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在运动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针灸治疗运动创伤是根据祖国医学经络学说的基本理论,运用针刺手法,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祛除病邪的目的。
(1) 临床选穴和操作方法:
❶循经取穴: 根据损伤部位循经取穴,在损伤部位上下针刺本经穴位2~3针,并针刺本经远端穴位1~2针。
❷局部取穴: 在损伤痛点 (“阿是穴”) 中心刺1~2针。上下左右边缘约距离1~2cm部位各刺一针,称为“阿是穴梅花针”。
❸操作方法: 针刺获得气效应后,留针20~30分钟。在“阿是穴”部位配合红外线光疗,可提高疗效,时间与留针时间相等。也可于起针后在“阿是穴”处加用艾灸。根据伤情和患者感觉,每天一次或隔日一次,两周为一疗程。
(2) 几种常见运动损伤的取穴方法:
❶膝关节损伤:以运动员的膝关节外侧疼痛症候群、伸膝腱膜纤维炎、脂肪垫炎、慢性滑膜炎、髌骨末端病、髌骨软化症疗效较好。治疗主穴: 阿是穴、膝关节上下左右周围压痛点刺4~6针。辅助穴位: 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绝骨。例如髌骨软化症治疗主穴: 阿是穴、髌周压痛点刺4~6针,向髌骨下针刺。辅助穴位: 梁丘、犊鼻、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解溪。
❷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后遗症和急性腰扭伤。治疗主穴: 阿是穴、命门、肾俞、上中下次髎。辅助穴位: 秩边、环跳、委中、阳陵泉、昆仑。
❸腰背肌肉筋膜炎: 是运动中过多或超重反复练习腰背动作,多次慢性损伤而成。有的与受凉有关。治疗主穴: 阿是穴、大面积痛点从上至下及左右边缘痛点开始每隔2 cm刺一针到不痛为止。辅助穴位: 秩边、环跳、委中、昆仑。
❹棘突骨膜炎: 治疗主穴: 阿是穴、沿脊柱痛点开始每对棘突两侧凹陷处刺一针,到不痛为止。辅助穴位: 胸椎以下损伤: 大杼、委中、昆仑。颈部损伤: 大杼、外关、落枕穴。
❺肩部损伤: 由于过多过大的转肩动作,使肩袖牵扯或与肩峰磨擦致伤。治疗主穴: 阿是穴、肩髎、肩颙。辅助穴位: 肩井、曲池、外关、合谷。
❻肌肉拉伤: 慢性损伤疗效较好。治疗主穴: 阿是穴、大面积拉伤时于痛点中心刺1~2针,上下左右边缘刺4~6针。辅助穴位: 下肢为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委中、绝骨; 上肢为曲池、外关、曲泽、内关、合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