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章氏遗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章氏遗书》

《章氏遗书》

清章学诚著。章学诚字实斋,乾隆进士,先后主讲定州定武、保定莲池、归德文正等书院,后入湖广总督毕沅幕,编修《续资治通鉴》、《湖北通志》、《史籍考》。作者著作有《文史通义》、《校雠通义》等。该书为作者死后遗著的汇编。章学诚临终时,将一生治学所得委托萧山王宗炎代为校订编次。王氏将其文稿分为30卷,其中包括《文史通义》、《校雠通义》、《方志略例》、《湖北通志检存稿》和文集等,未刊而卒。到1922年,刘承斡又依王氏所定编目加以补订,补辑了《外编》18卷,《补遗》1卷,其中包括《乙卯札记》、《永清县志》、《和州志》等,刻为《章氏遗书》,共51卷,书末并附有王秉恩校勘记。是为刘氏嘉业堂初刻本。该书基本上汇集了章学诚的一生治学成就,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其中《文史通义》8卷,约始于乾隆三十七年,直至临终前成书,前后达30年。没有一定体例,各篇之间也无一定联系。由于兼论文史,故名《文史通义》。章氏于史学颇多创见,这些见解多见于《文史通义》。如提出“六经皆史”,否认经籍的特殊地位;将史籍划分为撰述与记注二大类,主张史学以著述为责,并详论著述的内容和体例;强调编写地方志的意义,提出“州郡志书,当隶外史”;提出史家除应具有才、学、识三长外,还应具备“史德”等等。故该书实为中国古代继《史通》之后的一部最重要的史学理论专著,是章氏的主要代表作。《校雠通义》3卷,集古代校雠学之大成,对于研究、校勘古代典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永清县志》10卷,为作者于乾隆四十四年应永清知县周震荣邀请而主修的,分为纪、表、图、书、略、列传六体,分别记述永清县的政治、经济、地理、社会、风俗和历史沿革等,每篇前均有概述,论编纂宗旨兼评前人得失,取材多为第一手资料。其中《舆地图》篇中论“图”的重要性说:“史部要义,本纪为经,而诸体为纬。有文辞者曰书,曰传;无文辞者曰表,曰图。虚实相资,详略互见,庶几可以无遗憾矣。昔司马氏创定百三十篇,但知本周谱而作表,不知溯夏鼎而为图,遂使古人之世次年月可以推求,而前世之形势名象无能踪迹。夫列传之需表而整齐,犹书志之待图而明显也。先儒尝谓表缺而列传不得不繁,殊不知其图缺而书志不得不见也。呜呼!马、班以来二千年矣,曾无创其例者,此则穷源竟委,深为百三十篇惜矣!”见解有其可取之处。该书除嘉业堂刻本外,尚有会稽徐氏抄本,山阴何氏抄本,武昌柯氏抄本、章华绂抄本、朱氏椒花唫舫抄本等多种。1985年文物出版社据嘉业堂刻本出版有断句影印本,另附章华绂抄本及椒花唫舫抄本多出来的《与孙渊如观察论学十规》、《书左墨溪事》等共18篇,编为《佚篇》于书后排印,改名为《章学诚遗书》,16开1册精装,为目前的较好版本。

章氏遗书

文总集。 清章学诚(1738—1801)撰。三十卷。学诚字实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进士,未得官,后入毕沅,朱珪幕。主讲肥乡、永平、保定等书院。清朝著名史学理论家,方志学家。曾师事名儒朱筠,与邵晋涵等交游,平生擅长史学与校雠学,于撰写方志颇有卓见,著作颇多,成就甚大。有《文史通义》、《校雠通义》、《永清县志》等。此集为全集,含《文史通义》九卷,《校雠通义》四卷,《方志略》二卷,文集八卷,《湖北通志检存稿》四卷,外集二卷,《湖北通志未成稿》一卷。《文史通义》之内篇泛论文史,尤重于史。外篇多论方志纂修,提出“六经皆史”之论点。《校雠通义》明目录学宗旨,提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论断,考证《汉书·艺文志》,纠郑樵、焦竑之误,分析《汉书》得失,于目录编制创“互著、别裁”二法。《方志略》论述方志纂写。《文集》论及学术源流、文学流变,文章得失诸方面,亦有一些应酬之作。《湖北通志检存稿》为地方志,存纪赞叙例、食货考、经济略、循良传、捍御传,娴于志体,颇有创见。对文学、史学、校勘学、目录学皆有建树。有《预恕堂丛书》本,民国十一年(1922)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

章氏遗书

清章学诚著。临终前托付王宗炎代为整理。包括《文史通义》、《校雠通义》、《文集》、《外集》、《湖北通志检存稿》等。书中阐明章氏经学、哲学、史学及文学方面观点。1921年浙江图书馆出版二十四卷本,内容较少,1922年吴兴刘承斡整理增补,刊行嘉兴堂本,较为详备。另有豫恕堂丛书本及商务印书馆本。

章氏遗书

三十卷。《外编》十八卷。《补遗》一卷。《附录》一卷。《校记》一卷。清章学诚 (1738—1801)撰。章学诚字实斋,号少岩。会稽 (今浙江绍兴)人,清代史学家、思想家。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官国子监典籍。章学诚一生家境贫困,因此,早年依就朱筠,晚年依就毕沅。先后主讲于定州定武书院、保定莲池书院、归德文正书院等,并为南北方志馆主修方志。在哲学上,他认为,道是事物之客观规律,“求道”应根据事物实际考察。在史学上,认为“六经皆史”。主张治经以考证史料与发挥义理相结合,把治理引向治史。在学风上,主张治学思想应与新时代同步。论文,反对泥古,批判了当时桐城派流弊。所著《文史通义》几与唐刘知几的《史通》并称史学理论名著;所著《史籍考》,拟尽收史籍目凡例、总目达三百二十五卷,但书未成。曾主编《湖北通志》。现存遗稿数十篇,可推知其省志框架。另著有《戴重事录》、《实斋文集》等。《章氏遗书》前六卷为《文史通义》内篇,卷七至卷九为《文史通义》外篇。内篇包括从易书诗礼开始,通义经解、继尔原道、原学、博约、言公、史德、史释、史注、天喻和师说等;外篇除史学论述之外,尚包括例议、撰著、书后、篇后、赠答、论书、家书、杂说等。卷十至十二为《校雠通义》内篇;卷十三为《校雠通义》外篇,其内容包括九篇校雠学理论论述外,尚有九篇关于《汉志》校雠文章和二十一篇书后叙例;卷十四至卷十五为《方志略例》,内容包括九篇纂修方志理论文章、十一篇方志序文,志后和毫州天门等县志例议;卷十六至卷二十三为《文集》,内容包括公祠记、祠堂碑、洪山寺碑、公墓碑、墓志铭、墓表、家传、别传、列传、祭文、题记、题辞等; 卷二十四至卷二十七为《湖北通志检存稿》。内容包括《湖北通志》之序文、凡例、目录、叙例和传记等。卷二十八至二十九为《外集》,内容为前者之补遗; 卷三十为 《湖北通志未成稿》,内容包括理学、文苑、忠义、孝友、孝义、艺术、烈女、仙释八篇文稿。《章氏遗书外篇》包括《信摭》、《乙卯杂记》、《丙辰杂记》、《知非日札》、《阅书随杂》各一卷,《永清县志》十卷,和州志三卷。另有《补遗》、《校记》、《附录》各一卷,列于书末。此书现存为十七种本 (足本),另有七种本、三种本、三种本、二种本和单刻本。此书有民国十一年(1922)吴兴刘氏嘉业堂刻本、民国二十五年(1936)商务印书馆排印本和1982年北京文物出版社刻本行世。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5: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