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批判的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中一种把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化的思潮。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革命为目标的积极的批判,而不是一种政治经济学或历史决定论。以匈牙利卢卡奇、德国柯尔施(Karl Korsch,1886—1961)、意大利葛兰西、法兰克福学派、法国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1901—)、萨特等为代表。强调马克思早期著作中以扬弃异化为基础的人道主义以及马克思与黑格尔辩证法的直接联系,主张“暴露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根源”。这种思潮又被称作“新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主张“恢复马克思主义的主观方面”,即人的意识、人的主观性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把“总体性”当作重建马克思主义的中心。否认客观辩证法与历史发展规律,否认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以为革命的成功和未来都取决于人的观念、意志、信仰和觉悟,社会主义的建立不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和政治结构的简单转变,而是一种“全面的人”的出现。“日常生活批判”应当成为社会变革的中心,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日常生活,才能把人从异化劳动和人与人之间的物化关系中解放出来。而心理革命、本能革命和文化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