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针灸处方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针灸处方

针灸处方

中医运用针灸治疗时所开示的腧穴配伍及其处置方法的依据。其原则亦应根据中医理论,在辨证论治方法指导下进行,即辨明病证的表里寒热虚实及其经络所属,再结合经络主治、腧穴特性、功能,主次分明、严密组织、妥善实施。从配穴规律而言,以循经取穴(包括近部取穴、远部取穴)为主,随证取穴为辅。如胃病近取中脘,远取足三里,呕吐加取内关。因为中脘在胃部,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内关有止呕作用。此外,在处方中还应注意腧穴的补泻、针刺的深浅、针与灸所宜;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病证变化,加减腧穴。关于配穴法,除上述规律外,临床还常用一些具体腧穴配伍法,即将主治相同或相近的腧穴相配,发挥协同作用。如表里配穴(阴阳表里相合两经的腧穴相配)、前后配穴(俞募相配)、上下配穴(上部下部腧穴相配)、左右配穴(左病取右,右病取左,或左右腧穴相配),以及特定穴的配伍。

☚ 腧穴   妇科常用腧穴 ☛
针灸处方

针灸处方

针灸处方,是针灸临床治疗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腧穴的选择,疗法的选择,操作术式的选择,治疗时机的选择四大要素。
腧穴的选择 确定腧穴,必先确定选穴依据。一是理论依据,要求符合脏腑经络理论;一是实践依据,要求符合多数临床经验。
以脏腑经络理论为指导的选穴法是病变属何脏腑经络,即选用与之相关的经穴治疗。例如病在肺可选用手太阴经穴尺泽和与之表里经的手阳明大肠经穴合谷。又如病在肝,有胁痛、目眩、口苦、脉弦等证,可选用肝经的太冲和胆经的阳陵泉。
按经络理论,还可以接经取穴,即上下肢同名经穴互用。如隋杨上云: “手太阴,阳明之上有病,宜疗足太阴、阳明”;“足太阴、阳明之下有病,宜疗手太阴、阳明”(《黄帝内经太素》)。也可同时选接经穴,如喉痹之选手足阳明经的合谷、内庭,胁痛之选手足少阳经的支沟、阳陵泉等。
按实践经验为依据,选用多数人公认的有效腧穴。如卒然昏仆,不省人事,选十宣、人中。气虚下陷,中气不足选气海。小儿疳积,选四缝。
晋代陈延之《小品方》云:“师述曰:孔穴去病有远近也。头病即灸头穴,四肢病即灸四肢穴,心腹背胁亦然,……此为近道法也。远道灸法,头病皆灸手臂穴,心腹病皆灸胫足穴,左病乃灸右,右病皆灸左。”这里明确指出了针灸选穴法有近部选穴与远部选穴的不同。
所谓近部选穴,是根据病变处所,选用其局部或邻近部腧穴。如胆病选期门、胆俞、中脘; 耳聋选耳门、翳风、下关;痢疾选天枢、气海、中脘; 目疾选睛明、承泣、太阳等。阿是穴也属近部选穴。
所谓远部选穴,是指在距病所较远处选穴。《素问·五常政大论》说:“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旁取之。”《灵枢·始终》也说:“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还有《素问》以左治右,以右治左的“缪刺”、“巨刺”等,均属这个范围。上病下取,如头痛属厥阴经者取太冲;属阳明经者取合谷、内庭等。下病上取,如脱肛、久泻选百会;腰脊疼痛选人中等。左病右取,如左半身不遂,取右侧之肩髃、曲池、风市、阳陵泉等。右病左取,如右侧腰腿痛,取左侧之肾俞、环跳、髀关、绝骨等。中病旁取,如白带之取带脉,胸闷之取内关等。
远近选穴中,有的是根据脏腑经络理论,有的是根据实践经验。还有一些特殊的选穴法,如五输穴、下合穴、交会穴、八会穴、郄穴等特定穴的应用。这是以经络理论为指导的。肝病实者泻行间,虚者补曲泉,是五输穴中的泻子补母法。膀胱病,选委中,是选其本经的下合穴。热病选大椎是因此穴为六阳经之交会穴。血分病选膈俞,则是源于八会穴的“血会膈俞”之说。心痛剧痛选郄门,是郄穴理论的具体运用。
在针灸处方中,虽有时只用一个穴位,类似方剂学中的单方,但多数还是包括几个腧穴的组合配伍而成。主要的配穴法有如下几种:
远近配穴法 是把远部选穴与近部选穴结合起来的方法。此法临床最为常用,也最为重要。如偏头痛选风池、外关、绝骨;胆石症选日月、支沟、阳陵泉;心绞痛选心俞、内关、神门;急性肠炎选天枢、合谷、足三里;痛经选中极、承山、三阴交;腰痛选肾俞、委中等。
俞募配穴法 选用各脏腑背俞穴和募穴配伍的方法。由于背俞穴分布于人体的后面而募穴分布于前面,故又称前后配穴法。如肝病选肝俞、期门,小肠病选小肠俞、关元等。有时只用其中一穴;一般是脏病多用背俞、腑病多用募穴。这正是《难经》所说的“阴病引阳,阳病引阴”法。
原络配穴法 是将原穴与络穴配伍的方法,亦称主客配穴法;即取本经的原穴为主,以其表里经的络穴为客。如心包病选该经原穴大陵为主,又选三焦经的络穴外关为客。
交经八穴配穴法 是根据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交会理论,选其二穴为一组的配穴法。如冲脉的公孙与阴维脉的内关配伍治疗心病和胃病。带脉的足临泣与阳维脉的外关配伍治目外眦,耳后、肩、颈和颊部疾病等。
每一处方的用穴数量不定。多数认为以3~5穴为宜。有时只需用1~2个腧穴即可。必要时还可用8~9个穴位,甚至更多。这些均取决于临床经验,取决于疾病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疗法的选择 具体疗法的选择是构成针灸处方的第二个要素。合理选用不同疗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疗法的作用,是针灸处方时必须注意的问题。《灵枢·官针》曰:“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粗细,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勿能移。”目前,疗法种类繁多,已大大超越了九针范围,正确选用就显得更为必要。
各种针灸疗法及腧穴刺激疗法的选择,主要根据各自的适应范围而定。毫针疗法的用途广,经验也丰富,故许多疾病均可选用。灸疗法,一般认为适用于阴盛阳虚证,故寒证列为首选。它如头针疗法治脑血管病后遗证; 火针疗法治瘰疬;温针疗法治风寒湿痹;梅花针疗法治皮肤病;挑刺疗法治疗痔疾;埋线疗法治溃疡病; 穴位结扎疗法治较重的小儿麻痹症;化脓灸法治久病哮喘;温和灸法治疗胎位不正等;均有较好的效果,被看成是主要的或首选的。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如火针治疗瘰疬固然有效,然而决不意味着火针只能治瘘疠病,瘰疬就是火针唯一适应症。瘰疬用截根疗法,疗效也相当好。
其次,还有根据临床需要而选用不同疗法。如需久留针者,选用埋针疗法;需放血者,采用刺络疗法; 需浅刺者,选用皮肤针疗法;病人畏痛者可选用腧穴激光照射疗法和磁疗法,如此等等。
疗法,也有配伍问题。不少疾病,需要几种疗法结合起来使之发挥协同作用,以增强疗效。如脑血管病后遗症,除用头针疗法之外,还可配合电针疗法。又如痔疾,除用挑刺疗法外,还可配合毫针刺二白穴。溃疡病,可将耳针疗法,腧穴注射疗法,灸疗法等配合起来使用。
操作术式的选择 定操作术式,是针灸处方的第三个要素。其重要性正如元代杜思敬辑的《济生拔萃·针经摘英集》中所说:“其病并依穴针灸,或有不愈者何? 答曰:“一则不中穴,刺之不及其分;二则……; 三则虽及其分,气不至出针;四则虽气至,不明补泻。故其病成。”这里说明,针灸临床不仅要重视选穴,也要注意选择针刺的深度、角度、得气、补泻等操作技术。
各种疗法的操作术式十分复杂。如毫针法常用的就有补泻和深浅等等之分。如何选定,根据明确的辨证,从具体病情出发提出具体要求。例如,要使针下有较强的针感,则要选用重刺激法。要针下出现热感或凉感,宜采用烧山火或透天凉手法。对于一些变化迅速易于恶化的急性病,如急腹症、破伤风、休克等,需要采取久留针和间歇行针法。对于需要“气至病所”的患者,也应在处方中提出明确的操作要求。
灸疗法中有艾炷灸、艾卷灸、着肤灸、隔物灸、化脓灸等多种。在艾炷灸中,也有补法与泻法之分。在艾卷灸中又有温和灸、雀啄灸和熨热灸等不同。病程较长而病情较重者,多选用着肤灸、化脓灸;病程较短而病情较轻者,多选用隔物灸、温和灸。
电针疗法中有刺激参数的选择。埋线疗法中,有用套管注线法和穴位结扎法两种,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
有些患者,只需选用某种单一的操作术式即可;但多数病人,需要几种操作术式兼施。虚实夹杂的患者,往往要补泻并用,在某些腧穴上施以补法,而另一些腧穴上则施以泻法,以期达到既补虚又泻实的目的。
治疗时机的选择 选治疗时机,是针灸处方的第四个要素。《灵枢·卫气行》:“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者,百病不治”。这里指出了掌握针灸治疗时机的重要性。《素问·刺疟》更对针治疟疾,提出了“先其发时如食顷而刺之”的具体要求。直到今天,这个原则也没有变,得到了实践的验证。
虽然多数疾病施用针灸疗法,没有特殊严格的时间要求,但对某些病的治疗,是有一定的时间的限制的。例如失眠症,一般是在睡觉前不太长的时间内施术。痛经,最好在月经来潮前几天开始针灸,每日一次,直到月经过去为止。女性不孕症,最好也是在排卵期前后几天连续针灸。一些呈周期性发作的疾病,如能在发作前给予针灸,往往能取得较好疗效。一些急性危重病,如胃穿孔、中毒性休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必须抓住有利时机,每日进行几次针刺,促使早日全愈,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按时定穴法,也是与治疗时机有关,见“按时定穴法”条。
以上是针灸处方的四大要素。还有疗程和治疗间隔时间等,也是处方时必须考虑到的问题。如慢性病,久治不愈者,需要疗程较长,一般每日或隔日施术一次,10~12次为一疗程,中间休息3~5天,再行第二疗程。某些急性病,疗程较短,一般经数次治疗即可结束,可每日施术2~3次,以求迅速收效。
治疗间隔时间,还要根据所选的疗法而定,如用埋针疗法,针挑疗法,刺络放血较多者,一般可一周左右治疗一次,而埋线疗法,由于羊肠线在体内吸收有一个过程,则以间隔两周左右重复一次为宜。

☚ 针灸治则   按时取穴法 ☛
0000171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