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议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议郎 议郎官名。秦置,汉沿置,掌顾问应对。为郎官之一种,但不入值宿卫,官秩比中郎、侍郎、郎中略高。东汉时地位更高,可参预朝政。 ☚ 五原 蜺堕鸡化 ☛ 议郎 议郎官名。西汉武帝时置,为郎官的一种,隶光禄勋。掌顾向应对。官秩比侍郎、郎中略高,也不入直宿卫。魏晋以后不置。 ☚ 中郎 卫尉 ☛ 议郎官名。西汉初年置,执掌顾问应对,拾遗补缺,征集贤良方正之士任之。东汉议郎可参与朝政,隶属光禄勋 (主管守卫宫廷门户的机构)。晋以后废除议郎。《汉书·百官公卿表序》:“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无员,多至千人。议郎、中郎秩比六百石。”《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议郎 议郎官名。汉代置。掌随帝左右侍奉顾问应对之事,属光禄勋。《汉书·百官公卿表》: “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无员,多至千人。议郎、中郎秩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郎中比三百石。” ☚ 义武军节度使 议政大臣 ☛ 议郎 议郎官名。秦始置,掌论议。西汉特征贤良方正、明经文学之士充任,秩比六百石,掌顾问应对,无常事,唯诏令所使。议郎不属署,不直事,为郎官中最高级者。东汉议郎除议论政事为本职外,尚有给事宫中近署的职务。其中,有侍讲宫中者,有以议郎教授太学博士弟子者,还有以议郎校书东观者。议郎为高级郎官,是皇帝的参谋顾问,多选名士充任,故补吏比一般郎官要高,平除则比六百石至千石的官员,如县令、博士、尚书等,高补则比二千石至二千石官员,如侍中、刺史、郡国守相、将作大匠等。 ☚ 九卿 三司 ☛ 议郎 议郎反映民情的代言人。由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首次提出。康有为主张在朝廷中设“议郎”,其主要社会职责是“上驳诏书,下达民词”,供皇帝咨询,类似西方议会中的议员。 ☚ 议会舆论 议程设定 ☛ 议郎yì láng官名,秦置,汉因之,属光禄勋(郎中令),征贤良之士任之,俸六百石,掌顾问应对,无常事,唯诏命所使。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后汉书·朱乐何列传·乐恢传》:"后征拜议郎。"魏、晋、北魏置,为后备官员,不再以参议谏诤为职。隋朝谒者台属官有议郎,掌出使巡察,不久即废。 议郎官名。❶汉代掌侍从皇帝左右,顾问应对,隶光禄勋,秩六百石。魏、晋、北魏沿置。 议郎官名。西汉置,掌顾问应对,隶郎中令(后称光禄勋),为郎官之一种,秩比六百石。但不入直宿卫,地位略高于中郎、侍郎、郎中等。东汉时地位更高,得参预朝政,多补要职。 议郎官名。西汉置,掌顾问应对,属光禄勋。议郎在诸郎中地位最高,不属诸郎署,不入直宿卫,其性质与大夫相似,只是品秩低于大夫。东汉时议郎的地位提高,也得参预朝政。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