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荔枝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荔枝核 【概况】: 异名 荔仁(《广西中药志》),枝核(《四川中药志》),大荔核(《药材学》)。 基源 为无患子科荔枝属植物荔枝的种子。 原植物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Dimocarpas litchi Lour.;Nephelium litchi Camb.) 余项参见“荔枝”条。。【生药】: 采集 6~7月果皮由绿转微红,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果皮及肉质多汁的假种皮,将种子洗净晒干。 一般为食品厂加工荔枝罐头的副产品。药材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 鉴别 性状 种子长圆形或卵圆形,略扁,长1.5~2.2cm,直径0.6~1.5cm;表面棕红色或紫棕色,有光泽,略有凹陷和细波纹,一端有类圆形或椭圆形黄棕色的种脐,直径5~7mm。 质坚硬,剖开后有2片肥厚的子叶,橙黄色或棕黄色,质亦坚实。 气微,味微甘、苦、涩。以粒大、饱满、光亮者为佳。 显微 粉末:淡棕色。 ❶ 种皮栅状细胞黄棕色或红棕色,断面观细胞1列,长34~59μm,宽10~17μm,壁增厚,非木化,径向壁微弯曲。 靠上端胞腔略狭长,外被角质层;表面观多角形,垂周壁不均匀增厚。 ❸ 星状细胞为种皮通气组织,不规则星状分枝,细胞间隙大,壁薄。 由数个细胞为一组,以其长轴作不规则方向嵌列。 加工炮制 盐荔枝核 取净荔枝核捣碎后,用盐水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每100kg荔枝核,用食盐2kg。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盐荔枝核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 含α-(亚甲环丙基)甘氨酸。 参考文献 Biochem J 1962;82∶385 【药理】: 荔枝核中含的α-(亚甲环丙基)甘氨酸给饥饿22h的小鼠sc,60~400mg/kg,可使血糖下降,肝糖元含量亦显著降低[1]。 荔枝核干浸膏水溶液(0.13~0.26mg/(100g·d)×30d,ig)能有效地调节大鼠四氧嘧啶糖尿病的糖代谢紊乱,降糖效果显著[2]。 毒性 荔枝核急性毒性甚低,以20g/kg的剂量给小鼠ig,服药后3天内无一死亡[2]。 参考文献 [1] Biochem J 1962;82∶385 [2] 浙江药学 1986;3(4)∶8。 【药性】: 性味 甘、微苦、涩,温。 ❶ 《纲目》:“甘,温,涩。” 归经 肝、肾经。 ❶ 《纲目》:“厥阴。” 功效 温中,理气,散结,止痛。 主治 胃脘冷痛,疝气痛,痛经。 ❶ 《纲目》:“行散滞气。治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5~9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本草从新》:“无寒湿滞气者勿服。”。【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❶ 配木香、香附、陈皮、赤芍,治胃脘痛。 ❷ 配茴香、青皮、橘核,治疝气痛。 方选和验方 ❶ 荔香散(《景岳全书》)治心腹胃脘久痛、屡触屡发者:荔枝核3g,木香2g。 为末,每服3g,清汤调服,日3服。 ❷ 荔核散(《世医得效方》)治肾大如斗:舶上茴香、青皮(全者)、荔枝核各等份。炒研,出火毒,为末。每服6g,酒下,日3服。 为末,盐水打面糊丸如绿豆大。 遇痛时,空心酒服9丸。 日3服。 上为末,每服6g,盐酒送下。 单方应用 ❶ 《本草衍义》:“治心痛及小肠气:荔枝核1枚,煅存性,酒调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