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与演绎guina yu yanyi
归纳是把个别事物的特征上升为一类事物的特征;演绎则是从一般原理到特殊事例的推理。对归纳有三种理解:
❶它是一种推理方法,用它可以由两个或几个单称判断或特称判断得出一个新的全称判断;
❷它是一种研究方法,当需要研究某一组对象(或某一现象)时,用它可以研究各个对象(或具体情况),从中找出所有对象都具有的性质(或出现那个现象的各种情况);
❸它是一种叙述内容的形式,在文学作品、谈话和教学过程中,如果要从不太一样的情况过渡到一般情况(结论),就使用这种形式。归纳推理分不完全归纳和完全归纳。不完全归纳是不讨论所研究现象的一切具体情况的归纳,即归纳推理的前提判断范围的总和小于结论判断的范围。不完全归纳的结果,只具有猜想的性质,故称为归纳猜想。归纳猜想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它具有很大的创造性。作为教学和学习的方法,不完全归纳合乎学生的学习心理。完全归纳是在讨论所研究现象的所有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的推理,即归纳推理的前提判断范围的总和与结论中判断的范围完全相同。如果推理的前提判断都真实的话,完全归纳所得结论是完全可靠的,但要注意前提的判断范围不要重复,也不要遗漏。
对演绎有三种理解:
❶它是一种推理方法,利用它可以从一个全称判断和一个特称判断得出一个新的、较少的全称判断和一个特称判断;
❷它是一种研究方法,为了得到关于某一对象(概念、性质)的新知识,先找出同这一对象最近的一组对象(最近的类概念),再将这组对象的重要性质(类的属性)应用于那个对象(概念、性质);
❸演绎可以作为叙述内容的一种形式,也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演绎推理的前提判断范围包含结论中的判断范围,简单的演绎推理一般是通过三段论来实现的。
归纳和演绎不是孤立地出现的,它们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一方面,归纳推理的可靠性不仅要用许多事例来验证,而且也要用较一般的原理、较一般的规律来验证(即用演绎法来验证):另一方面,演绎的前提是过去通过归纳得出的。
思维的基本方法之一。前者是从特殊到一般;后者是从一般到特殊。二者是对立的统一,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后者是前者的发展,没有后者就没有科学理论。它们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由特殊到一般(归纳),由一般到特殊(演绎),这是思维发展的一般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