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战略目标
“八五”期末至“九五”初期,安徽旅游业发展的总目标有以下内容:全省年接待海外游客20万人次,平均年递增12%;接待海外游客40万人天,平均年递增18.2%;旅游外汇收入为4000万美元,平均每年递增45%左右。全省接待国内游客1500—1900万人,平均每年递增10%至15%;全省旅游营业收入达到15—20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6%至20%。
本世纪最后5年,安徽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在与全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下,实行适度超前发展的总体战略;切实把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作为一项优势产业重点加以扶持;重点发展外向型旅游,大幅度提高创汇水平和综合经济效益,同时大力发展国内旅游。到2000年,全省计划接待海外游客40万人次、80万人天,年平均递增13%和16%左右;全省旅游创汇收入9000万至1亿美元,年平均递增30%左右,国内旅游回笼货币25—35亿元,年平均递增15—20%;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收入占外汇收入和旅游营业总收入的比例大幅度提高,在黄山、合肥、沿江城市等地逐步建成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在主要旅游城市和风景名胜区开设免税商店、外汇商店。
完成以上战略目标有着充分的依据。首先安徽旅游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品位高且类型多样、独特。拥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黄山,随着综合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近期内即可成为我国新的旅游热点;拥有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歙县、毫州、寿县和200处省级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发展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有着巨大的潜力。其次从地理位置和交通看,安徽地处华东,毗邻上海口岸,连接苏杭,位置优越。有合肥、黄山两大航空口岸,空中交通畅达;京沪、皖赣、宣杭、京九铁路,以及312、206、205等国道贯穿主要旅游区,长江、新安江、淮河等水运便捷。此外,全省的旅游饭店、餐馆、娱乐场所等接待服务设施具备了一定的规模。
自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南巡讲话以来,安徽旅游业的发展更加迅猛,各地兴起了投资办旅游的新热潮。省委、省政府决定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并提出要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基础设施和配套项目的建设。目前制约安徽海外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基础设施较差、客房不足,以及与之相应的交通、购物、娱乐等设施不配套。在投入达到一定的的规模,设施条件具备以后,旅游产出即可不断增长,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望达到本世纪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