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针灸大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又名《针灸大全》,是针灸学著作。明杨继洲著,靳贤校正。刊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最早著录。现存主要版本有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刻本,清康熙五年(1666)刻本、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李氏重刻、李月桂重校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据明万历本校勘排印。除长期通行的10卷本外,尚有清乾隆三年(1737)会稽章氏所刊刻的12卷本。所增2卷,系将坊刻《铜人针灸经》附刊于本书之末。
 杨继洲 (1522-1620),名济时,明代三衢(今浙江衢县)人,针灸学家。世医出身,祖父曾任太医院太医。杨氏少时攻举子业,屡厄于有司,遂转而继承家业。于嘉靖年任皇帝待医,隆庆二年(1568)任职于圣济殿太医院,至万历年间(1573-1620)仍为太医院医官。杨氏博览群书,通各家之说,精于医理,尤长于针灸,行医4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他广泛参考明以前针灸文献,在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一书基础上,结合个人心得,编成 《针灸大成》。
 本书10卷。卷1首列仰俯人周身总穴图,针道源流。其次为“针灸直指”,包括选自《内经》、《难经》的17篇有关针灸的论述,并加以注解。卷2-3卷3为针灸歌赋,列周身经穴赋、百症赋、标幽赋、金针赋、玉龙赋等10个针灸赋。次列五运六气歌、百穴法歌、十二经脉歌、玉龙歌、四总穴歌、肘后歌,以及杨氏家传《胜玉歌》和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歌等。卷4为仰伏人尺寸图、背俞、腹部穴歌、寸法、九针论及针法,各家补泻方法和禁针禁灸穴等。卷5为井荥俞经原合穴、子午流注针法及灵龟飞腾八穴针法。卷6-7卷7为五脏六腑及十四经穴的主治、经穴歌及考证穴法,奇经、络脉、经筋、治病要穴、经外奇穴等。卷8首载《神应经》穴法,其次为诸风、伤寒、痰喘咳嗽等23门,包括内、外、妇、儿、五官各种疾病的针灸取穴方法。卷9选录各家针法及灸法,并附有杨氏本人的针灸医案。卷10附录陈氏 (佚名) 的 《小儿按摩经》一书。
 本书对明以前针灸学经验和成就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是针灸学发展史上的一部承前启后之作。该书的学术特点,一是注意穷原竟委详辨针灸学发展源流。作者以 《内经》、《难经》为源,历代诸家为流。认为 “不溯其源,则无以得古人立法之意;不穷其流,则何以知后世变法之弊”。因将《内经》、《难经》的针灸内容,作了注解和阐发。引录的内容不仅有针灸学的理论和一般治疗原则,而且有具体病证的治疗,如刺热论、刺咳论、刺疟论等。在此基础上,对历代各家经验进行了系统归纳。二是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本书引用文献资料达20余种。除 《内》、《难》之外,诸如 《子午经》、《铜人针灸图》、《明堂针灸图》、《存真图》、《针经指南》、《针灸资生经》及《千金方》、《外台秘要》、《济生拔粹》、《神应经》等著作中的针灸内容,皆收入书中。杨氏家传《玄机秘要》也囊括其中,并记载了作者本人的经验。故在穴位考证、经络循行、辨证取穴、治疗手法各方面,均有详细论述。如补泻手法一项,就有《内经》补泻,《难经补泻》、《神应经》补泻、李氏补泻、杨氏补泻及烧山火、透天凉、苍龙摆尾、赤凤摇头等。三是讲究综合治疗,治病常针药并用。书中第10卷附入按摩法,为以往针灸著作所未见。此《小儿按摩经》除本书外,未有传本,对保存古代按摩文献,具有一定贡献。
 《针灸大成》的学术价值,从刊行后即受到重视,流传甚广,各种版本达50余种。本书还传入国外,其全部或部分内容已被译成法、德、英、日等国文字,在国外针灸学界也有相当影响,成为研究和学习针灸的重要参考书。

针灸大成

针灸著作。明杨继洲(1522——1620) 撰。十卷。继洲字济时,三衢(今浙江衢县)人。出身医家,祖父曾任太医院太医。继洲承家学、博览群书,曾任职太医院。通各家之说,尤擅长针灸学。行医四十余载,常针药并用。万历二十九年(1601)撰成此书,共三十六万余字。卷一论述针灸源流,引录《内经》、《难经》 有关针灸经文,并加注释。卷二卷三为针灸歌赋。记有广为流传的《标幽赋》及《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歌》 等。卷四为针法。记有《内经》、《难经》补泻以及烧山火,透天凉等手法。卷五为十二经井穴,五俞穴,子午流注,灵龟八法。卷六卷七为十四经脉及十四经穴、经外奇穴、针刺深浅、主治病证等。卷八为诸证治法,论述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常见病针灸治疗。卷九为治证总要及东垣针法等。卷十为陈氏小儿按摩经。全书以《内经》、《难经》 为源,历代诸家之说为流,全面总结明以前针灸学的经验与成就。内容丰富,别具特色,颇为后世医家推崇。有万历二十九年刻本,光绪六年(1880)扫叶山房刻本,一九七三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易斯狄《从针灸大成的内容中谈谈杨继洲在祖国医学发展史上的成就和作用》(《新中医药》 1956.6),王雪苔 《略论 <针灸大成>》(《中医杂志》 1962. 7),可供参考。

针灸大成

针灸著作。一名《针灸大全》。10卷。明·杨继洲撰,靳贤校正。刊于1601年。杨氏在早年撰写的《卫生针灸玄机秘要》(已佚)一书基础上,进一步汇集了多种针灸文献编成。卷1摘录了《内经》、《难经》等书的针灸理论;卷2~3为针灸歌赋;卷4为针法;卷5为子午流注及灵龟飞腾针法;卷6~7为经络及腧穴;卷8诸症针灸法;卷9选录各家针灸方法、灸法及杨氏医案;卷10录陈氏(佚名) 《小儿按摩经》一书。由于本书较全面地总结了明代以前历代医家积累的有关针灸的学术经验和成就,因而在临床和研究方面都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建国后有排印本。

针灸大成

书名。又名《针灸大全》。明·杨继洲(济时)撰,靳贤校正,刊于1601年,10卷。本书是在家传《卫生针灸元机秘要》的基础上,以《内经》、《难经》为宗,广求群书,编纂而成。由于收集文献广博,实际上总结了明以前的针灸学成就和经验。此外,书中尚有作者的见解、针灸治法和医案。内容包括针灸理论、歌赋和腧穴图。此书影响很广,为其后二百多年间学习针灸者所必读的著作。其后尚附有陈氏(佚名) 《小儿按摩经》1卷。今有排印本问世。

针灸大成

132 针灸大成

针灸学著作。又名《针灸大全》明代杨继洲撰,靳贤校正,刊于1601年。杨继洲的祖父是太医,《针灸大成》就是在其家传的 《卫生针灸玄机秘要》基础上,汇集了诸家的针灸资料而编成。全书10卷,第1卷第一部分针道源流,扼要地记载了《针灸大成》援引诸书概貌,及简要评述。第二部分经论部分,是全书的理论中心,摘录了《内经》、《难经》等书的针灸理论;卷2、3针灸歌赋;卷4为针刺手法部分,卷前重点论述了九针,继而介绍各家针灸;卷5为子午流注及灵龟飞腾针法;卷6、7为脏腑、经络和腧穴;卷8为诸症针灸法,首列简易取穴法,继而论述了23门疾病的针灸治疗;卷9首列治疗总要,选录各家针灸方法、灸法及杨氏31个医案;卷10录陈氏(佚名)《小儿按摩经》一书。本书较全面地总结了明代以前历代劳动人民积累的有关针灸的学术经验和成就,摘录各家学说的精华,汇集成书,对临床和研究方面都有较高参考价值。

☚ 脾胃论   洗冤集录 ☛

针灸大成

针灸学书名。又名《针灸大全》。明杨继洲撰。刊于1601年。10卷。本书较全面地总结了明以前针灸学的成就,汇集了20余种有关文献资料,以及杨氏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而编成。卷10亦附有《小儿按摩经》。是针灸学中流传广、影响大的著作。

针灸大成

见《针灸大全》。

针灸大成zhēnjiǔdàchéng

针灸著作。又名《针灸大全》。10 卷。明·杨继洲撰, 靳贤校正。刊于1601 年。该书较全面地总结了明代以前针灸学的经验和成就。书中不仅汇辑了各种文献资料, 而且有作者的学术见解、针灸治法与医案。内容包括针灸理论、歌赋和腧穴图等。是针灸学中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一部著作。书中附有陈氏(佚名) 《小儿按摩经》1 卷。新中国成立后有排印本。

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系针灸学著作。一名《针灸大全》。10卷。明杨继洲撰,靳贤校正。刊于1601年(万历29年)。本书是在杨氏早年撰写的《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简称《玄机秘要》)一书基础上广泛参考了明代以前主要针灸学著作并结合作者的针灸临床经验编集而成。卷1首载仰、伏人周身总穴图,针道源流,其次为“针灸直指”,包括选自《内经》、《难经》的17篇有关针灸论述; 卷2为周身经穴赋、百症赋、标幽赋等10个针灸赋;卷3为五运、六气歌,百穴法歌、十二经脉歌等及有关针灸法的问答;卷4为仰伏人尺寸图,背俞、腹部穴歌,寸法,九针论及针法,补泻,针灸禁灸等;卷5为井荥俞原经合穴、子午流注针法及灵龟飞腾八穴针法; 卷6~7为五脏六腑及十四经穴的主治、经穴歌及考证穴法、奇经、络脉、经筋、要穴、经外奇穴等;卷8首载《神应经》穴法,其次为诸风、伤寒、痰喘咳嗽等23门,包括内、外、五官、妇、儿各种疾病的针灸取穴方法;卷9选录各家针法及灸法,最后附以杨氏本人的针灸医案;卷10附录陈氏(佚名)的《小儿按摩经》一书。由于本书较系统地总结了明代以前的针灸学成就,内容较丰富,因而影响较大,各种版本约50余种,是近代学习研究针灸的重要参考著作。本书的版本除通行的十卷本外,尚有1737年章氏重刊此书时的木刻十二卷本及二十世纪初期刊行的一些石印十二卷本,前者所增二卷,系将坊刻《铜人针灸经》(按:此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与《西方子明堂灸经》二书合称《铜人腧穴》而附刊于书末者;后者所增二卷则系将原书的第2及第4卷各析分为2卷,但内容未变。

☚ 针灸问对   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 ☛
0001375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3:2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