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包虫囊肿
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其病原体分为二类:细粒棘球蚴及泡状棘球蚴。后者极少见,前者可致包虫囊肿。其成虫——细粒棘球绦虫——寄生在狗的小肠内,故又名犬绦虫。虫卵随狗的粪便污染蔬菜、牧草、土壤及水源,被人、羊、牛、猪等吞食后经胃及十二指肠孵化成幼虫;穿过胃肠粘膜随血流或淋巴管至全身各处,多数在肝脏; 约有30%在胸内,其中主要在肺,在那里发育引起肺包虫囊肿。
除北美、西欧少见外,包虫病分布世界各地。我国西北、华北、西南,特别是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和西藏等广大牧区均有较多发现。近因交通日益发展,旅游增多,南方各省市也均有发现。
包虫囊肿是一个不断扩张的占位性病变,从外表看是一个白色半透明,充满清亮液体的球形囊肿。这个球囊的壁,叫做内囊,脆而薄; 又分外层的角质膜和内层的生发层。球内有囊液,含有头节及子囊。手术时如不慎外溢,散落在手术野,将复发成新的一代包虫囊肿。
人体组织为了包围这个囊蚴,形成了一个结缔组织增生的囊壳,即所谓外囊。内囊与外囊之间存在一个潜在的腔,内无液体,也无粘连。外囊经常受到囊蚴不断长大的压力而与内囊互相紧贴,使压力相对平衡。肺包虫囊肿的外囊壁实际上还包括部分受压的肺组织及小支气管,经常存在几个因受压而破损的小支气管。这些支气管破口处于紧贴的内外囊间隙中,故是密闭的,空气不能通入间隙腔内。除非内囊因某种原因发生破裂,或如误诊穿刺时,囊液随针孔外溢,间隙腔内压力失去平衡,支气管的破口立即开放,囊液涌入支气管内,可发生窒息。
囊肿生长缓慢,只要没有其它合并症就多年没有症状和体征,偶因X线肺部检查才被发现。较大囊肿患者可能有咳嗽、胸痛等。巨大囊肿产生压迫症状,使纵隔移位、肺不张、肺炎、咳嗽、咳痰,三分之一病人痰中带血,有的甚至大咯血。叩诊有局部浊音,听诊有呼吸音减低和湿啰音。儿童患者发育欠佳,局部胸壁有隆起畸形。内囊一旦破裂(90%以上病例破入支气管),立即呛咳出大量白色泡沫囊液,破碎的内囊和子囊等可以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同时偶而也发生过敏现象。如破入胸膜腔,则成水气胸,支气管胸膜瘘;如感染则成脓胸。横膈下肝顶部包虫囊肿可穿通膈肌、胸膜、肺及支气管,形成胆管一胸膜一支气管瘘,病人咳大量胆汁性痰液。
诊断首先靠病史。需要询问是否居住或来自流行地区,与狗有无接触。在牧区需要养狗来保护羊群,狗羊朝夕相处,人与狗羊接触频繁,孩子喜与狗玩,所以极易受感染。
X线诊断很重要,极大多数具有特征性图形,容易与其它肺部病变鉴别。单纯囊肿为四周界限分明,边缘光滑,密度高而均匀呈椭圆形,其直径平均8~9cm,最大20cm。当有空气进入内外囊间隙时,囊肿顶部出现空气带;内囊破裂后塌陷,外囊腔壁光而薄,内有水平面。如有感染,边缘模糊增厚,和肺内其它化脓性病变,恶性肿瘤不易鉴别,断层摄影可能有帮助。
超声波可查见囊液平段,这可与实质性肺部病变相鉴别。包虫囊液皮内试验(Casoni)敏感性较高,阳性率可达90%以上,但假阳性较多。
解决包虫病首要在预防。牧区辽阔,放牧分散。要做大量卫生宣传工作,宣传狗是此病的主要传播者。对狗应进行登记,定期检疫。对病狗立即处理或投药,同时也要对屠宰场进行管理。冰岛这个国家,经采取这些措施后已基本消灭此病。此外,要加强宣传个人卫生,饭前洗手,不喝生水、生奶,不吃生菜。
药物治疗在动物实验有一定疗效,但临床上则刚开始试用。手术是目前唯一的治疗方法,并应在诊断后及早进行。极少数未手术的病例,囊肿破裂后自行咳出而愈,但大多数最终因各种并发症而死亡。
手术一般分为三类:
❶囊肿局部摘除术:肺部无合并严重感染者,取出内囊可达到治愈目的。绝大多数病人适用此法。最常用而容易掌握的方法是“内囊穿刺摘除术”,即先把囊液迅速吸出,取出塌陷的内囊。另一种方法是“内囊完整摘除术”,即不作穿刺吸引就切开外囊,完整地取出内囊球。因内囊极易破损,造成囊液大量污染,故宜小心采用。
❷肺切除术:包括肺叶、肺段、肺部分或全肺切除术。主要适用于复杂性囊肿,如肺部继发感染或合并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病人。巨大囊肿,考虑摘除后余肺因长期受压缩而硬变不能再张的,也应切肺。
❸ 引流术:适用于囊肿破入胸膜腔已形成脓气胸者,膈下肝顶部包虫囊肿穿破膈肌有胸腔感染者,或形成胆道支气管瘘者。后二者均需同期引流肝内感染囊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