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第五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 二、农村信用合作 一、建立健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 第五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第五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现阶段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体现在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建立。黑龙江省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方面同全国多数省份比是滞后的。这既有客观的因素, 也有主观的原因。在省的各级、特别是上级领导层中, 当时认为, 黑龙江省的优势在于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 耕地广袤、土地平展, 实行集体经营有利于这些优势的发挥, 适宜搞“欧美型农业”。相反, 如果把土地、机械分散到农户中去, 就会失去黑龙江的优势, 甚至动摇黑龙江的“根基”。认为搞家庭承包 (当时称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只适用于长期的 “三靠队”, 黑龙江是搞不得的。因此, 80年代初, 当全国农村已轰轰烈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 黑龙江省却在徘徊不前。基层干部和农民反映: “中央放, 下边望, 中间有个顶门杠”。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当时领导者的思想状态。基于这种领导思想, 黑龙江省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较长的探索和蕴酿过程。从1979—1983年的4年间, 黑龙江省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在农业生产责任制方面经历了由联产到组、到联产到劳、再到联产到户, 进而走上家庭联产承包的道路。 ☚ (四)鼓吹“平均主义”, 破坏按劳分配 一、对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探索 ☛
☚ (二) 作用和问题 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 二、农业学大寨 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五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第五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此拉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江西同全国各地一样,在改革中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实行一系列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政策措施,从而打破了长期以来束缚农村经济发展的桎梏,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走上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 ☚ (二)对“左”倾错误的抵制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和稳定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