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瘴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瘴疟

病证名。出《肘后备急方》。地方性疟疾之一。多因感受山岚疠毒之气,湿热郁蒸所致。《诸病源候论·疟病诸候》:“此病生于岭南,带山瘴之气,其状发寒热,休作有时,皆有山溪源岭瘴湿毒气故也。其病重于伤暑之疟。”《瘴疟指南》卷上:“瘴疟形状,其病有三,而形状不外于头痛,发热,腰重,脚软,或冷,或呕,或泄,或大便秘,或小便赤,面赤,目红,口渴,心烦,胸中大热,舌或黑,狂言谵语,欲饮水,欲坐水中,或吐血,或衄血,或腹痛,或有汗,或无汗诸证。”有冷瘴、热瘴、哑瘴之分,详见各条。

瘴疟

古病名。出自《肘后方》。潮湿多雨的南方山区中发生的重型疟疾。类似脑型恶性疟疾。临床上出现高热、昏沉不语、狂言谵语等证候为其特点。

瘴疟zhàng nüè

《本草纲目》主治第3卷疟(人参)(35)。病证名。指因感受山岚瘴毒而发的一种危重疟疾,出《肘后方》。《诸病源候论》:“此病生于岭南,带山瘴之气。”主要表现为疟发之时、神识昏迷、狂妄多言、或声音哑喑等。临证可分热瘴与冷瘴两种。热瘴宜辟秽除瘴,泻热保津为主。冷瘴宜辟秽开窍,化浊理气为主。

瘴疟zhàngnüè

病症名。出《肘后方》卷二。因感受山岚瘴毒而发的一种危重疟疾。《诸病源候论》: “此病生于岭南, 带山瘴之气。” 《景岳全书》: “南方岚湿不常, 人受其邪而致病者, 因名瘴疟。” 主要表现为疟发之时神识昏迷、狂妄多言, 或声音哑喑等。治宜重视当地防治经验, 严重者须中西医结合抢救。临证可分热瘴与冷瘴两证。热瘴宜辟秽除瘴、泻热保津为主, 方用清瘴汤(中医学院试用教材《内科学》: 青蒿、柴胡、茯苓、知母、半夏、黄芩、常山、竹茹、陈皮、黄连、枳实、益元散)、紫雪丹等。冷瘴宜辟秽开窍、化浊理气为主, 用不换金正气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苍术、陈皮、厚朴、藿香、甘草) 加味方、苏合香丸等。

瘴疟

瘴疟

瘴疟是指感受山岚瘴毒而发的一种疟疾。其临床特点是但热不寒,或恶寒发热时作,且多见内陷神昏等证。《圣济总录·疟疾门》:“有感于山川毒厉之气而为病者,瘴疟是也。以其寒热时作,与疟同类,故谓之瘴疟。”瘴疟见《备急千金要方》。《诸病源候论》称山瘴疟。
瘴疟多发于岭南地区,是由于正气不足,感受山岚瘴气,湿热邪毒侵袭阳明,内犯心包;或瘴毒寒湿之气外郁肌表,内犯中焦,蒙蔽清窍所致。其临床症状有多种表现。《指南总论》:“凡瘴疟病,……老少虚实,受病有浅深,大率不同。有发热不寒,浑身似火,头痛烦渴谵语者;有发寒不热,嘿嘿昏倦,四肢厥冷,脐腹疼痛;有外寒内热,有外热内寒,有寒热相半;有哑不能言者;有吐有泻,有吐泻俱作。”一般可按其疟状,分为热瘴、冷瘴。
热瘴:症见发作时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浑身如火,头痛烦渴,胸闷呕吐,大小便秘涩。甚则神昏谵语,舌绛而垢黑,脉洪数或弦数。多由瘴毒所伤,热盛于内,未从汗泄,津液被灼,瘴毒冲心所致。治疗当以辟秽解毒,清热保津为法。
冷瘴:症见发作时寒多热少,或恶寒战栗,但寒不热,甚则神昏不语,苔白厚腻,脉弦滑。病由素体阳虚,寒湿内盛,复感瘴湿毒气,壅遏于内,阳气不得宣达,湿毒痰浊蒙闭心窍。治当以芳香化浊,辟秽开窍为法。
瘴疟属于一种时行疟病,故《备急千金要方》有“时行后变成瘴疟”之说。《指南总论》也称瘴疟为“时行之疾”。但须与疫疟区别,《证治指南》说:“山溪蒸毒,湿热蕴蓄于阳明,乍热乍寒,迷闷狂言,是为瘴疟;天时不正,邪乘虚袭,沿门合户,蒸热凛寒,长幼相似,乃为疫疟。”同时,热瘴与瘅疟,冷瘴与牝疟也须鉴别。《证治指南》:“肺素有热,阳气独发,不及于阴,但热无寒,此为瘴疟;肺素有寒,阴气独盛,不及于阳,但寒无热,是为牝疟”。不但其病因病机有异,且瘴疟多温热证或寒湿证,并易见毒犯心窍。
瘴疟的预防,须避免山岚瘴气的侵袭,并注意饮食起居的调摄。

☚ 疫疟   疟母 ☛

瘴疟zhàng nüè

miasmal malaria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2: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