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算论
奥地利学派关于生产要素价值决定及收入在生产各要素之间分配的理论。它认为,生产要素的价值是由它们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间接地决定的; 生产要素在社会所得中所占的份额由它们各自为生产成果所提供的贡献来决定。这一理论最初由门格尔提出,后由维塞尔和庞巴维克加以发展。归算论首先说明生产资料的价值。门格尔认为,价值是人对物品效用的主观评价。生产资料虽不能直接满足人的需要,但它有生产消费品的作用,能间接满足人的需要。因此,生产资料虽自身没有价值,但间接归属于消费品的价值。庞巴维克继续宣扬门格尔的观点,认为生产资料的价值量“最终是由它们的最后制成品的边际效用量所规定的。”产品的价值是决定的因素,而生产资料的价值则是被决定的因素,生产资料的边际效用和价值依赖于它们产品的预期的边际效用和价值。在此基础上,维塞尔提出,归算的办法也解决了分配问题。他认为,生产资料各要素 (包括劳动、土地和资本) 都参与了产品的生产,因而都应在生产的成果中占有一定的份额。归算就是如何把产品的价值分成土地的份额、资本的份额和劳动的份额,把这些份额归属于制造这一产品的每一个有关的生产要素的问题。而每一生产要素的价值就是这个要素在社会所得中应得的分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