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稻象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稻象甲paddy weevil

水稻苗期主要害虫。又名稻象。学名Echinocnemus Squameus Bil-lberg。鞘翅目,象虫科。分布日本、印度尼西亚,中国各稻区均有发生。主害水稻,成虫还能咬食棉花、瓜类、甘薯、蕃茄、麦类、玉米等。20世纪60年代以前,各地稻区常局部暴发成灾; 60年代以后为害程度普遍下降,70年代后期略有回升。成虫咬食秧苗近水面的心叶,被害叶抽出后,出现一列横排孔,遇风易折断,浮于水面。幼虫在土中食害稻根,使稻株变黄,重则整株枯萎,受害水稻易诱发凋萎型白叶枯病。成虫体长约5毫米,色黑褐,密布灰黄色细鳞毛。触角黑褐,端部稍膨大。每鞘翅上有纵沟10条,近端处有一小白斑,小盾片圆形,其前方有一白色短纹。足的第三跗节两叶状,爪分离(见图)。卵椭圆,色深黄,半透明,有光泽。末龄幼虫长约9毫米,头褐色,胸腹部乳白。蛹长约5毫米,灰色,腹面多细皱纹,末节有肉刺一对。
浙江年生1代;江西、贵州2代为主,部分1代;广东2代。1代区多以成虫越冬,1、2代交叉区或2代区则以成虫为主,次为幼虫,少数以蛹越冬。幼虫和蛹多在土下3~6厘米深的根间越冬; 成虫常蛰伏于田埂、田边杂草和落叶下。江苏南部越冬成虫于5~6月产卵,10月羽化。在江西越冬成虫5月上中旬产卵,1代幼虫5月下旬始孵,7月中旬至8月中下旬羽化;2代幼虫7月底至8月上中旬孵化,部分在10月间化蛹或羽化;然后过冬。全年以早稻返青时为害最重。1代约两个月,2代长达8个月;卵期约五六天;幼虫期1代60~70天,越冬代幼虫期长达六七个月;蛹期1代6~10天。成虫早晚活动,有假死性,晴天日间躲在秧田或稻丛基部株间或田埂杂草丛中,趋光性强。卵产在离水面3厘米左右的稻茎或叶鞘上,产前先在产卵处咬一小孔,每孔产卵13~20粒。幼虫通常聚集在土下。以幼嫩稻根为食,老熟后即在稻根附近土下3~7厘米处作土室化蛹。耕作制度能影响发生代数和种群数量的变动。绿肥留种田面积扩大,翻耕延迟,会增加有效虫源,发生量相应增加。通气性好,含水量较低的沙壤田、干燥田、旱秧田、为害常较严重。春暖多雨,有利化蛹和羽化; 早稻分蘖期多雨,有利于成虫产卵。


稻象甲


越冬密度大的稻田,春耕时宜捞去水面的残渣杂物。成虫盛发期,在田间放置喷糖醋液的稻草,连续二三天可诱引大量成虫,早晚收集杀死。成虫盛发期,稻叶初见虫孔时,用杀螟硫磷、敌百虫防治,或用捣碎的茶籽饼,加水煮烂稀释,均匀泼入田中,然后耕田,可毒杀幼虫。

稻象甲paddy weevil

Echinocnemus squameus Bill-berg,又称水稻象鼻虫。昆虫纲,鞘翅目,象虫科。中国各稻区均有发生。日本、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寄主有水稻、稗、游草。成虫体长4.0~4.5 mm,长椭圆形,头部伸长如象鼻,体暗褐,密被鳞片,鞘翅具纵沟,离翅端1/3处各有一长方形白斑。末龄幼虫长8 mm,体略弯,多横皱,胸部无足,头部栗褐,其余乳白。中国一年发生1~2代,以成虫、幼虫和少数蛹越冬。成虫咬食秧苗心叶或叶片呈横排小孔,有假死和喜甜食习性,卵产于叶鞘上用喙咬成的小孔内。幼虫孵化后潜入土中,为害幼嫩根须,老熟后作土窝化蛹。可在冬春结合农事压低虫源基数,诱杀成虫,成虫盛发期喷洒农药防治。

稻象甲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0:0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