇,长短句居其五;至《短箫铙歌》十八篇,篇皆长短句,谓非词之源乎?”这表明,作者认为词与诗乃同时起源。诚然,将词的源头上溯至远古,仅仅是从“长短句”的语言形式着眼,未免忽略了燕乐的产生与词的起源的关系,忽略了词作为音乐文学的特性,因此很难为有识者所首肯,但它却是独立思考的结果,不失为一家之言,其主旨乃在推尊词体。为了证实己说,作者又进一步考察了六朝及唐代诗坛的情形,征引了下列事实:“迄于六代,《江南》、《采莲》诸曲,去倚声不远,其不即变为词者,四声犹未谐畅也。自古诗变为近体,而五七言绝句传于伶官乐部,长短句无所依,则不得不更为词。当开元盛日,王之涣、高适、王昌龄诗句流播旗亭,而李白《菩萨蛮》等词亦被之歌曲。”作者由此得出结论说:“古诗之于乐府,近体之于词,分镳并骋,非有先后;谓诗降为词,以词为诗之馀,殆非通论矣。”其后,作者由“源”及“流”,概述了宋代词坛之大势:“西蜀、南唐而后,作者日盛。宣和君臣,转相矜尚。曲调愈多,流派因之亦别。短长互见,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在宋代词家中,作者独心折于姜夔,而盛赞道:“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炼,归于醇雅。于是史达祖、高观国羽翼之,张辑、吴文英师之于前,赵以夫、蒋捷、周密、陈允衡、王沂孙、张炎、张翥效之于后,譬之于乐,舞《箾》至于九变,而词之能事毕矣。”把西蜀、南唐以及宣和以来词风的转变,归功于姜夔的“句琢字炼,归于醇雅”,而置苏、辛一派的作家作品于不顾,这表现了“浙派”重形式、重格律的偏向。因为推尊姜夔,作者不免憾恨于“世之论词者,惟《草堂》是规,白石、梅溪诸家,或未窥其集,辄高自矜诩”。他在序中表示,久以《草堂诗馀》为病,而欲纠其失,“顾未有以夺之也”。而朱彝尊编纂的《词综》一集,在他看来,正可取代《草堂诗馀》。序中推断说,《词综》行世后,“庶几可一洗《草堂》之陋,而倚声者知所宗矣”。其崇《词综》而黜《草堂》之意,尽溢于言表。序中还记及朱氏编纂《词综》过程中的一些情形:初稿为十八卷,作者“览而有契于心,请雕刻以行”。朱氏却说:“未也。宋元词集传于今者,计不下二百家,吾之所见,仅及其半而已。子其博搜,以辅吾之不足,然后可。”三年后,朱氏将该书“广为二十六卷”。而作者亦遵其嘱,“从故藏书家抄白诸集,相对参论,复益以四卷”。这样,“历岁八年,然后成书”。由上述记载,可以见出朱氏严谨的编纂态度。清代“浙派”词创始于朱彝尊,而作者为朱氏所撰写的这篇序文,可以说是“浙派”的理论依据。

☚ 静惕堂词序   蘅皋词序 ☛
0000380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