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航空卫生后送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航空卫生后送 航空卫生后送用飞机运送伤病员,尤其战时将伤员空运后方,已被公认为最迅速、安全、方便和经济的方法。在交通不便地区,航空卫生后送之优越性尤为突出。在战时,采用航空卫生后送还可减少医疗后送机构之层次,得以在较隐蔽地方集中使用有经验的医务人员,从而降低伤员死亡率,提高医疗救护质量。1949年美国国防部曾明文规定,凡属可能、且无医学禁忌的场合,应一律由飞机运送伤病员。兹以美国在几次战争中采用航空卫生后送的情况为例,列表说明其效果及发展趋势。 美国在几次战争中采用航空卫生后送的情况
(1) Schaeffer,1948 (2) Dornoy,1959 (3) Cline,1971 (4) Murphy,1968 (5) 尹宗江等,1980 1976年唐山地震后,我国第一次用飞机大规模运送伤员,并取得一定经验。 航空后送前,须由医生对伤病员病情和飞机、航线条件作具体分析,权衡空运的得失,个别地作出是否适合航空后送的决定,并明确空运途中的注意事项。 航空环境中可能影响病情的因素主要有三: ❶颠簸及空晕病。 ❷大气压力降低。 ❸高空缺氧。分述如下。 空晕病多因颠簸引起,而乘坐小飞机及低空飞行时颠簸尤甚。某些疾病(如急性传染性肝炎及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对空晕病最易感。腹部外科手术后不久,呕吐可引起切口缝合处开裂及感染。呕吐也可能使严重的消化性溃疡穿孔,或加重中等或重度心脏病患者的心脏负荷。对下颌骨骨折用粘合剂或金属线将上下牙齿(上下颌骨)固定在一起的患者,因有呕吐物进入肺部的危险,应采取能迅速取下粘合剂或松解栓线的固定方法。 大气压力降低可使体内积存的气体(如肠胃中的气体)随高度增加而膨胀,严重时引起剧痛,有时可使软组织破裂或妨碍附近血液循环等。现在多数飞机的座舱有增压设备,座舱高度最多不超过3000m。即使是没有增压设备的飞机,一般也应根据病情需要尽量降低飞行高度(飞越高山时例外)。在3000m高度,体内积存气体的体积为海平面时的1.5倍,一般不致发生严重问题。但对下述情况应予注意: ❶中耳咽鼓管功能不良或副鼻窦开口阻塞的病人,除非能保证座舱高度不超过600m或900m,否则不宜航空后送。 ❷有人工或自发性气胸、外伤性纵隔气肿、活瓣性气胸的伤病员,只适于作座舱高度不超过3000m的飞行,并应在起飞前抽出胸膜腔内的气体。 ❸肠胃道有深层消化性溃疡或因伤寒病有肠穿孔倾向者,肠胃内气体膨胀易促使其穿孔; 胃肠已穿孔或有穿透性外伤者,则膨胀气体能促使胃肠内容物流入腹腔引起腹膜炎。对这类伤病员要限制飞行高度 (座舱高度不允许超过3000m),并根据适应症使用直肠插管及胃肠减压管(Wangensteen tube)抽吸排除气体。 ❹患有肠梗阻、肠套叠的患者,如必须空运,座舱高度应限在1500m以下。 ❺小的腹股沟疝一般不致因飞行超过一定高度而发生问题。有较大内环的腹股沟疝应在起飞前及飞行中多次作复位术,防止发生嵌顿。 ❻对作过结肠造口术的患者,应准备大号袋以接受因气体膨胀而大量增多的排出物。 ❼眼球因外伤进入空气或手术中为了保持外形而注入空气者,在空气被吸收前不宜空运。 ❽脑室造影时注入空气,或颅骨骨折(特别是鼻窦、耳部颅骨骨折)致硬脑膜破裂脑脊髓液流出而有空气补充进入颅腔内者,由于气体膨胀引起的压迫症状颇为严重,须待X线检查确定空气被吸收后才可航空后送。如须立刻后送,只允许在座舱高度甚低的条件下飞行。 正常人对3000m以下高度的缺氧可以代偿,故影响不大,但应注意已有缺氧病情或缺氧耐力低下的伤病员。须根据具体病情确定空运时应采取的措施: ❶心血管系统。心肌梗塞患者在飞行后送中须始终用面罩补充供氧(无需纯氧),对功能已恢复到能走过两条平行街道间的距离或登上一层楼而无显著气短和心动过速程度时,方可与一般伤病员相同。心绞痛及高血压患者 (有卒中先兆者不可空运),同上。 ❷肺疾患。过去以肺活量低于正常值50%作为飞行中需补充氧气的指征。现多以在地面时血氧饱和度为90%以下或最大通气量低于40L/min作为机上需补充氧气的指征。急性肺水肿及哮喘患者应在不发作时空运。哮喘患者应给镇静剂。肺炎患者通常须待渡过消散期之后再空运,否则应在飞行中供氧。对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应注意采取消毒隔离措施,舱内高度不宜超过3000m;肺内病变广泛时,应使用可消毒或用后即烧毁的面罩供氧。飞行中对患者供氧均应取持续吸氧方式,间断性吸氧有害无益。 还应注意以下几个特殊问题。 对有严重静脉曲张或血栓静脉炎病史者,应嘱其在长时间飞行中不时活动肢体或定时走动,以防止血栓静脉炎发生或复发。 对有骨折且腹部也敷有石膏绷带的患者,空运前宜预先将腹部石膏带割开,以备空中腹胀时应急。包上不久的四肢部分石膏绷带,在空运前也应预先割成两半再在原位包好。 烧伤患者除因吸入烟火致肺部受损伤或有严重电解质紊乱者外,皆适于航空后送。运送时间越早,患者对飞行耐受情况越好,故应争取时间。但起飞前应作好准备,注意有无缺水(成人须保持尿量在30~60ml/h以上),并宜摄X线片以排除肺部损伤。头颈部烧伤,曾吸入热蒸气或浓烟(特别是上呼吸道分泌物中有炭粒)者,空运前须作气管切开。烧伤面积在20~30%以上者易发生肠梗阻,应插鼻胃管。四肢较深的环形烧伤可能引起末梢循环障碍(紫绀、毛细血管充盈缓慢),应将焦痂沿纵向切开。胸部大面积烧伤宜将焦痂沿两侧腋前线纵向切开,在前胸再作一横向切开以利呼吸运动。如估计途中需输液,宜事先切开皮肤准备好静脉,并准备固定输液针管的器具。对烧伤病人在飞行中应严密观察,防冷、防风,定时变动体位,防止发生肺不张。头部以稍垫高为好。此外,所用敷料及局部是否用药,应与目的地医院的治疗方法相配合。 后送的飞机上应配备毛毯防寒。所有伤病员均应注意补充水分。昏迷者应不时滴眼药水 (如生理盐水或氯霉素眼药水)防止角膜干燥。飞机将着陆时,应叫醒所有睡着的伤病员,以便主动作吞咽、打哈欠等动作,使咽鼓管通气。 无论战时或平时,航空卫生后送工作均应有专门的组织(包括航空调度人员)及必要的设备。在战时,由战场到流动野战医院,用直升飞机后送,由师设卫生调度员指挥,应有保密通讯联络。从野战外科医院到战区后勤地带或大后方使用运输机后送,由战区司令部或全军联合卫生调度组织调度。每一个后送伤员都应随身携带一份统一规格的航空卫生后送表格,标明伤病员姓名等标志以及诊断、空中须注意事项,记录飞行中的症状及其出现时间、飞行条件以及对症状的治疗和其效果,并由负责人签字。用直升机后送须使用统一规格的担架。如用运输机后送,可利用向前线方向运送作战物资的飞机,按规定方法利用吊带及担架迅速将其改装成卫生后送飞机回程后送。在直升机上除飞行人员外,应配备航空护士及卫生员各一名,必要时医生随机护送。运输机能载20~30副担架者,配备航空护士1人,男护理员1~2人,必要时配备医生1人; 载30~300副担架者,配备医生1~7人,航空护士1~10人,空中服务员1~10人。执行卫生后送任务的航空护士须经过8~9周的训练,内容包括航空生理学、三防条件下的急救、护理和后送知识,山地、沙漠、森林、水上、寒带等条件下的生存、救护知识,伤病员的急救监护,特殊伤病员飞行中的护理,飞机上医疗设备的使用(包括复苏、除颤及气管切开等急救治疗措施),以及担架装卸、卫生后送文件及伤员移交记录的填写等。必须经过模拟或实地实习训练,使用的手续及程序要求全军统一。平时的航空卫生后送应尽量利用已有的航空基地及航线班机,划分责任区域,组成联络网及后送系统,并应有责任明确的调度值班人员。飞机上的卫生器材要求轻便可靠,根据实际需要尽可能配备齐全,包括急救包、急救箱、5升氧气瓶及面罩、吸吮器、心电图机、电源、急症外科器械及常用药物箱等。 ☚ 下体负压试验 航空医学与临床治疗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