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天水市培育市场,搞活流通发展农村商品经济
天水市辖5县2区,有150个乡镇,294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292.2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7.65万人,农村劳动力103.64万人,人均占有粮田0.12公顷。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市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指引下,从市情出发,解放思想,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发展商品经济的积极性,大胆探索,勇于实践,逐步走上了一条适合市情、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商品经济路子。“七五”期间,制定了《天水市进一步搞活流通,以商促工,以工促农,农工商综合发展规划》,把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纳入正规化实施轨道,初步形成了以秦城、北道市区和几个大型专业市场为依托,以农民购销队伍为纽带,以乡村办企业为骨干,以家庭企业为基础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村商品经济新格局,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全市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农村经济结构逐步协调,综合农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整个农村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1992年,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由1980年的3.3亿元上升到24.05亿元,增长6.28倍。其中农业总产值13.38亿元(1990年不变价),比1980年增长3.1倍;乡镇企业总产值13亿元,比1980年增长33.5倍。粮食总产74.88万吨,比1980年增长66.6%,创历史最高水平。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和商品量均有大幅度增长,水果产量4.3万吨,瓜菜产量252万吨,肉类3.6万吨,禽蛋1.3万吨,水产品342吨,分别比1980年增长几倍、几十倍。农业商品产值达到4.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约40%。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1992年全市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465.25元,人均产粮284公斤,农村贫困面已由1985年的50.8%,下降到10%以下,全市农村经济迈上发展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