甾体避孕药治疗妇科疾病
甾体避孕药除其避孕作用外,尚可兼治若干疾病,尤其是对一些妇科疾患,有较好的疗效。
由于甾体避孕药具有性激素性质,可替代内源性激素,形成人工月经周期。又因它们的性激素活性较天然性激素强许多倍,应用适当剂量能强有力地反馈作用于丘脑下部及脑垂体而抑制卵巢排卵及雌、孕激素的分泌。月经周期早期开始服用口服避孕药1号或2号,或单独服用孕激素,能使子宫内膜在服药后发生内膜萎缩、腺体分泌衰竭及螺旋动脉发育抑制等变化而使月经量减少,故对功能性子宫出血和月经失调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用以止血、调整周期和促排卵。常用炔诺酮、甲地孕酮和甲孕酮等合成孕激素以及人工合成雌激素中的炔雌醇(乙炔雌二醇)等药物。用以止血时,如流血量多,须用大剂量递减法,如炔诺酮5~7.5mg或甲地孕酮8mg或甲孕酮8~10mg,每4~6小时口服一次,2~3日血止后,减少药量,每3日左右减一次,每次减量不超过原用量的1/3,直减至维持量,即炔诺酮2.5~5mg或甲地孕酮4mg或甲孕酮4~6mg(每日量),维持到血止后15~20日。停药后2~3日出现撤退性出血(视为月经)。在服用上述药物时,最好同时服炔雌醇0.015~0.025mg,每晚一次。另一种止血服法是口服避孕药1号或2号每日服4次,每次服1片,2~3日内血止后逐渐减量至每日服1片,总疗程22日。也可用复方长效黄体酮(即长效避孕针1号,内含己酸孕酮250mg及戊酸雌二醇5mg)肌注,每日一次,共2~3次。
调整周期的用药方法有:
❶雌激素周期疗法:炔雌醇0.05mg,每晚服一次,于撤退性出血第5日开始,连服20日为一周期,一般以2~3周期为一疗程,多用于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伴子宫发育欠佳者。
❷雌、孕激素序贯疗法: 炔雌醇0.05mg按上述服法服20日,在服药最后5日每日加服甲孕酮4~8mg或炔诺酮2.5~5mg或甲地孕酮4mg。
❸雌、孕激素合并疗法: 炔雌醇0.025~0.035mg与炔诺酮2.5mg(或甲地孕酮4mg)同服,每晚一次,于月经第5~6日开始,连服20~22日。亦可用口服避孕药1号或2号,每日服1~2片,连服22日为一周期。
❹孕、雄激素合并疗法:炔诺酮2.5mg或甲地孕酮4mg每日一次口服与丙酸睾丸酮每日肌注10~25mg一次同用,于月经周期第21日起连用5日,以减少月经量,常用于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
对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还可在排卵后(月经周期第12~14日或基础体温开始上升呈双相之日)口服炔诺酮每日2.5~5mg或甲孕酮4~8mg或甲地孕酮4mg连服10日,以补充黄体功能不足而改善症状。
少量雌激素周期疗法对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可起促进排卵的作用。如炔雌醇0.015mg每日一次,自月经第5~6日起连服20~21日为一周期,可持续用三个周期,对丘脑下部、脑垂体可引起正反馈作用,促使垂体GnH分泌增加,也可能由于雌激素使脑垂体对丘脑下部释放激素的敏感性增加而加速LH的释放,使卵泡成熟而排卵。此法一般配合氯菧酚胺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促排卵药同用。
上述促使排卵之治疗法同样可用以治疗排卵障碍之不孕症患者。另一治法是按常规服用口服避孕药1号或2号三个周期,取其停药后之反跳作用诱发排卵。此法虽不能常规用于排卵障碍之不孕患者,但因其简便易行,故对查无器质性病变之女性不孕症患者,在医疗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不妨试用。
甾体避孕药治疗闭经,一般以小剂量、周期性治疗为原则。用法有:
❶小量雌激素周期疗法。用药方法及机理与前述用以治疗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促使排卵时相同。
❷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即人工周期疗法。适用于下丘脑功能失调引起的II度闭经患者。用炔雌醇0.05mg每日一次连服20日,从服药第16日起加用黄体酮20mg每日一次肌注共5日。用3~6个周期。用药期间一般排卵受抑制,停药后有希望恢复排卵,应注意观察之。
❸孕激素制剂。适用于I度闭经患者。甲孕酮7日会发生撤退性出血,从出血起第20日重复上述治疗,用3~6周期。此法主要起通经作用。
甾体避孕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良好治疗作用。其机理一般认为可能是大剂量性激素能通过对丘脑下部的反馈作用而抑制排卵,无排卵性月经往往不痛 (对原有痛经的妇女服用甾体避孕药节育,有兼治痛经的作用);大量雌、孕激素长期联合应用可造成假孕状态,使异位子宫内膜产生蜕膜反应,先有间质水肿,最后萎缩坏死。目前有多种合成孕激素与雌激素的混合制剂被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如异炔诺酮加炔雌甲醚,双醋炔诺醇加炔雌甲醚,甲孕酮(安宫黄体酮)加乙炔雌二醇,18-甲基炔诺酮加乙炔雌二醇等等。药物的剂量与用法也各有不同,例如异炔诺酮2.5mg加炔雌甲醚0.1mg制成的混合片,日服一次,共一周,以后加倍为每日2片服一周,再改为每日4片,服2周,再改为每日6片,服2周,再改为每日8片(含异炔诺酮20.0mg、炔雌甲醚0.8mg)服至疗程结束,疗程长短自6月至一年,根据疗效而定。假孕疗法,除单独应用外,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前应用6~8周,可使病灶软化,有利于手术时分离粘连;在术时未能将病灶完全清除的患者,术后加用假孕疗法,可以起到补充手术不足的作用。
另一种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性激素疗法是单纯孕激素疗法。应用高效合成孕激素,如异炔诺酮10mg或甲孕酮10mg,或18-甲基炔诺酮4mg (每日量),20~22日为一周期,连服6~12个周期。优点是不加雌激素可避免恶心呕吐等副反应,缺点是服药有间歇,对疗效稍有影响。且易发生突破性出血。由于甾体避孕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良好疗效和较小的副作用,故已取代了从前的雄激素疗法和单纯雌激素疗法。
用甾体避孕药治疗经绝期综合征,以雌激素制剂为主,原则是争取采用能控制症状的最小有效剂量,以使子宫内膜增殖、出血和其他雌激素副作用减至最低限度。如乙炔雌二醇0.025~0.05mg每日一次,使用三周,停药一周,为一个周期,症状减轻后可逐渐减量。若因症状严重需药量较大或治疗时间较长者,于每个周期服雌激素之最后7日,同时加服孕激素制剂(如甲孕酮10mg,每日一次),以使受雌激素影响而呈增殖期改变的子宫内膜脱落,较单纯雌激素治疗为优。也可应用雌三醇1mg每日一次,连服三周,停药一周。乙炔雌二醇0.0125mg与甲基睾丸素5mg合用亦可。
孕激素类甾体避孕药对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也有缓解作用。用法: 从月经周期第16天起口服炔诺酮5mg或甲孕酮5mg,每日一次,连续10日;或复方己酸孕酮注射液125mg于周期第12日肌注一次。用其他孕酮类甾体避孕药同样可减轻症状。
除了用以治疗一些妇科疾患之外,还发现这类药物对凝血过程有一定影响,能使血中凝血酶原、血浆凝血因子VII、X的浓度增加,并使抗凝血酶III时间缩短,临床曾试用以治疗血友病,取得一定疗效。另外,应用甾体避孕药治疗与月经周期有关的周期性精神病亦可能见效。有报道指出服药妇女卵巢囊肿和良性乳腺瘤发病率较正常人群为低。此外,对某些雄激素引起的皮肤病,如痤疮、皮脂溢出、多毛等应用雌激素也有疗效,因雌激素类制剂除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以对抗雄激素外,还有一些消炎作用,且还能直接影响皮脂腺,减少皮脂合成。长效的雌二醇如戊酸雌二醇,10mg每月肌注一次,可见疗效。银屑病被认为与雌激素血浓度低有关,妊娠期雌激素水平高的情况下往往病情减轻,而经前或哺乳期雌激素水平低下时则常症状加重,故治疗当用高剂量的长效雌激素类避孕药。
随着甾体避孕药更为广泛长期的应用和对这类药物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对甾体避孕药的治病作用及其机理的认识必然会愈益清楚和加深,使避孕药在发挥其控制生育作用的同时,不仅减少和避免副作用,有选择地应用其促进健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