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zhēnjiǔ针刺和艾灸疗法的合称。 ★针剂 针尖 针脚 针线 针眼 针织品 ★方针 避雷针 大海捞针 见缝插针 绵里藏针 铁杵磨成针 针灸zhēn jiǔ中医针法与灸法的合称。针,用特制的金属针刺激身上的某些穴位;灸,用艾绒灸烤某些穴位,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一家子一个儿子最孝顺,偏生母亲病了,各处求医不得,便请了一个~的婆子来。(七五·1861) 针灸【同义】总目录 针灸火轮三昧延年火针灸用针刺穴位及用艾绒温灼穴位治病。《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不过数处。”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用药治疗:药(不可救~) 以药饵治病:饵治 开方用药:下药 投药 针对病症用药:对症下药 对症发药 对症处方 对症用药 随症用药 对症施方 对症施药 对症授药 对病与药 对病用药 对证处方 因病发药 当病授药 中医的一种疗法:灸 灼艾 用金属针治疗:针砭 针治 针火 针灸 针慰 关灸 用石针刺穴治病:砭(攻砭) 用艾火烧灼:灸(针~;艾灸) 按摩,推拿:杬 违反药理,胡乱用药:不按君臣 诊脉以治病:言脉 用物理治疗:理疗 用手术治疗:开刀 动刀 用体育锻炼治疗:体疗 预防和治疗:防治 护理治疗:护治 调养治疗:调治 调治月经,使之正常:调经 刮去深至骨头的病灶,进行彻底治疗:刮骨疗毒 刮骨去毒 刮去深至骨头的病灶,对伤口进行彻底治疗:刮骨疗伤 刮毒疗伤 ☚ 治疗 诊治 ☛ 针灸针灸疗法的简称,见该条。或作针刺及艾灸的合称。《素问·病能论》: “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 针灸是“针”和“灸”两种疗法的合称。 针灸 167 针灸中国医学治疗疾病的方法。包括针刺疗法、艾灸疗法等。针刺疗法通常用银针、钢针等针刺体表有关的经络穴位而达到疏通经络治疗疾病的目的,治疗疾病广泛,并具有简、验、便、廉的优点,治疗常见病、疑难病取得良好疗效。在总结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又派生出不同特点的针灸疗法。 耳针疗法是在耳廓上探查反应点,并进行针刺等刺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相传在战国初期即已开始用耳针治病。晋代《肘后备急方》中引载有秦越人治尸厥,“以管吹其耳,中极三度,后吹右耳三度”的方法,并载有张仲景“救卒死而目闭者,捣薤汁灌之耳”的经验。在民间还广泛流传刺耳垂治红眼、针挑耳后治烂喉痧、手捏耳垂治疗小儿惊风等。耳针不仅广泛用来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对某些疑难病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利用磁粒或中药王不留子、绿豆等刺激物,用胶布贴敷于耳廓穴位上治疗肝胆结合等病取得独到良效。利用耳廓不同穴位上生物电信息或其电阻抗的反应等方法筛选诊断肿瘤等疾病也取得一些进展。 面针疗法是中医对面部皮肤色泽变化诊断身体脏腑疾病,用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面部穴位而治疗疾病的方法。面针疗法学认为脏腑在面部有相应穴位,因此面针疗法可诊断治疗全身疾病。面针麻醉的研究也取得成功。 鼻针疗法是祖国医学对鼻的独特认识而诊治疾病的方法。祖国医学称鼻为“内明堂”,认为“鼻居面中,为一身之血运”“五气入鼻,藏于心肺”,鼻对全身气血和心肺功能活动有密切关系。刺激身体脏腑在鼻部的相应穴位,可治疗相关脏腑之症。 手针疗法是在手部特定部位施行针刺治疗疾病的方法。主要用于急性痈症。足针疗法也是一种祖国医学治病方法。腕踝针疗法是根据经络学说、针刺疗法以及电针刺激疗法而治疗全身疾病的方法。水针疗法又名穴位注射疗法,是一种针刺与药物并用的方法。即用一定量的药物注入有关穴位、压痛点、经络阳性反应物等处,来治疗疾病。它既能加强对穴位的刺激强度和持续时间,又能使药物通过经络穴位发挥更好的作用。此法治疗慢性疑难症有独到效果。挑治疗法是一种利用针挑断一些特定部位的皮下纤维组织来治疗疾病的方法。这一疗法,古代属于刺络疗法的范畴,治疗痔疮等各种常见病,疗效良好。 埋线疗法是在祖国医学针灸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中西医结合的新疗法。它是在无菌条件下,将羊肠手术线埋在一定穴位上,使之发挥持续刺激作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灸法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置于体表的穴位上部,用烧灼温热刺激穴位,借热力、辐射波穿透肌肤深入经络脏腑,以疏通气血,而达到治疗疾病的外治方法,灸法又有艾卷灸、盒灸、针上加灸、隔物灸、灯心草灸等方法。 梅花针疗法,又叫皮肤针疗法。是通过梅花针弹刺人体一定的部位或经穴而治病的方法。根据经络脏腑辨证施治,对急慢性疾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电针疗法是将毫针刺入穴位后,于针柄上通过微量电流,以针和电流刺激的综合作用,达到治病目的。 头针疗法是运用祖国医学经络针刺治病的方法,以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理论为依据,在皮层功能相对应的头皮部位进行针刺治病的方法。是山西等地的医务工作者在医疗实践中摸索发展起来的方法,尤以治疗某些脑部疾患有良好效果。 捏背疗法是一种在患者背部运用捏拿手法治疗疾病的方法。对治疗小儿营养不良、食积、呕吐、腹泻、便秘等小儿疳积一类疾病有独到疗效。辨证施治高血压病、神经衰弱、溃疡病及妇科疾病效果也好。 ☚ 成就 针刺麻醉 ☛ 针灸 针灸zhenjiu以针刺和艾灸防治疾病的方法。针刺是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针,刺入穴位,炙法是点燃制成的艾绒熏灼穴位以达防治疾病的目的,两种方法常结合应用。针炙起源于我国,是我国历代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总结,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石器时代,人们就曾用砭石治病,青铜器时代出现了金属针具。炙法则是在人类掌握火之后才逐渐发展起来,初始是以烧热的石块、砂土等贴附在身体某部位,为原始的热熨疗法,此后则点燃树枝、干草等进行局部的温热刺激而逐渐形成了以艾绒为主的炙法。随着经络、腧穴系统的建立和完善,针炙方法的不断改进和提高,丰富的治疗经验的总结等使得针炙学在晋代已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此后,历代不断发展和提高。近代针炙的应用和理论研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特别在实验研究方面取得可喜的成果。如在对经络实质研究方面,发现了经络可见现象、感传现象及经穴具有低电阻特性等。此外,针炙用具的研究应用更是丰富多采,除常用的传统不锈钢针外,还出现了电针、磁针、激光、微波、超声等现代刺激方法。针炙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目前针炙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广泛应用,并进行着有关的实验研究。针刺治疗目前仍以毫针为主,讲究进针手法、针刺手法、针感、留针和出针等基本技术。炙法则仍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分为艾炷炙、艾条炙及温针炙等炙法。针炙的治疗原理是基于针炙具有协调阴阳、扶正祛邪和疏通经络、调节气血之作用,其治疗范围广及内、外、妇、儿和五官等各科疾患。针炙治疗原则为辨证施治及处方配穴,如实当泻,虚当补,热则疾,寒则留等,即为五法:补法、泻法、清法、温法、调法,须因病、因人、因时、因地选择应用,才可获得良好效果。针刺过程中应注意有可能发生的晕针、滞针、弯针等现象,某些部位还可能发生重要脏器损伤。除一般体针外,还有皮肤针、皮内针、耳针、头针、鼻针以及电针、火针、水针等。近代,根据针刺镇痛的原理创造出针刺麻醉,即选用适当的穴位针刺,经一定时间的诱导刺激,使病人痛觉迟钝而施行外科手术。同时,应用先进实验方法和现代技术对经络、腧穴的实质、特性以及针炙对人体各系统的调节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很大进展。 ☚ 腧穴 按摩推拿 ☛ 针灸“针灸疗法”的简称。见该条。 针灸zhēnjiǔ针灸疗法的简称。详该条。 针灸 针灸针灸,就是用针刺或艾灸人体相应的穴位,从而达到治疗损伤的一种方法。《素问·缪刺论》指出:“人有所堕坠,腹中满胀,……刺足内踝之下。”《灵枢·厥病》云:“头病不可取于腧者,有所击堕,恶血留内,伤痛未已,可侧刺不可远取也。”可见春秋战国时代已运用针灸治疗损伤疾患。《针灸甲乙经》、《证治准绳》、及《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等对针灸治伤的手法和穴位均有记载。 针灸有调和阴阳,舒经活络,活血祛瘀,祛风湿、止痛等作用。适用于筋、骨关节损伤。 新伤取穴,一般“以痛为俞”,或结合邻近取穴;陈伤主要是循经取穴,辨证论治,在针或灸后加火罐或梅花针,则效果更佳。若因损伤而致虚脱不省人事者,可刺人中、十宣或涌泉等穴位急救。 常见筋、骨关节损伤的针灸疗法列下。 颈部伤筋(落枕)针灸疗法 取外劳宫、后溪、养老、悬钟、天柱等穴。外劳宫是治疗颈部伤筋的经验效穴,故又称为落枕穴;针刺宜用强刺激,捻针时嘱患者转动颈部,可以缓解颈项强痛。其余各穴均用泻法,单刺不留针。局部可加拔火罐。如俯仰受限者,可加取人中穴。 腰部急性伤筋针灸疗法 以取足太阳经穴为主,配合手太阳及督脉经穴。针殷门、委中、肾俞、水沟、后溪、手背腰痛点。用泻法,并可用三棱针放血。 腰部慢性伤筋针灸疗法 以近取为主,或取压痛点。一般上腰部取肾俞、志室等穴,下腰部取大肠俞、腰眼等穴,脊柱两侧均可按相应夹脊取穴。疼痛较重者可参见腰部急性伤筋取穴。体质虚弱,肾气不足者,宜用轻刺以助肾气; 寒湿滞留可配合温针以散寒化湿; 局部怕冷和感觉迟钝者,可采用隔姜灸3~5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每天或隔天一次。 胸胁痛针灸疗法 取手、足少阳经穴为主。用泻法。常取支沟、阳陵泉、相应夹脊穴。胸痛配合膻中、内关。胁痛配期门、太冲。劳伤胁痛,用梅花针叩痛处,加拔火罐。 肩部慢性伤筋针灸疗法 以局部取穴为主。用泻法,适当深刺,多用透穴。常取肩髃或肩三针(肩髃、肩前、肩后。肩前、肩后可透针)、曲池、压痛点、阳陵泉、条口等穴。冈上肌腱炎配巨骨、曲垣穴。肩峰下滑囊炎配肩髎、臑俞穴。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配肩前和压痛点。亦可用梅花针叩压痛点和病变部位,使之少量出血,针后加拔火罐。 腕部腱鞘病针灸疗法 局部取穴为主。拇长伸肌腱鞘炎取阳溪、列缺、合谷、鱼际。腱鞘囊肿用三棱针或火针局部放液。操作时须固定囊肿,局部消毒后用粗针从囊肿最高点刺入,针尖向四周深刺,务使囊壁刺破,然后用拇指挤压,如挤出囊液,囊肿即随之消退,随后局部加压包扎。间隔一周,如囊肿再起,可以再刺,刺后并可采用艾条灸法。 膝部伤筋针灸疗法 以压痛点为主配合近取法。如内侧副韧带损伤取血海、曲泉,外侧副韧带损伤取阳陵泉、膝阳关。十字韧带损伤取膝眼、委中,也可取较高之穴位如梁丘、伏兔等。各穴均可用温针法。针刺后可配合火罐法拔膝眼等穴。 ☚ 药线 火罐 ☛ 针灸zhen jiu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针灸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疗法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reatment/~穴位acupuncture point 针灸zhēn jiǔ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cumo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