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慎农业agriculture of the Sushen na-tionality肃慎,亦称稷慎、息慎。汉晋时改称挹娄,或仍称肃慎,南北朝时称勿吉,是从远古起就活跃在中国东北地区东部的通古斯语各部族的总称。其经济生活原以渔猎为主,定居农牧业较早出现,并逐步获得发展,但仍保留较多的渔猎经济成分。这一族系在南北朝以后逐渐强大,是隋唐时建立渤海政权的靺鞨族、宋辽时建立全国的女真族和近世建立清朝的满族的祖先,对东北地区开发作出重要贡献。 肃慎是东北民族中最早与中原王朝建立臣属关系的民族,从虞夏到商周,肃慎的朝贡历朝不绝。贡品是著名的椹矢(桦木箭)、石砮(青石镞)和大麈(四不象)。当时居于长白山以北西至松嫩平原、东至日本海的广阔地区,而以安宁牡丹江一带为活动中心。距今3000年的安宁莺歌岭肃慎遗址出土了板状砍伐器、有肩石锄、亚腰型石锄、狍角锄、石磨盘等农具,出土陶猪形态表现了从野猪向家猪过渡特点,有陶器和半地穴型房址,又有青石镞等大量渔猎工具,反映了定居农牧业和渔猎相结合的经济面貌。 汉晋时挹娄处于夫余的统治下,农牧业生产在原来基础上有所发展。史称挹娄“有五谷麻布,出赤玉好貂”、“好养豕,食其肉,衣其皮,冬以豕膏涂身数分,以御风寒”,“善射”,“镞皆施毒”。在被称为波尔采文化的汉代挹娄遗址中曾发现豆、粟、荏、西天谷等炭化谷物,并多用猪骨随葬。当时尚未进入阶级社会,但已有贫富分化,“常为穴居,以深为贵,大家至接九梯”。大约三国时代以后,中原的铁器传到了挹娄; 这一时期的挹娄墓出土了铁镞和铁刀。同时开始了养马,但不骑乘,仅作财富标志。 南北朝时勿吉活动中心在今松花江和嫩江交汇处,他们除继续保持善射、养猪、穴居等特点以外,农牧业有进一步发展。粮食作物有粟麦、穄,蔬菜有葵,没有牛羊,但多猪,马的生产亦颇可观,曾一次进贡北魏500匹马。耕田用耦耕法,车用步推。酿酒亦已开始,表明粮食生产有了剩余。在农业生产发展阶级分化的基础上,勿吉向文明时代迈进。在黑龙江省东部和南部现已发现数以十计的勿吉城堡,使史籍关于勿吉“筑城”的记载获得印证。对外掠夺战争也经常发生。5世纪末灭夫余国后,经常侵扰豆莫娄等国,并威胁高句丽,勿吉被认为是当时“东夷”中最强悍的一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