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脑神经的发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脑神经的发生

脑神经的发生

人胚5~6周时开始出现12对脑神经,其来源因功能类型而异。脑神经的感觉根,与脊神经的感觉根相同,是由神经节内的神经母细胞发生而来。脑神经节大部分来源于神经嵴,另一部分则由头部外胚层板演变而来(如岩神经节及结状神经节)。感觉根进入脑干,终止于翼板的相应核团中。脑神经运动根的发生也和脊神经的运动根一样,起源于脑干部基板内的神经母细胞。
按种系发生和胚胎起源,可把12对脑神经分为三类(见图),即躯体传出脑神经、内脏运动及感觉混合神经和特殊感觉神经。
躯体传出脑神经 包括舌下、外展、滑车神经及动眼神经的绝大部分。这些神经均起源于脑干的躯体传出核(见延髓、脑桥和中脑的发育),其纤维分布到体节起源的肌肉。舌下神经(XII脑神经)起源于延髓尾端基板的舌下神经核,发出的神经分布于舌肌。外展神经(Ⅵ脑神经)起源于脑桥基板的外展神经核。7周时,穿出脑壁转向头方,分布至来源于第3头体节的眼球外直肌中。滑车神经(IV)起源于中脑后部的滑车神经核。神经纤维与对侧交叉后穿出脑壁形成细长的滑车神经,分布至来源于第2头体节的眼球上斜肌中去。动眼神经(III)起源于中脑上丘基板的动眼神经核。神经于7周时分二支,一支分布于眼球的上直肌和上眼睑提肌; 另一支分布至眼球的内直肌、下直肌和下斜肌。这些眼肌均来源于第1头体节。这四对脑神经除运动神经外,还含有本体感觉的感觉纤维,其细胞体不形成神经节,而沿神经元轴突散在分布。
内脏运动及感觉混合神经(咽弓或鳃弓神经) 包括三叉神经(V)、面神经(VII)、舌咽神经 (IX)、迷走神经(X)、及副神经(XI),还包括动眼神经的一小部。运动神经纤维有一般和特殊内脏传出两种成分,前者起源于脑干的一般内脏传出核团,纤维分布于外周植物性神经节,换神经元发出节后纤维分布到内脏平滑肌、心肌、腺体和血管壁。后者起源于脑干的特殊内脏传出核团,纤维直接分布到由鳃弓中胚层演变而来的肌肉中。感觉纤维的细胞主要起源于神经嵴的成神经细胞,后者分化为脑神经节的节细胞,其向心支终止于脑干的一般和特殊内脏传入及躯体传入核团。故感觉纤维含有三种成分:
❶一般内脏传入成分,分布于胸、腹脏器,传导这些脏器的内感受冲动;
❷特殊内脏传入成分,分布于味蕾,传导味觉;
❸一般躯体传入成分,分布于头、面部、皮肤和粘膜的外感受器,传导该区的冲动和肌肉的本体感受冲动。

人胚脑神经及上部脊神经解剖图(10mm人胚)

1.大脑半球 2.眼泡 3.动眼神经(III) 4.中脑 5.滑车神经(IV) 6.三叉神经节V 7.面神经节VII 8.后脑 9.耳囊 10.第4脑室顶 11.舌咽神经(IX) 12.迷走神经上节(X) 13.副神经XI延髓部 14.迷走神经下节(X) 15.舌下神经(XII) 16.副神经(XI)脊髓部 17.第1颈神经 18.第6颈神经 19.下颌突 20.嗅窝


三叉神经 来源于第1鳃弓神经(眼支除外)。以感觉神经为主,有上颌支、下颌支和眼支,分布于上、下颌粘膜及额、脸皮肤。其运动纤维起源于脑桥区的特殊内脏传出核团,即三叉神经运动核。纤维分布于第1鳃弓演变来的肌肉(咀嚼肌)。感觉纤维起源于三叉(半月) 神经节,此节是由最前端的神经嵴和与眼区及第1鳃弓有关的外胚层基板二种成分分化形成。其中来源于外胚层板的部分,发出纤维形成眼支;来源于神经嵴的部分发出纤维形成上颌支和下颌支,分别分布到头、面及上、下颌中去;其向心支终止于脑干(脑桥)的一般躯体传入核团,即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主核。
面神经 来源于第2鳃弓神经,分布于颜面各区。其运动纤维大部分起源于后脑尾端(脑桥)的特殊内脏传出核团,即面神经核。3~4月时,纤维移至外展神经核的背方环绕后者,形成它的膝部。出脑后,分布到第2鳃弓演变而来的肌肉(面部表情肌)。小部分纤维起源于上涎核(特殊内脏传出核团,纤维终止于头区的植物性神经节,由此再发出节后纤维分布到颌下腺、舌下腺、泪腺和鼻腔及腭部的小腺体中。面神经的感觉纤维起源于膝神经节。早期与位听神经节连结在一起(两者均起源于胚胎早期的位听-面神经节)。此节部分由头区神经嵴分化而来,部分则来源于耳泡壁及与第2鳃弓有关的外胚层基板。节细胞的远心神经纤维与运动(副交感)纤维伴行,最后形成鼓索的主要部分和岩浅大神经。鼓索主要分布到舌前部的味蕾。节细胞神经纤维的向心支终止于脑干的特殊内脏传入柱。此柱后来演变为孤束核的前部。面神经也可能含有小量的躯体传入纤维。
舌咽神经 属第3鳃弓神经。其运动纤维含特殊(大部)和一般(小部)内脏传出两种成分,前者起源于末端前部的特殊内脏传出核团,即后来的疑核前部。纤维分布到第3鳃弓演变的肌肉(茎突咽肌及咽上缩肌等);后者起源于延髓的下涎核。纤维分布到耳神经节,由此发出节后纤维分布到腮腺。舌咽神经的感觉纤维来源于上神经节和岩神经节,前者由神经嵴分化而来,后者则来源于外胚层板。岩神经节发出的纤维分布到咽及舌的后1/3部,属一般内脏传入神经,另一部支配舌根的味蕾,则属特殊内脏传入成分。上神经节发出的纤维分布到外耳后区的皮肤,属一般躯体传入成分(外受感觉),岩神经节节细胞的向心支终止于脑干的孤束核; 上神经节节细胞的向心支终止于舌咽神经躯体感觉核。
迷走神经 是支配胸腹部内脏及由4、5、6鳃弓演变而来的咽、喉、气管等器官的感觉及运动混合型脑神经。由来源于最末三对(第4、5、6)鳃弓神经在早期合并而成。其纤维含有五种成分,其中两者为运动纤维,三种为感觉纤维。运动纤维分为一般和特殊内脏传出二种特殊内脏传出纤维,起源于延髓的特殊内脏传出核团,即疑核的中部。纤维分布到第4~6对鳃弓演变而来的肌肉(咽喉区肌肉,如吞咽肌、杓状环肌、斜肌及声带肌等)。一般内脏传出纤维,起源于延髓的迷走神经运动背核,节前神经纤维到胸、腹脏器或其附近的副交感神经节,换神经元后发出节后纤维分布到这些内脏的肌肉中。感觉纤维分为一般躯体传入,一般内脏传入及特殊内脏传入三类。一般躯体传入成分,起源于迷走神经的上(颈静脉)神经节(颈神经节),纤维分布到外耳区皮肤。一般内脏传入纤维起源于下(结状)神经节,纤维分布到咽、喉、气管、食管及胸、腹内脏器。特殊内脏传入纤维也起源于迷走神经的结状神经节,分布到会厌上皮的味蕾中。迷走神经的颈神经节由神经嵴分化形成。结状神经节则来自背外侧和鳃弓平面的外胚层板。节细胞的向心支进入延髓内,其内脏传入(一般及特殊)成分终止于孤束核; 躯体传入成分终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
副神经 副神经从来源上可分延髓部和脊髓部两种成分。延髓部起源于疑核及背运动核的向后延伸部,纤维出颅后加入迷走神经。起源于迷走背运动核的纤维属一般内脏运动纤维,支配胸、腹部内脏; 起源于疑核的为特殊内脏运动纤维,分布到咽喉区肌肉。副神经的脊髓部并不是真正的脑神经,它起源于第1~6颈段脊髓的前柱细胞,纤维从侧面离开脊髓,彼此汇集上行,经枕骨大孔入颅,与延髓部结合。出颅后离开延髓部,分布到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因此可视之为特殊内脏传出成分。
动眼神经的一小部,属一般内脏传出成分,起源于中脑的Edinger-Westphal核,纤维终止于睫状神经节,由此发出节后纤维分布于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特殊感觉神经 包括嗅神经(Ⅰ)、视神经(Ⅱ)和位听神经(Ⅷ)。前两对并非典型的感觉神经,因嗅球和视网膜是脑的衍生物,因此,这些神经是脑内的传导束。
嗅神经 为司嗅觉的神经,起源于前脑两侧下方嗅板外胚层凹陷形成的鼻窝上皮,胚胎发育第9周时,上皮部分细胞分化为嗅细胞,为双极神经元。13周时,其树突伸出于嗅上皮表面,而其轴突则组成15~20束的嗅神经,穿经形成中的筛板入颅,进入嗅球,与其内的神经元(二级神经元)形成突触。此二级神经元的轴突组成嗅束终止于梨状皮质区。
视神经 司视觉,起源于眼球视网膜的节细胞层。在胚胎发生的第6~7周时,其轴突离开眼杯形成视神经,沿视柄的脉络裂至间脑的底壁。2月时,左、右二视神经在该处会合交叉,形成视交叉。以后的视神经束沿间脑侧壁至间脑和中脑的视觉中心。
位听神经 司听觉和位觉平衡。起源于位听-面神经节(参见“面神经”条目)。胚胎第5~6周时,面神经的膝神经节分离出去,留下的部分成为位听神经节,靠近耳囊。在7周时,增大并分化为上、下二部,上部为前庭神经节,下部为耳蜗神经节,其中的节细胞均为双极神经元。前庭神经节发出离心的周围神经纤维,支配由耳囊上端分化而成的位觉器半规管、椭圆囊、和球状囊; 向心的中央突组成前庭神经,进入脑桥翼板,终止于前庭核团。螺旋神经节,节细胞的周围神经突与耳囊下端分化而来的耳蜗管连结,支配司听觉的Corti器; 向心的中央神经突组成耳蜗神经入脑桥,终止于耳蜗神经核。前庭神经和耳蜗神经分别传导平衡觉和听觉,故其纤维均属特殊躯体传入成分。
☚ 脊髓与脑发生的异常   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发生 ☛
0000111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