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再贴现率政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再贴现率政策亦称“贴现率政策”,中央银行对其他金融机构请求贴现,再贴现或请求给予转贷款的票据,有价证券等,规定的一定标准、条件及应付的借款成本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已办理贴现的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中央银行根据当时的贴现率,从票据总金额中扣除再贴现利息后,再将余额付给申请款项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这是再贴现的一般作法。现在,许多申请贷款的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交付的担保品已不再是客户的期票而是大量的政策债券。贴现率政策的作用,主要是掌握贷款条件的松紧程度和借款成本的高低。当贴现率提高时,取得贷款的成本相应增加,这将起到抑制信贷需求,减少供给的作用; 反之亦然。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政策不仅对借款机构的行为有重要影响,也能对企业和个人的借款行为产生间接影响。在实践中,改变贴现率并不会自动、立即地引起货币存量和其他利率的变动,因为这种预期变动的发生,不仅需要一定的时滞,而且还需其他政策手段相配合。 再贴现率政策 再贴现率政策亦称“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对其他金融机构请求贴现、再贴现或请求给予转贷款的票据、有价证券等,规定的一定标准、条件及应付的借款成本率。这里,所谓的“标准、条件”,是指中央银行对担保品及借款期限的规定,借款成本是对借款者收取的利息,这些利息计算成一定的百分比时,即称为贴现率。 ☚ 超额准备比率 贴现率政策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