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荔枝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荔枝

【概况】:

异名 离支(《上林赋》),荔支(《齐民要术》),丹荔(《纲目》),火山荔(《生草药性备要》),丽枝(《纲目拾遗》),勒荔(《广西中药志》)。

基源 为无患子科荔枝属植物荔枝的果实。荔枝属全世界共2种;中国产1种,1种入药。

原植物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Dimocarpus litchi Lour.;Nephelium litchi Camb.)

历史 始载于《纲目》,谓:“荔枝,炎方之果,性最畏寒,易种而根浮,其木甚耐久,有经数百年犹结实者。其实生时肉白,干时肉红,日晒,火焟,卤浸,蜜煎,皆可致远,成朵晒干者,谓之荔锦”,据考证,实为本种。

形态 常绿乔木,高达8~20m;树冠广阔,枝多拗曲;小枝有白色小斑点和微柔毛。双数羽状复叶,互生,连柄长10~25cm;小叶2~4对,革质,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6~15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而稍斜,全缘,上面有光泽,下面粉绿色;新叶橙红色。

圆锥花序顶生,花小,杂性,绿白色或淡黄色;萼杯状,4片,宽2.5~3mm,边缘浅波状,有锈色小粗毛;无花瓣;花盘杯状,肉质;雄蕊6~10枚,长5~6mm,花丝分离,被毛;子房上位,具短柄,倒心脏形,2~3裂,2~3室;花柱线状,顶端2短裂。核果球形或卵形,直径约3cm,外果皮革质,有瘤状突起,熟时赤色。

种子长圆形,褐色而有光泽;假种皮肉质,白色,半透明,与种子极易分离。

花期2~3月,果期6~7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720页.图3169)

生境与分布 多栽培于果园。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

也产于印度支那。。

【生药】:

采集 6~7月果实成熟时采摘果实。

【化学】:

假种皮(果肉)含葡萄糖66%,蔗糖5%,蛋白质1.5%,脂肪1.4%,维生素B、C,叶酸、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酸,尚含有多量游离的精氨酸和色氨酸,干燥外果皮含多酚氧化酶。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39

【药性】:

性味 甘、酸,温。

❶ 《食疗本草》:“微温。”
❷ 《本草拾遗》:“酸。”
❸ 《海药本草》:“甘、酸。”
❹ 《开宝本草》:“甘,平。”

归经 脾、肝经。 《玉楸药解》:“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

功效 益气补血,生津止渴。

主治 病后体弱,脾虚久泻,血崩,烦渴,呃逆。

❶ 《食疗本草》:“益智,健气。”
❷ 《海药本草》:“主烦渴,头重,心躁,背膊劳闷。”
❸ 《日用本草》:“生津,散无形质之滞气。”
❹ 《本草衍义补遗》:“消瘤赘赤肿。”
❺ 《纲目》:“治瘰疬,疔肿,发小儿痘疮。”
❻ 《玉楸药解》:“暖补脾精,温滋肝血。”
❼ 《本草从新》:“解烦渴,止呃逆。”
❽ 《医林纂要》:“补肺,宁心,和脾,开胃。治胃脘寒痛,气血滞痛。”
❾ 《泉州本草》:“壮阳益气,补中清肺,生津止渴,利咽喉。治产后水肿,脾虚下血,咽喉肿痛,呕逆等证。”
❿ 《全国中草药汇编》:“益气补血。治病后体弱,脾虚久泻,血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者慎服。 ❶ 《食疗本草》:“多食则发热。”
❷ 《海药本草》:“食之多则发热疮。”
❸ 《纲目》:“鲜者食多,即龈肿口痛,或衄血。病齿及火病人尤忌之。”。【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济生秘览》:“治疔疮恶肿:荔枝肉、白梅各3枚。同捣作饼,贴于疮上。”
❷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脾虚久泻:荔枝果7枚,大枣5枚,水煎服。”
❸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象皮腿、鞘膜积液:干荔枝果9g(浸入盐水中1夜,取出炒干研末),小茴香15g,食盐5g,同炒焦,研末。以上2味药末混匀,每服9g,可逐渐加至24g。

和青皮鸭蛋2只,油炒,晚间用黄酒送服。”
❹ 《中华进补大全》:“治淋巴结核:荔枝干果30g,海藻、海带各15g,黄酒500ml,浸泡5天后,每日饮酒30ml。”
❺ 《中华进补大全》:“治呃逆不止:荔枝干果7个,生姜6g,红糖少许。同煮服。


❻ 《中华进补大全》:“治脾虚便溏:荔枝干、白扁豆各30g,粳米10g。水煎服。”
❼ 《中华进补大全》:“治妇女心虚心悸、头昏乏力:荔枝干30g,龙眼肉5g,大枣7枚。水煎服。

单方应用 ❶ 《医方摘要》:“治呃逆:荔枝连皮核烧存性,为末,每服7枚量。”
❷ 《泉州本草》:“治瘰疬溃烂:荔枝肉敷患处。”
❸ 《泉州本草》:“治外伤出血,促使溃疡愈合:荔枝晒干研末,掺于患处。”
❹ 《泉州本草》:“治老人五更泻:荔枝干5枚,春米60g,加山药或莲子少许,合煮作粥服。”
❺ 《孙天仁集效方》:“治风火牙痛:大荔枝1枚,剔开,填盐蒲壳,煅研,搽之。”
❻ 《中华进补大全》:“治气虚、胃寒疼痛:荔枝肉5个,煮酒20ml,饮服。”
❼ 《中华进补大全》:“治小儿遗尿:每日吃荔枝干9个。”

食疗 ❶ 《中华进补大全》:“治脾虚腹泻:荔枝干果煮粥,常服。”
❷ 荔枝酒(《中华进补大全》)治气血两虚、脾肾不足所致的食欲不振、胃痛呃逆、五更泄泻、产后水肿:鲜荔枝2000g,糯米酒2500g。将荔枝置于大砂锅内加水煮至5000ml,冷后加入糯米酒中,加盖密封,14天后饮用。每次30ml,1日3次。。

【医药家论述】:

❶ 黄元御《玉楸药解》:“荔枝,甘温滋润,最益脾肝精血,阳败血寒,最宜此味。功与龙眼相同,但血热宜龙眼,血寒宜荔枝。干者味咸,不如鲜者;而气质和平,补益无损,不致助火生热,则大胜鲜者。”
❷ 赵学敏《纲目拾遗》:“保和枝,产泉郡北陈岩山莲花峰,实大色黄,可消胸膈烦闷,调逆气,导营卫;其核烧灰酒下,可已痢,止腹痛。回春果,产漳郡康仙洞,叶大如掌,色翠与众荔殊,其实味苦涩酸辣,不可口,采以浸酒,能已风去疠,治癞,叶亦然。

紫玉环,产四川泸州,曝干,啖一枚,可除瘴疠,即早行大雾中,岚气不得侵也。玉露霜,产广东新会崖门山,白壳丹肉,不摘经冬不落,其味甘酸,啖之止嗽,降肺火,疗怯症。

按荔枝名品最多,有绿皮者,绿核者,有黄皮者,白皮者,3月、4月、7月熟者,然其性大约相同,惟此数品治疗各异。”
❸ 高一聪《中华进补大全》:“荔枝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果实,又称丹荔、麻荔枝、离支。本品鲜用易生内热,治病时宜用干品;阴虚火旺的病人忌用本品。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9:3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